一、评价背景
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粤工信办函〔2019〕272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粤工信财审函〔2020〕231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2022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粤工信财审函〔2022〕18号)等文件要求,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江门市工信局”)对2021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过项目制下达江门市的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目的是通过对该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深化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根据项目的开展情况及支出进度,结合绩效目标,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从而推动江门市工信局不断改进,规范项目预算支出管理,提升省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022年3月21日,我局收到《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2022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粤工信财审函〔2022〕18号),江门市被选定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重点绩效评价地市。根据工作要求,我局立即成立由办公室牵头统筹,多个相关科室具体跟进的自评工作小组,同时将各专项的联系人报给省厅财务处。3月底至4月中上旬,江门市工信局各相关业务科室迅速对各自负责的专项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指导项目用款单位填报相关表格、提供佐证材料,并做好满意度调查,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所有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形成初步评价材料。
本次绩效评价范围为2021年通过项目制下达江门市的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评价基准日为2022年3月31日,评价项目共涉及5个财政事权、7个政策任务、14个资金主要用途。
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财政事权资金安排额度共12662万元,涉及3个政策任务,扶持项目共计49个,扶持方式包括事后奖补(占比99.29%)和工作经费(占比0.71%)两种。已完成资金分配12662万元,资金分配率100%,已到位资金总额12662万元,资金到位率100%,支出率100%。
1.M101.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1)资金情况。本政策任务分两批次下达资金,《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下达2021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第一批)项目计划的通知》(粤工信技改函〔2020〕1048号)下达资金7123万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下达2021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第二批)项目计划的通知》(粤工信技改函〔2021〕5号)下达资金5185万元,实际共下达12308万元,共扶持47个项目。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完成资金分配12308万元,分配率100%;资金实际拨付到位12308万元,到位率100%;已支出资金12273万元,支出率99.72%。
(2)组织实施。2020年5月21日,江门市工信局印发《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组织2021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入选项目库的通知》(江工信技改﹝2020﹞13号),组织各县(市、区)工信主管部门发动属地企业申报,截至2020年7月13日各县(市、区)报送申报材料期限,共108个申报项目,均为事后奖励项目。2020年7月20日至2020年8月14日,江门市工信局组织第三方机构对108个申请项目开展项目完工评价及入库评审。经专家评审、江门市工信局党组会议审议后,推荐入库项目共计47个。2020年12月7日、2021年3月16日,江门市工信局报江门市政府审定后分两批次下达扶持项目计划。
(3)绩效目标及目标完成情况。本政策任务2020年省级下达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任务清单年度指标为:引导开展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数、财政资金对投资的拉动、直接拉动设备投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出及时程度、获得支持的企业上缴税金、促进企业生产设备改造、促进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对技术改造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获得技改资金扶持企业满意度,具体目标及完成情况见如表1所示:
表1 M101政策任务目标及完成情况
2.M102.战略性产业集群产业链支撑(企业情况综合工作经费)。
(1)资金情况。本政策任务由粤工信运行综合函〔2021〕11号安排省级财政资金90万元,作为企业情况综合数据采集的工作经费。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完成资金分配90万元,资金分配率100%;已到位资金总额9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已支出资金总额90万元,资金支出率100%。
(2)组织实施。本政策任务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制造业企业情况综合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粤工信运行综合函〔2020〕1067号)和《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重点企业监测工作的通知》(粤工信运行综合函〔2020〕1184号)开展,2021年4月2日由江门市工信局下达工作经费项目计划。江门市工信局通过购买劳务服务方式临时聘请1名数据采集员和1名数据审核员,协助开展全市企业情况综合数据工作,并按照各县(市、区)的采集任务数,因素分配下辖7个县(市、区)的工作经费和工作任务。江门市工信局全程密切跟踪各县(市、区)数据采集进度,及时整改问题数据,确保数据采集有效性。
(3)绩效目标及目标完成情况。本政策任务2021年省级下达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任务清单年度指标为:企业情况综合数据采集数量、研究报告数量、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完成企业数据采集工作、强化经济形势等分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提供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具体目标及完成情况详见表2所示。
表2 M102政策任务目标及完成情况
3.M103.产业创新能力和平台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资金情况。本政策任务安排省级专项资金264万元,共扶持2个项目,扶持方式均为事后奖补。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完成资金分配264万元,分配率100%;资金实际拨付到位264万元,到位率100%;已支出资金264万元,支出率100%。
(2)组织实施。2020年5月,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1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创新能力和平台建设资金项目入库的通知》(粤工信创新函〔2020〕479号)要求,江门市工信局制定并印发《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开展2021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项目和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入库工作的通知》(江工信创新函〔2020〕5号),组织各县(市、区)工信主管部门发动属地企业申报,截至2020年6月15日各县(市、区)报送申报材料期限,共8个申报项目。2020年8月,经专家组评审打分及核算扶持金额,获评审通过并推荐扶持的项目为4个。本政策任务资金为竞争性分配,经江门市工信局党组会议审议后,扶持项目为评分前2位的项目。2021年3月23日,江门市工信局报政府审定后下达扶持项目计划。
(3)绩效目标及目标完成情况。本政策任务2021年省级下达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任务清单年度指标为:支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带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支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项目验收通过率、总体工作任务完成及时率、带动企业投入创新研发资金、企业调查满意度,具体目标及完成情况见如表3所示:
表3 M103政策任务目标及完成情况
(二)M2产业园发展基本情况(M201.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产业共建)。
省产业园发展财政事权资金安排额度共3896.76万元,涉及1个政策任务,扶持项目共计10个。
(1)资金情况。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下达2021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项目计划的通知》(粤工信园区函〔2021〕6号),2021年省下达到我市的省产业共建财政扶持资金共3896.76万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完成资金分配3896.76万元,分配率100%;资金实际拨付到位3896.76万元,到位率100%;已支出资金3896.76万元,支出率100%。
(2)组织实施。根据省级财政资金预算管理规定,省级财政资金安排采取先入库评审,再依据入库项目情况安排预算。按照《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1年产业共建资金项目入库储备工作的通知》(粤工信园区函[2020]447号)要求,我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等部门对我市申报2021年省产业共建财政扶持资金入库项目进行评审。经各县(市、区)政府初审推荐上报,并综合第三方以及有关部门的审核意见,共有10家企业符合入库申报条件,其中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符合本次普惠性奖补入库条件要求,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符合本次叠加性奖补入库条件要求,连同市本级8万元事前工作经费和2万元事中事后工作经费,核定奖补金额共计4704.91万元,其中需省级财政承担资金额为3896.76万元,我局将上述入库项目计划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备案。
(3)绩效目标及目标完成情况。本政策任务2021年省级下达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任务清单年度指标为:园区引入项目数、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园区税收增速、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本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园区可持续发展、园区企业对园区环境的整体满意度。市本级制定绩效指标为:园区引进项目数、省产业园工业增加值增速、省产业园全口径税收增速、园区可持续发展、园区企业对园区环境的整体满意度。具体目标及完成情况见如表4所示:
表4 M201.政策任务目标及完成情况
(三)M3.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
(1)资金情况。本政策任务共安排财政资金5229万元,包括小升规奖补资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再担保代偿及担保降费补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客广东)4个资金用途,截至2022年3月21日,已分配资金总额5229万元,资金分配率为100%,已到位资金5229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其中计提工作经费总额40万元,已支出40万元,支出率100%。具体资金用途情况如下:
“小升规”奖补资金实际下达资金为4560万元,扶持项目456个,扶持方式为事后奖补,资金分配率、到位率均为100%。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再担保代偿及担保降费补助实际下达资金为127万元,扶持项目1个,扶持方式为事后奖补,资金分配率、到位率均为100%。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下达资金为512万元,计提工作经费40万元,实际下达资金为472万元,扶持企业19家,扶持方式为事后奖补,资金分配率、到位率均为100%。
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客广东)实际下达资金总额30万元,用于奖补12个获奖参赛项目,资金分配率、到位率均为100%。
(2)组织实施。“小升规”奖补资金。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2021年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资金项目入库评审的通知》(粤工信融资函〔2021〕22号)要求,2021年7月16日,江门市工信局下发了申报通知。根据“粤财扶助”平台上由统计部门提供的工业企业名单,经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企业申报、系统审核、局党组审议及网上公示等程序,共有456家工业企业符合奖励条件。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再担保代偿及担保降费补助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由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截至2020年7月15日,有1家企业申报融资再担保代偿及担保降费补助、20家企业申报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经第三方评审机构审核及按照《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21年促进民营经济及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资金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要求,促进民营经济及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专项资金单个项目扶持额度不得低于1万元,最后确定1家企业符合融资再担保代偿及担保降费补助申报条件、19家企业符合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申报条件。江门市工信局于2021年3月18日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计划及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计划。
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客广东)。根据《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指引》开展,共136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大赛筛选,2021年8月11日,江门市工信局公布获奖项目名单,共奖励30个项目,决赛按企业组和创客组分别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9名,其中12个项目设置奖金,共计30万元。
(3)绩效目标及目标完成情况。本政策任务2021年省级下达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任务清单年度指标为:建立培育库企业目标数(家)、新升规企业数(家)、省财政扶持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年化保费费率、贴息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金额(万元)、“创客广东”地市赛吸引参赛项目或企业(个)、“创客广东”地市赛吸引龙头企业参加(个)、“创客广东”地市赛媒体报道(家)。具体目标及完成情况详见表5所示。
表5M301政策任务目标及完成情况
(四)M4.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
(1)资金情况。本政策任务安排财政资金800万元,用于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项目6个(扶持方式为直接补贴)。截至2021年7月1日,已完成资金分配800万元,资金分配率100%;已到位资金总额8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组织实施。本政策任务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入库储备的通知》(粤工信工业互联网函〔2020〕558号),于2020年6月11日开始,由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本地区项目申报及汇总,并对申请材料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进行初审和出具推荐文件,共收到4家企业申报项目,于2020年8月18日组织了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附件2),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门创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共2个项目拟推荐入库(广东盛唐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不符合申报方向,江门市新会区新华胶丝厂有限公司因预算不足自愿退出入库)。从2020年8月27日起公示7天,公示期内未收到不同意见。根据省工信厅的意见,2020年已入库未获得资金扶持的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建设进度正常的可延续纳入2021年省级项目库。推荐: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工业互联网智造协同平台、台山市精诚达电路有限公司的供应商管理云平台、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实现饮料行业管理供应追溯标杆示范项目、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5G+工业互联网建设标杆项目、江门大昌慎昌食品加工仓储有限公司的5G智慧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项目等5个项目延续纳入2021年省级项目库(附件3),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江门市)有限公司、江门朗天照明有限公司等3个项目因客观原因无法按照既定目标完成项目,自愿退出。2021年3月30日,江门市工信局下达省级项目计划。
(3)绩效目标及目标完成情况。本政策任务2021年省级下达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任务清单年度指标为: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数量、资金使用合规性、完工项目验收合格率、资金到位及时率、项目及时完成率、带动项目总投入、标杆项目具有推广和示范价值、标杆项目示范效果、获扶持企业满意度。具体目标及完成情况详见表6所示。
表6 M401.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
(五)M5.环境监管能力建设(M501.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和支持工业绿色发展)。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财政事权资金安排额度共455万元,涉及1个政策任务,扶持项目共计7个。
(1)资金情况。本政策任务安排财政资金455万元,包括绿色循环发展与节能降耗项目-清洁化改造项目5个(扶持方式为直接补贴)、绿色设计产品项目1个(扶持方式为事后奖补)及绿色循环发展与节能降耗项目-粤港清洁生产伙伴项目1个(扶持方式为事后奖补)。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完成资金分配455万元,资金分配率100%;已到位资金总额455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组织实施。本政策任务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21年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与节能降耗)项目入库储备工作的通知》(粤工信节能函[2020]471号),于2020年5月15日开始,由各县(市、区)工信局组织本地区项目申报及汇总,并对申请材料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进行初审和出具推荐文件,截至2020年6月15日报送材料期限,共12个项目申报,其中1个项目为获得“绿色设计产品”称号的企业,1个项目为获得“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称号的企业均直接入库。2020年6月15日-19日,经过专家组现场评审,其中3个项目申请材料形式审查不通过,1个项目评审后未能按要求补充申报资料,1个项目被列入主城区搬迁企业不建议入库,最终获得评审通过的清洁化改造项目共5个。2020年12月22日经江门市工信局党组审议和网上公示通过后向省推荐以上5个项目申报入库。2021年3月18日江门市工信局下达省级项目计划,按补助额度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不含购地款和非生产性交通运输车辆购置)的30%的标准落实清洁化改造项目补贴,按“每种绿色设计产品奖励10万元,实行单个企业奖励额度50万元封顶分配”标准予以一次性奖励,按“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普通标志企业5万元”的标准予以一次性奖励。
(3)绩效目标及目标完成情况。本政策任务2021年省级下达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任务清单年度指标为:清洁化改造项目(个)、奖励“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标志获得企业(个)、项目验收合格率、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程度、获补助企业满意度调查。具体目标及完成情况详见表7所示。
表7 M501政策任务目标及完成情况
三、主要绩效
(一)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2021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各种压力,江门市稳住了工业这个“基本盘”,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项指标稳中有进。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300亿元,达5337.28亿元;增加值接近1300亿元,达1280.6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7%,为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排全省第5位。完成工业投资740.8亿元,同比增长14.9%,总量排全省第6位;其中,完成技改投资294.3亿元,同比增长15.6%,总量排全省第5位。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2021年,江门市贯彻落实省关于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建立市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机制总体服务工作专班,推动智能家电、安全应急与环保等八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全年全市重点培育的八大战略性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164.72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智能机器人分别大幅增长31.4%、28.8%和44.8%。全面实施“链长制”,14条产业链合计实现增加值997.8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新能源电池、金属制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摩托车产业链保持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1.4%、47.7%、35.9%和26.9%。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呈较快增长势头,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2%和16.8%,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17.3、2.1个百分点,呈较快增长良好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产业平台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谋划建设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开发的优质产业集聚区。二是园区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江门市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6.78亿元,同比增长21.8%,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2.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1个百分点。江门市5个园区在省政府组织的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取得总分前6名(珠三角核心区)的优秀成绩;蓬江产业园获评为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园。三是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2021年,江门市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231.96亿元,园区道路、水电、燃气和热电等设施持续完善。四是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加速。2021年,我市累计承接珠三角核心六市转移项目46个,包括天倬高端汽车结构件模具智能智造总部项目、芯联电集成电路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投资额超20亿优质产业项目,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加速。五是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进一步凸显,2021年,省产业共建财政资金扶持我市10个企业项目共计3886.76万元,撬动上述10个企业项目2021年完成投资近7亿元,撬动投资额为省级财政资金18倍,充分体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四)产业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2021年新增技改项目558个,总投资达166.11亿元,全年累计兑现省级技术改造资金1.22亿元,扶持技术改造项目47个。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全市共有10家企业技术中心被列入第十九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恒健制药等2家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金支持264万元。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今年以来新引进、新开工、新投产超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分别为33个、40个、37个,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比例分别达110%、143%、168%,项目总投资合计超400亿元。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海信空调、中车广东等4家企业入选省首批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2021年“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征集作品2115件,参赛企业和机构(院校)超过420家;大冶摩托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江门甘蔗化工厂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均实现零的突破。工业企业绿色发展,2021年共完成52家清洁生产企业审核验收,5家企业获得“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企业”称号;完成11家节水型企业及1家节水标杆企业创建。
(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联盟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会员单位达118家。培育精诚达电路板等6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推进家电、五金不锈钢等产业集群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新会胶丝厂获评2020年度全国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及2021年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优秀应用案例。出台《江门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鹤山蔚海智谷数据中心项目全体完成竣工验收,建设机柜8000个。
(六)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为新认定的第三批4家总部企业授牌并兑现认定奖60万元,为9家总部企业兑现经营贡献奖2218.3万元;实施企业“倍增计划”,202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翻倍(相对于2019年)的企业达到54家。大力发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中集车辆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富华重工被评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推进“政银保”融资项目,加快审批流程,为企业融资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2021年,“政银保”融资项目累计发放6308笔、合计73.6亿元贷款,贷款金额放大倍数61.4倍,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落实保费补贴政策,共发放补贴资金575.42万元,补贴企业220家次。
四、存在问题
经江门市工信局自评,2021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过项目制下达江门市的的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的政策执行和效益实现情况良好,绩效预期目标基本达标,但整体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政策任务均能根据省级要求设置了项目总体目标,但部分绩效目标设置不够完整,未设置阶段性目标。二是各政策任务均已设置对应的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但部分定性指标设置不够精炼、较为笼统,衡量标准不够明确。三是评审报告质量略有参差,部分专家或委托第三方评审机构对口专业性不够强,导致评审结果有瑕疵。
一是鉴于“创客广东”大赛开展时间较迟,时间紧、任务重,从省市发出通知至报名截止只有仅仅一个月时间,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参赛积极性不高。建议对“创客广东”大赛时间统筹方面进一步优化,并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增加获奖项目奖金和组织费,提高企业参赛积极性。
二是“小升规”专项资金奖补政策覆盖面广、涉及企业数量多,但初审和复审账号权限均只下放到地级市,审核工作量较大。建议省下放审批权限,将“小升规”专项资金奖补项目的初审权限下放到县(市、区)一级,提高审核效率。
三是建议省工信厅能继续安排企业情况综合工作经费,争取省级财政资金加大对各地市企业情况综合工作的支持力度。此外,建议省工信厅下发开展制造业企业情况综合数据采集工作通知时,一并下达企业情况综合经费安排计划,以提高各地市合理分配采集工作目标、绩效的效率。
四是建议省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工业互联网项目的支持,并坚持严格跟踪、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和驱动企业加大投入,推动江门企业在更广泛的范围、更深程度、更高的水平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