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人民政府文件
江府[2006]74号
关于印发江门市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江门市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业经市政府十二届三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门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江门市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现代物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是我市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分析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1、我市物流业的总体规模及特点
现代物流业一般由交通运输、储运、货代、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行业构成,但统计口径目前差异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1994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的货运和仓储部分。
本规划对物流业的统计口径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及零售贸易业、邮电业,属于宽口径的物流业2005年我市物流业增加值145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8%。2005年全社会完成水陆货运量5025万吨,货运周转量46.28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438万吨。我市物流业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总体上看,江门物流业发展的水平略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江门的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电业占GDP的比重为8.94%,佛山为11.40%,全省为9.30%;但我市的批发及零售贸易业比较发达,其增加值占GDP比重9.76%,而佛山为6.24%,全省为7.75%。我市物流业的特点主要有:(1)国际化物流比较发达,我市经济外向程度高,进出口贸易发达,国际贸易物流量大。(2)批发市场有一定规模,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7个。(3)物流产业链不够完善,物流业务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装卸等方面,配送、信息、包装、加工整理等增值较大的业务较少,电子商务落后。(4)物流设施分布散乱、重大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大型流通和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银洲湖区域的开发建设、港口及航道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的力度,积极促进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珠三角城际轻轨交通系统等决定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命运工程”的立项建设,积极引进香港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开始重视物流业的重要地位,一些大企业开始外包物流业务(如大长江集团将其整车物流以招标方式外包,引进了顺德万里达等物流公司),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江门物流业的发展逐步走上快车道。
2、主要产业及产业集群情况
我市制造业支柱产业目前主要有机电、造纸、纺织服装、食品、电子信息、建材等六大行业。2005年这六大行业实现产值1021.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76%,六大行业工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19.83%。初步形成了摩托车及零部件业、五金不锈钢制品业、纺织服装业、水暖卫浴业、制鞋业、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拆船及钢铁业等产业集群(表3)。先后获得了“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开平市)、“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水口镇)、“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江门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江门纺织化纤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五金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新会区)、“中国五金卫浴产业基地”(水口镇、杜阮镇)、“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恩平市)、“国家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恩平市)等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同时努力建设银洲湖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和银洲湖广东省纸业基地,规划建设广海湾(川岛)深水港及临港工业基地。
从各市区主要特色产业看:新会区有司前镇及会城镇的五金不锈钢制品业、大鳌镇的集装箱制造业、双水镇和沙堆镇的拆船及钢铁业、会城办事处的纺织服装业、会城办事处的食品业、银洲湖区域的造纸及纸制品业、银洲湖区域的石化工业;蓬江区的主要产业有棠下镇和环市办事处的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含汽车零配件制造业)、杜阮镇的五金卫浴产业、荷塘镇的建材业;江海区的主要产业有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建材业等;开平市的主要产业有化学工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工业、水口镇的水暖卫浴业;鹤山市的主要产业有纺织业、制鞋业、灯饰业、印刷业;恩平市的主要产业有建材业、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业;台山市的主要产业有电力生产、机械五金制品、铝材加工等。
从地理分布看,主要分布在沙坪至崖门出海口(江沙工业走廊-高新区-今古洲开发区-银洲湖区)的沿西江、沿湖经济带和佛开高速、开阳高速的鹤山至恩平段的沿路经济带上,少部分分布在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南部沿海)和新台高速公路的沿路(海)经济带上。
3、物流企业与专业市场情况
(1)物流企业情况
我市目前较有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有台山公益港有限公司、江门市正平货运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江门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高沙港)、江门龙榜物流有限公司、江门市第二运输有限公司、江门市德骏石化运输有限公司、新会诚信陆路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江门邮政物流配送公司、大昌慎昌食品加工仓储有限公司、新会区船务总公司、江门中岸物流有限公司、德润工业品物流管理有限公司、万里达集团江顺达物流有限公司、顺德万里达物流有限公司、新会港国际货运码头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较集聚的区域主要有:
正平快运物流中心:位于新会区江会路沙岗村口,入驻物流企业近50家,代表企业有江门龙榜物流有限公司等,主要从事货物公路快速运输。
新会港综合物流园区:位于新会今古洲区域,入驻物流企业10余家,代表企业有新会港国际货运码头有限公司等,主要从事国际货物海洋运输。
高沙港综合物流园区:位于蓬江区高沙港区,入驻物流企业20余家,主要从事国际货物海洋运输。
外海港综合物流园区:位于江海区外海港区,入驻物流企业10余家,主要从事国际货物海洋运输。
公益港综合物流园区:位于台山市公益港区,入驻企业10余家,主要从事国际货物海洋运输。
(2)专业市场状况
全市年交易额10亿元左右的批发市场有江门市两水一冻批发市场、新会水果食品批发市场、江沙路汽车交易市场、江沙路摩托车交易市场、白沙江南果菜三鸟批发市场、开平百汇综合批发市场、开平水口水暖器材批发市场等。位于建设路上的中邦国际装饰广场总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经营范围包括饮食、休闲、娱乐、银行、邮政、通信、工商、税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超大型一站式建材、家居购物中心。
总体来看,我市的工业品专业市场发展滞后,除了摩托车产业拥有一定规模的摩托车整车交易市场外,其它主要制造业产业如五金及不锈钢制品业、纺织服装业、机电、建材、食品等行业还没有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原材料及制成品专业集散市场。
4、主要物流园区及其空间分布
目前,我市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物流园区主要有:银洲湖北部物流园区(天马港区、双水港区),江门西江国际物流园区(高沙港区、外海港区),蓬江区环市综合物流园区(包括江沙路专业物流园区、白沙商贸物流园区),江会商贸走廊综合物流园区等。其基本情况及空间分布见表4。
5、物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区位条件优越。良好的区位资源是形成物流中心的客观条件甚至成为先决条件。我市位于珠三角西岸,东临港澳,北接广佛,西连粤西南,是粤西地区乃至西南诸省区陆路通往港澳及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要道,是珠三角西部的门户型城市,发展物流业的区位条件优越。
(2)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现代物流中心首先也必须是现代交通运输中心,现代化与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是形成物流中心的核心要素。我市已具有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3)制造业比较发达,经济活力强,经济外向联系密切。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物流中心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我市制造业比较发达,已形成了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电子信息、造纸、建材等行业为骨干的主导产业群,拥有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同时银洲湖区域是广东省的石化产业基地、造纸产业基地,台山的广海湾区域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临港工业基地。全市有10多个产品的产销规模位居全国第一。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805.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3.28亿元,海关进出口总额90.56亿美元,发达的制造业为物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加速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基地集中,促进了工业发展的集群化,为物流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集群式的产业布局有利于发展专业性市场与专业性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涌现了一批在产业结构上具有特色的专业镇和产业集群,从集群规模及其产品特性看,摩托车及汽车产业、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业、农副产品等将形成较大的物流运输量。这些专业镇和产业集群为专业市场的产生和物流需求的形成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有的已开始出现规模较大、辐射较广的集散市场。集群式的产业布局,有利于物流市场资源的整合,围绕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依托专业镇和产业集群发展专业性和地域性物流业的前景光明。
6、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港口运输滞后。我市的港口主要以河港为主,西江、潭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分别在3000吨级及1000吨级以下,崖门海道将满足乘潮1万吨轮满载通行。我市虽然有漫长的海岸线资源,但目前海港建设比较滞后,台山港区鱼塘作业区建设已历时逾10年,尚未落成,未能形成较大的吞吐能力。川岛深水港在“十一五”期间较难形成规模。
(2)暂无铁路运输。虽然我市的公路运输比较发达,但运量更大、成本更低、辐射更远的铁路运输还没有建成,铁路货运更便于全国联网的优势是公路运输所无法比拟的,同时铁路又是港口最重要的集疏系统,铁路运输的缺乏也极大地制约了港口的发展,进而成为我市物流业发展的障碍。
(3)物流园区、专业集散市场规划建设滞后。由于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目前我市还没有形成较有规模的物流园区,有的港区具备发展成较大的物流园区的其他条件,但或局限于土地资源紧缺,或局限于物流需求,或局限于集疏条件。专业集散市场的规模不大,最大的年交易额只有十几亿元,而广州、深圳、佛山等市不少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