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0014349007062431/2011-00293 分类:
发布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1-10-25
名称: 江府信息[2011]24期
文号: 发布日期: 2011-10-2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府信息[2011]24期

发布日期:2011-10-25  浏览次数:-
(   我市宜居社区建设居全省前列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部署,我市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五年大变样的构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四批共189个社区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占全市社区总数的72%,位居全省前列。我市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健全社区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我市将“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江门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全市各级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不断加强规划统筹和纵横协调,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抓好规划指导。出台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切实加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社区工作,定期召集相关部门研究、部署、督办创建工作。   二、以居民自治为龙头,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社区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全市社区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社区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强化,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逐步规范,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也逐渐进入社区的日常生活。二是建立居民公约、居委会职责任务、居委会成员岗位职责、居委会工作制度、居民代表会议、“两委”联席会议、居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八项基本制度”,推动社区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三是搭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管理平台。在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联席会议、居民民主听证会等自治形式;各社区积极开办民主论坛活动,定期组织社区内各阶层人士研讨发展管理的有关问题。   三、以为民、利民、安民为宗旨,着力推进社区服务建设。一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各级致力建设“一站式”的社区服务中心(站),各部门以此为平台,下移工作中心,围绕治安、就业、环境、卫生、文化、民政、计生和外来人口管理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将政府公共服务直接覆盖到社区。二是着力完善社会救助服务。逐步建立起以低保救助为基础,以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救助为重点,以临时救助、慈善援助及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截至今年9月,全市共救助低保对象29704户、71016人,约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三是创新服务方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以居家养老服务和求助铃(平安钟)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近年来,全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共投入800多万元,分别用于居家养老(托老)服务、求助铃的安装维护、“星光老人之家”的建设及后续管理。四是全面推进社区安全保障服务。深入开展“平安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出台了出租屋管理办法,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着力强化对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五是强化义工服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义工(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探索“社工(站长)+志工+义工”的联动管理服务机制,积极推动义工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系统化发展。目前,江门市义工联有9个一级志愿者分会,5支志愿者服务总队,133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00个城乡青年中心志愿者服务站,600多支志愿服务队。截至2011年9月底,全市有注册志愿者17万多人,累计超过40万人次的志愿者在扶贫开发、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医疗卫生、残障康复、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开展服务活动5000多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00万人次。   四、以硬件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一是抓好社会特殊群体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我市注重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星光老年之家、托老所、残疾人康复站等社区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目前,江门市区已建成星光老年之家160多个、托老项目9个、居家养老服务点17个,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推动“九项基本设施”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注重“一站式”服务场所、警务调解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室、多功能活动室、残疾人康复站、义工服务站、星光老年之家、休闲小广场等基本设施建设。目前,江门市区90%以上社区建立了图书阅览室,80%以上社区建立了社区警务室。社区小绿地、小公园、健身小路径等项目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   五、以社区文化为纽带,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读书日”、社区演讲比赛等社区文化活动,引导和教育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社区与单位联合开展文娱活动。各社区每年与驻区单位联合举办一至两次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以社区阵地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群楼文化等活动。三是开展“十佳文明和谐社区”评比活动。与《江门日报》等媒体联合举办“江门市文明和谐社区展”,共展示社区30多个,介绍“六好”社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还推出创建行动、社区特色、文明故事、社区留言板等一系列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蓬江区府办公室供稿)   江门海关三个结合用好减免税政策   江门海关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积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引导企业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全心全意为企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服务。据统计,1-8月,该关减免税审批总货值4.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倍,审批减免税款2.6亿元,同比增长6.3倍,实际减免税款2.6亿元,同比增长6倍。该关主要做法是:   一、结合新政策出台,联合开展政策宣讲。在国家出台或调整重大技术装备、内资鼓励项目、产业转移等政策后,该关先后联合各级外经贸部门举办政策宣讲会,主动送政策上门。   二、结合新项目引进,提前介入审批环节。该关高度关注我市大型企业的发展,加强政策指导,建立重点企业专人跟踪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通关环境,今年以来,该关提前介入污水处理项目、南车项目、开平产业转移园联新纤维项目、广东亚太纸业项目、欧福威超执导项目等大型重点项目的审批。近日,深入西铁城精电科技(江门)有限公司现场办公,提前介入,协调解决了该公司提出的通关疑难问题,大大加快了企业项目投资速度,节约了企业投资成本。   三、结合新形势变化,积极提出应对措施。该关主动应对政策调整对项目审批的影响,与有关部门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今年以来,通过建议企业对经营范围进行调整、或增资等,为企业享受减免税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达到了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江门海关供稿)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新闻信息科编 )

 

我市宜居社区建设居全省前列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部署,我市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五年大变样的构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四批共189个社区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占全市社区总数的72%,位居全省前列。我市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健全社区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我市将“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江门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全市各级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不断加强规划统筹和纵横协调,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抓好规划指导。出台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切实加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社区工作,定期召集相关部门研究、部署、督办创建工作。

  二、以居民自治为龙头,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社区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全市社区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社区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强化,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逐步规范,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也逐渐进入社区的日常生活。二是建立居民公约、居委会职责任务、居委会成员岗位职责、居委会工作制度、居民代表会议、“两委”联席会议、居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八项基本制度”,推动社区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三是搭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管理平台。在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联席会议、居民民主听证会等自治形式;各社区积极开办民主论坛活动,定期组织社区内各阶层人士研讨发展管理的有关问题。

  三、以为民、利民、安民为宗旨,着力推进社区服务建设。一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各级致力建设“一站式”的社区服务中心(站),各部门以此为平台,下移工作中心,围绕治安、就业、环境、卫生、文化、民政、计生和外来人口管理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将政府公共服务直接覆盖到社区。二是着力完善社会救助服务。逐步建立起以低保救助为基础,以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救助为重点,以临时救助、慈善援助及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截至今年9月,全市共救助低保对象29704户、71016人,约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三是创新服务方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以居家养老服务和求助铃(平安钟)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近年来,全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共投入800多万元,分别用于居家养老(托老)服务、求助铃的安装维护、“星光老人之家”的建设及后续管理。四是全面推进社区安全保障服务。深入开展“平安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出台了出租屋管理办法,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着力强化对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五是强化义工服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义工(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探索“社工(站长)+志工+义工”的联动管理服务机制,积极推动义工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系统化发展。目前,江门市义工联有9个一级志愿者分会,5支志愿者服务总队,133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00个城乡青年中心志愿者服务站,600多支志愿服务队。截至20119月底,全市有注册志愿者17万多人,累计超过40万人次的志愿者在扶贫开发、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医疗卫生、残障康复、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开展服务活动5000多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00万人次。

  四、以硬件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一是抓好社会特殊群体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我市注重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星光老年之家、托老所、残疾人康复站等社区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目前,江门市区已建成星光老年之家160多个、托老项目9个、居家养老服务点17个,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推动“九项基本设施”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注重“一站式”服务场所、警务调解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室、多功能活动室、残疾人康复站、义工服务站、星光老年之家、休闲小广场等基本设施建设。目前,江门市区90%以上社区建立了图书阅览室,80%以上社区建立了社区警务室。社区小绿地、小公园、健身小路径等项目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

  五、以社区文化为纽带,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读书日”、社区演讲比赛等社区文化活动,引导和教育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社区与单位联合开展文娱活动。各社区每年与驻区单位联合举办一至两次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以社区阵地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群楼文化等活动。三是开展“十佳文明和谐社区”评比活动。与《江门日报》等媒体联合举办“江门市文明和谐社区展”,共展示社区30多个,介绍“六好”社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还推出创建行动、社区特色、文明故事、社区留言板等一系列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蓬江区府办公室供稿)

 

江门海关三个结合用好减免税政策

  江门海关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积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引导企业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全心全意为企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服务。据统计,1-8月,该关减免税审批总货值4.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倍,审批减免税款2.6亿元,同比增长6.3倍,实际减免税款2.6亿元,同比增长6倍。该关主要做法是:

  一、结合新政策出台,联合开展政策宣讲。在国家出台或调整重大技术装备、内资鼓励项目、产业转移等政策后,该关先后联合各级外经贸部门举办政策宣讲会,主动送政策上门。

  二、结合新项目引进,提前介入审批环节。该关高度关注我市大型企业的发展,加强政策指导,建立重点企业专人跟踪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通关环境,今年以来,该关提前介入污水处理项目、南车项目、开平产业转移园联新纤维项目、广东亚太纸业项目、欧福威超执导项目等大型重点项目的审批。近日,深入西铁城精电科技(江门)有限公司现场办公,提前介入,协调解决了该公司提出的通关疑难问题,大大加快了企业项目投资速度,节约了企业投资成本。

  三、结合新形势变化,积极提出应对措施。该关主动应对政策调整对项目审批的影响,与有关部门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今年以来,通过建议企业对经营范围进行调整、或增资等,为企业享受减免税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达到了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江门海关供稿)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新闻信息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