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0014349007062431/2016-00130 分类:
发布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6-02-24
名称: 江府信息〔2016〕5期
文号: 江府信息〔2016〕5期 发布日期: 2016-02-2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府信息〔2016〕5期

发布日期:2016-02-24  浏览次数:-
(    【编者按】在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全体会议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台山市人民政府、鹤山市人民政府围绕“一个中心、两大板块、三大平台、四轮驱动、五大产业”的经济工作主线,坚持创新加快发展与加快创新发展相统一,对部署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作了发言。现将相关内容摘要编辑刊发,供参阅学习。   落实“高大中小”四轮驱动 突破重局 打开微局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今年将全力落实“一二三四五”的经济工作主线,实施“高、大、中、小”四轮驱动,着力突破重局、打开微局、破解困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落实“珠西战略”,突破重局。一是推动重大龙头项目。依托广东中车,打造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依托中集集团,打造物流运输及海工装备生产基地。依托富华重工、中兵建成机械等龙头企业,打造重卡和商用车产业集群。依托富华鹤山工业园项目,打造鹤山专用车生产基地。依托沈阳机床、广东科杰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打造“I5”智能制造示范园区。二是打造重点园区平台。加快建设三大产业发展平台,重点统筹好中欧国际合作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同时积极打造南方教育装备产业城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先进(装备)制造专业园区。大力推进园区 “七个一”专项行动,力争今年“1+6园区”实现产值规模超2000亿元,引进超10亿元大项目7个以上,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   二、全力推进小微双创,打开微局。充分发挥小微双创办统筹、协调、指导的作用,着力推进“四个一”。一是一套政策体系。确保“雏鹰计划”和“1+15”政策落地,按步骤、分层次推动更多扶持政策出台,将载体建设、平台完善、环境优化三大工程与两大名录库作为兑现政策的重要抓手。二是一个改革试点市。着力建设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市,全面推动小微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小微双创领域的综合改革。三是一个发展载体。全力打造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重点推动鹤山工业城(包括鹤城、共和、址山)与新会大泽(司前)和蓬江杜阮等跨区域联手,打造好合作区核心区。四是一批支撑项目。打造珠西智谷、珠西创城等示范基地,推进众创空间、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0家,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   三、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破解困局。一是优化产业投资服务。加大对工业投资的考核督办力度,梳理全市产业项目和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项目清单,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二是优化技术改造服务。在水暖卫浴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机器人应用”工程,促进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和落实好企业技改政策,重点推动有行业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三是优化暖企行动服务。扩大“政银保”融资规模,加快设立24亿元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等基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全面开展去产能情况摸查,以“去”为手段,以培植新技术、新产能为落脚点。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供稿)   加快创新发展  打造“江门创造”   市科技局今年将紧扣加快创新发展和创新加快发展的工作主线,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八大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在“江门创造”中更有作为。   一、紧盯目标。一是加快R&D占比提高。制定《进一步加强R&D投入的意见》,突出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引导支持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参与科研活动,力争2016年R&D/GDP达2%以上。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制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方案》,通过落实“巩固数量、壮大梯队、培育升级、引进吸收”四项措施,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三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落实《江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探索建设专业特色孵化器,打造“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四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瞄准五大产业及“4+1”产业体系,重点推动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二、建设平台。一是推进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方案,突出打造全国小微双创之都和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二是推进“青创汇”平台建设。按照“一个大赛、一个论坛、一个联盟、一个课堂、两个对接、两个挂牌”的思路,联手中国青年报社在我市打造“青创汇——全国小微双创平台”,举办“全球华人青年创梦工场”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全国小微双创资源、项目、人才汇聚我市。三是推进区域创新合作。积极推动我市与美国硅谷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校、科技服务机构开展产学研对接,深化与深圳的科技合作,引导更多的深圳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人才落户我市。   三、聚焦重点。一是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体系和名录库建设,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和管理服务体系,打造科技型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工作,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三是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强政银企合作,进一步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征信评级机制。加大科技项目贴息贷款等科技金融项目投入力度,支持各市、区成立科技风投基金。四是制定《加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意见》,全面规范、完善科技项目申报、立项等机制。打造“邑站式”科技业务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大政策宣传,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市科技局供稿)   统筹两大产业集群建设  推动重振“江门制造”   台山市今年将抓实抓牢两大产业集群(重卡和商用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台山“制造强市”,担当“江门制造”的生力军。   一、加快重卡和商用车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抓好平台建设。结合《广东省重型商用车产业基地核心区(台山)产业总体规划》编制,尽快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创新体系的行动指南;推进基础建设,重点是启动连接汽车产业区与台开快速路的龙山支线建设。二是开展龙头培育。支持富华重工、金桥铝型材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和开展技改,推动迪生力汽配加快上市融资步伐。三是盘活潜力企业。积极盘活台山侨星汽车有限公司厂房和生产资质,推动公司重组,推进新能源汽车开发生产。四是推进产业招商。以商引商,重点依托富华重工等项目,开展强链建链补链,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对接省制造业协会,参加“2016年广东省产业发展高峰会暨广东产业竞争力100强企业发布会”。   二、加快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建设广东台山智慧能源基地。与加拿大MTX氢能源投资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发展以电转氢技术为基础,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生产氢能汽车、氢燃料高科技产品的装备制造产业,力争将该市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氢能研发中心和氢燃料高科技产品装备基地。二是做大电能源产业链。配合好核电一期建设,争取年底投产。做好台山核电基地生产承包商营地规划建设。结合电力改革,与国华台电共建售电公司,提升国华台电产能。与中建二局达成投资意向,共同打造国家级的核电土建等技术研究培训中心。落实与法中电力协会签署的《共建中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园区建设。三是发展新材料产业。扶持台山本土科研项目,重点推进经中科院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台山华兴科技磷化铟单晶半导体材料项目落地批量生产,并以之带动新型微电子等上游15类科技型相关企业落地对接。四是推进能源综合利用产业。谋划充分利用核电、国华台电电热能引进热能消耗企业。   (台山市府办公室供稿)   整合提质   加快推动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核心区建设   鹤山市今年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整合提质”这一关键,加快推动核心区建设,重点抓好“五个提质”。   一、抓联动提质。统筹推进共和、鹤城、址山三个镇的工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了“一城三镇”发展格局。在整合提质方面,为推进核心区建设,成立由该市主要领导挂帅的协调领导小组,设立规划编制等专责小组,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抓规划提质。基本编制完成了《中欧合作区鹤山片(一城三镇)总体规划》,重点全面衔接中欧合作区空间发展研究成果要求,力争2月底前完成《中欧合作区鹤山片总体规划》审定工作,为指导核心区建设、对接合作区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规划引领。   三、抓土地利用提质。把土地整合利用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成立土地收储专责小组,通过处置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企业),努力拓宽核心区的发展空间。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收储工作,形成600亩连片土地,作为核心区的启动区。   四、抓交通提质。该市将坚持交通先导,打造外联内通、快速通行、有效集聚的交通网络,重点抓好“三个一”。一是规划一条快速路。规划设计一条由杜阮南直通核心区的快速道路,主动接受江门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二是谋划一个新高速口。谋划在佛开高速、江罗高速交汇处新建一个高速出入口,打通连接广佛经济圈和粤西的交通节点。三是完善一套路网。重点是要把核心区的路网拉通,并与核心区外的交通干线、高速出口有效衔接。   五、抓招商提质。一是搭建平台。继续积极建立与欧洲国家驻华大使馆经商处等机构的联系,加强招商信息搜集,瞄准德、法等国家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领域,谋划搭建特色合作平台。二是敲门招商。紧盯欧洲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和行业领先企业,策划赴欧“敲门招商”,依托富华、牛力等企业实行“以商引商”,着力引进一批专用车优质项目。三是狠抓项目。加快富华、东鹏、得润等项目建设,力促一批项目投产。加快推进专用车基地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建设,制定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为项目落户提供政策支撑。   (鹤山市府办公室供稿))
 

编者按】在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全体会议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台山市人民政府、鹤山市人民政府围绕“一个中心、两大板块、三大平台、四轮驱动、五大产业”的经济工作主线,坚持创新加快发展与加快创新发展相统一,对部署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作了发言。现将相关内容摘要编辑刊发,供参阅学习。

 

落实“高大中小”四轮驱动 突破重局 打开微局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今年将全力落实“一二三四五”的经济工作主线,实施“高、大、中、小”四轮驱动,着力突破重局、打开微局、破解困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落实“珠西战略”,突破重局。一是推动重大龙头项目。依托广东中车,打造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依托中集集团,打造物流运输及海工装备生产基地。依托富华重工、中兵建成机械等龙头企业,打造重卡和商用车产业集群。依托富华鹤山工业园项目,打造鹤山专用车生产基地。依托沈阳机床、广东科杰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打造“I5”智能制造示范园区。二是打造重点园区平台。加快建设三大产业发展平台,重点统筹好中欧国际合作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同时积极打造南方教育装备产业城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先进(装备)制造专业园区。大力推进园区 “七个一”专项行动,力争今年“1+6园区”实现产值规模超2000亿元,引进超10亿元大项目7个以上,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

二、全力推进小微双创,打开微局。充分发挥小微双创办统筹、协调、指导的作用,着力推进“四个一”。一是一套政策体系。确保“雏鹰计划”和“1+15”政策落地,按步骤、分层次推动更多扶持政策出台,将载体建设、平台完善、环境优化三大工程与两大名录库作为兑现政策的重要抓手。二是一个改革试点市。着力建设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市,全面推动小微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小微双创领域的综合改革。三是一个发展载体。全力打造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重点推动鹤山工业城(包括鹤城、共和、址山)与新会大泽(司前)和蓬江杜阮等跨区域联手,打造好合作区核心区。四是一批支撑项目。打造珠西智谷、珠西创城等示范基地,推进众创空间、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0家,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

三、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破解困局。一是优化产业投资服务。加大对工业投资的考核督办力度,梳理全市产业项目和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项目清单,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二是优化技术改造服务。在水暖卫浴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机器人应用”工程,促进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和落实好企业技改政策,重点推动有行业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三是优化暖企行动服务。扩大“政银保”融资规模,加快设立24亿元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等基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全面开展去产能情况摸查,以“去”为手段,以培植新技术、新产能为落脚点。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供稿)

 

加快创新发展  打造“江门创造”

市科技局今年将紧扣加快创新发展和创新加快发展的工作主线,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八大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在“江门创造”中更有作为。

一、紧盯目标。一是加快R&D占比提高。制定《进一步加强RD投入的意见》,突出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引导支持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参与科研活动,力争2016R&D/GDP2%以上。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制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方案》,通过落实“巩固数量、壮大梯队、培育升级、引进吸收”四项措施,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三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落实《江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探索建设专业特色孵化器,打造“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四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瞄准五大产业及“4+1”产业体系,重点推动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二、建设平台。一是推进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方案,突出打造全国小微双创之都和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二是推进“青创汇”平台建设。按照“一个大赛、一个论坛、一个联盟、一个课堂、两个对接、两个挂牌”的思路,联手中国青年报社在我市打造“青创汇——全国小微双创平台”,举办“全球华人青年创梦工场”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全国小微双创资源、项目、人才汇聚我市。三是推进区域创新合作。积极推动我市与美国硅谷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校、科技服务机构开展产学研对接,深化与深圳的科技合作,引导更多的深圳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人才落户我市。

三、聚焦重点。一是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体系和名录库建设,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和管理服务体系,打造科技型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工作,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三是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强政银企合作,进一步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征信评级机制。加大科技项目贴息贷款等科技金融项目投入力度,支持各市、区成立科技风投基金。四是制定《加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意见》,全面规范、完善科技项目申报、立项等机制。打造“邑站式”科技业务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大政策宣传,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市科技局供稿)

 

统筹两大产业集群建设  推动重振“江门制造”

台山市今年将抓实抓牢两大产业集群(重卡和商用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台山“制造强市”,担当“江门制造”的生力军。

一、加快重卡和商用车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抓好平台建设。结合《广东省重型商用车产业基地核心区(台山)产业总体规划》编制,尽快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创新体系的行动指南;推进基础建设,重点是启动连接汽车产业区与台开快速路的龙山支线建设。二是开展龙头培育。支持富华重工、金桥铝型材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和开展技改,推动迪生力汽配加快上市融资步伐。三是盘活潜力企业。积极盘活台山侨星汽车有限公司厂房和生产资质,推动公司重组,推进新能源汽车开发生产。四是推进产业招商。以商引商,重点依托富华重工等项目,开展强链建链补链,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对接省制造业协会,参加“2016年广东省产业发展高峰会暨广东产业竞争力100强企业发布会”。

二、加快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建设广东台山智慧能源基地。与加拿大MTX氢能源投资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发展以电转氢技术为基础,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生产氢能汽车、氢燃料高科技产品的装备制造产业,力争将该市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氢能研发中心和氢燃料高科技产品装备基地。二是做大电能源产业链。配合好核电一期建设,争取年底投产。做好台山核电基地生产承包商营地规划建设。结合电力改革,与国华台电共建售电公司,提升国华台电产能。与中建二局达成投资意向,共同打造国家级的核电土建等技术研究培训中心。落实与法中电力协会签署的《共建中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园区建设。三是发展新材料产业。扶持台山本土科研项目,重点推进经中科院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台山华兴科技磷化铟单晶半导体材料项目落地批量生产,并以之带动新型微电子等上游15类科技型相关企业落地对接。四是推进能源综合利用产业。谋划充分利用核电、国华台电电热能引进热能消耗企业。

(台山市府办公室供稿)

 

整合提质   加快推动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核心区建设

鹤山市今年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整合提质”这一关键,加快推动核心区建设,重点抓好“五个提质”。

一、抓联动提质。统筹推进共和、鹤城、址山三个镇的工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了“一城三镇”发展格局。在整合提质方面,为推进核心区建设,成立由该市主要领导挂帅的协调领导小组,设立规划编制等专责小组,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抓规划提质。基本编制完成了《中欧合作区鹤山片(一城三镇)总体规划》,重点全面衔接中欧合作区空间发展研究成果要求,力争2月底前完成《中欧合作区鹤山片总体规划》审定工作,为指导核心区建设、对接合作区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规划引领。

三、抓土地利用提质。把土地整合利用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成立土地收储专责小组,通过处置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企业),努力拓宽核心区的发展空间。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收储工作,形成600亩连片土地,作为核心区的启动区。

四、抓交通提质。该市将坚持交通先导,打造外联内通、快速通行、有效集聚的交通网络,重点抓好“三个一”。一是规划一条快速路。规划设计一条由杜阮南直通核心区的快速道路,主动接受江门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二是谋划一个新高速口。谋划在佛开高速、江罗高速交汇处新建一个高速出入口,打通连接广佛经济圈和粤西的交通节点。三是完善一套路网。重点是要把核心区的路网拉通,并与核心区外的交通干线、高速出口有效衔接。

五、抓招商提质。一是搭建平台。继续积极建立与欧洲国家驻华大使馆经商处等机构的联系,加强招商信息搜集,瞄准德、法等国家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领域,谋划搭建特色合作平台。二是敲门招商。紧盯欧洲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和行业领先企业,策划赴欧“敲门招商”,依托富华、牛力等企业实行“以商引商”,着力引进一批专用车优质项目。三是狠抓项目。加快富华、东鹏、得润等项目建设,力促一批项目投产。加快推进专用车基地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建设,制定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为项目落户提供政策支撑。

(鹤山市府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