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0014349007062431/2017-14148 分类:
发布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7-11-14
名称: 江府信息〔2017〕22期
文号: 江府信息〔2017〕22期 发布日期: 2017-11-1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府信息〔2017〕22期

发布日期:2017-11-14  浏览次数:-
(        ● 【转载】江门市有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  我市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情况及问题和建议   ●  蓬江区全力打造珠江西岸激光产业园   ●  新会区“行政+工程”双管齐下整治黑臭水体   ●  台山市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我市两个粮油产品获全国金奖           江门市有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编者按】日前,省府办公厅《粤府信息》以粤信条目形式编辑刊登了我市报送的政务信息《江门市有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全文转载,供参阅学习。   该市充分发挥财政在“降成本、促创新、育龙头、纳人才”等方面作用,通过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加大融资担保力度、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股权债券直接融资比例、引导企业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等措施,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上半年,该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投资额分别为172.3亿元、142.3亿元,同比增加13.9%、13.3%,完成进度排珠西“八市一区”第一。   (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供稿)       我市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情况及问题和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积极探索市场机制、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措施,加大财政补贴,强化对承保、理赔、服务等环节的检查监督,形成国险(水稻、生猪等)、省险(家禽、香蕉等)、市险(林木、陈皮等)三个层次的保险体系;2016年,全市政策性家禽、生猪和岭南水果保险覆盖率全省领先。今年我市遭受台风“天鸽”“帕卡”严重影响,各涉农险承保机构迅速落实“防、保、救、赔”机制,全市受灾报案3872宗,理赔金额2347.25万元。农业保险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总体发展情况   2007年以来,我市开展水稻、能繁母猪、森林、玉米、马铃薯、花生、甘蔗、奶牛、生猪9项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农村住房、渔船财产、渔民人身意外伤害、家禽、香蕉、荔枝、龙眼、木瓜、蔬菜9项省级财政补贴险种,18项政策性农业保险10年累计保费规模超3.15亿元,承保标的达569.55亿元,赔付金额近1.14亿元,赔付率达36%以上。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农安保”,即以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为基础,通过参保对象试点,开发符合我市特点和市场需求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专属责任保险产品。我市还创新引入适度竞争机制,结合县级行政区域和保费规模基本一致、省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实际情况,分别将畜牧类和种植业类基本平均分为3个承保区域,通过分片区实践、竞争性选定,择优确定承保机构,推动保险业务开展。此外,不断完善保险服务体系,建立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督查督办、承保情况的检查抽查以及理赔操作的跟踪服务;依托基层涉农机构,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覆盖全面、高效规范”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构建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村“三农”保险服务点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做到管理到区县、机构到乡镇、网络到村组、服务到农户。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大。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提质、扩面、增品”,按照上级要求地方财政配套的补贴资金不断增加,加剧江门财政收支矛盾。以我市开展政策性家禽、生猪、岭南特色水果保险为例,2016年符合条件的肉鸡、生猪、香蕉、荔枝、龙眼、木瓜种养数量分别为6979.2万只、349.9万头、5.9万亩、10.2万亩、6.7万亩和4513亩。按10%覆盖率开展试点,该项目保费总金额约1235.69万元,其中中央279.94万元,省级210.48万元,市级216.26万元,县级216.26万元,个人负担保费资金312.75万元;若按100%覆盖率,市本级需安排2162.6万元。若按上级要求全面铺开18个险种,地方财政承担补贴压力十分大。   (二)险种设置存在不合理。特色小险种出现选择性投保现象。以马铃薯为例,有些农户只愿意投保出苗率差的地块,出苗率好的地块则不愿意购买保险。一些险种的准入门槛太高,限制了很多中、小型种植户参保。   (三)保费保额偏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根据物化成本确定,随着近几年物价上涨,部分农户认为保险赔付金额远低于生产成本,不足于补偿损失。此外,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户种植面积或者养殖规模减少,农户认为小面积、小规模的农产品投保没有必要,导致投保率偏低。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台山、开平、鹤山和恩平四个县级市都是产粮、养猪大县,为全省农业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实质是欠发达地区补贴了发达地区,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地方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建议大力争取上级支持,考虑江门市实际情况,对江门市辖下各市(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一视同仁的财政补贴,纳入粤东西北两翼扶持范围,享受同等的省级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政策;同时允许探索整合上级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下放地方权限,统筹整合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缓解我市各级地方财政压力,提高地方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优化险种设置。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保证国家最基本粮食供给的有效制度,体现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因此,建议政策性农业保险围绕最保障民生的粮食进行优化设置保险险种,对于地方特色险种和其他农产品小险种应交由市场商业保险进行运营,政府可适当予以专项补助,以充分体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民生、保基本”的服务宗旨。针对个别险种存在选择性投保、投保准入门槛高等问题,建议根据险种标的投入成本、保障成效等实际情况,重新设计和完善符合农业品种实际的保险条款,从而提高各个农业品种的保险承保覆盖率。   (三)提高保险保额。建议根据农业品种的实际成本,提高保险保额,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应有的防范风险屏障作用。以我市政策性农房保险为例,通过公开招标,2016-2018年我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保额提高一倍,每户每年保险金额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并且保险机构在省级保险方案保险费率基础上给予5%优惠,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为农户提供更高的保障。   (市农业局供稿)   蓬江区全力打造珠江西岸激光产业园   蓬江区积极贯彻落实“珠西战略”,紧抓深圳激光产业向外拓展之机,全力打造以激光产业为主导,集激光产业园、激光研究院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基地。   一、政策扶持加速产业集聚。该区制定《江门市蓬江区发展激光产业暂行扶持办法》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入驻激光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吸引力。   二、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园建设。该区自去年11月起启动激光产业园建设以来,先后走访或接访深圳、武汉、上海等地激光企业50多家;参加上海慕尼黑光博会、深圳中国激博会、亚洲激光论坛,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海目星激光、广东聚金激光、飞越激光等项目,在谈项目10多个,为园区建设打下了项目支撑基础。   三、完善配套促进产业科学发展。该区为全市摩托车及汽车配件、五金卫浴企业等超5000家传统工业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激光技术支撑。搭建全市首个新型特色人才智力平台——珠西智库,目前已引进激光产业方面的39位顶级专家入库。此外,打造“智银保”融资项目,解决新兴产业融资难题,目前第一笔贷款200万元已发放给广东聚金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蓬江区府办公室供稿)   新会区“行政+工程”双管齐下 整治黑臭水体   新会区自去年启动“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以来,以行政手段与工程手段相结合,全方位治理会城河和紫水河。目前,各项工作全面铺开,预计今年底,会城河、紫水河将消除重度黑臭现象。   一、制定落实整治方案。该区对会城河、紫水河污染源情况开展深入调查和分析,制定黑臭水体整治总体方案以及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及垃圾污染等4个专项整治方案,明确“从源头抓起、全流域治理、远近结合”的治理思路和黑臭水体整治目标,落实任务分解、细化时间节点。同时,配合市水务局完成“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   二、扎实推进重点工程。推进一系列污水处理、清淤截污工程,投资3.2亿元,采用PPP模式,动工建设城区污水厂网一体化工程,对城区东郊污水处理厂、今古洲北部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完成三和大道污水干管工程,推进城区东部片区主要污水干管工程、西门路截污干管工程,完善城区截污管网系统。开展河道清淤及水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流水生态系统。实施引水增流工程,改善水体水质。完善会城河、紫水河沿岸的垃圾收集与转运系统,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加强对河道及两岸的日常清理保洁,并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   三、加强实施部门联动。针对两河流域范围内的重点监管工业企业,实施最严格的流域排污许可管理,健全环保执法联动机制,实现对工业污染源的精准打击。动员村级干部力量,对流域内的工业企业、小作坊以及“小散乱污”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发挥联动合力,及时发现、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新会区府办公室供稿)   台山市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台山市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2017年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7》蓝皮书,台山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361个县级城市中排名第31位;“双公示”信息数据已达2万多条,在江门地区排行第二。   一、落实“双公示”制度。制定出台《台山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形成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目录,包含了该市40个单位的484项行政许可事项和6415项行政处罚事项,在作出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部门网站实行“双公示”;同时,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照“谁作出、谁录入、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同步报送“双公示”信息到江门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系统,并在“信用台山”网集中公示。   二、建好网络平台。不断完善优化“信用台山”网站,打造信用宣传工作前沿阵地。目前,该网站提供“双公示”信息、信用动态、信用信息查询、红黑榜公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案例等信息。   三、推进信用信息应用。贯彻落实《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暂行办法》等制度,设立征信中心,已在人民银行开始挂牌运作。在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多个领域落实信用信息应用。以《台山市失信黑名单制度建设工作方案》为指导,逐渐建立本行业、本领域失信黑名单,不断完善失信黑名单对外发布和应用。同时,做好宣传,组织开展诚信示范宣传及失信案件曝光,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台山市府办公室供稿)       我市两个粮油产品获全国金奖   近日,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我市粮食行业协会 11 家会员企业参展。我市的 “侨福”牌大米和 “白菊”牌低筋小麦粉荣获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金奖。   (市粮食局供稿))
 

 

● 【转载】江门市有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  我市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情况及问题和建议

●  蓬江区全力打造珠江西岸激光产业园

●  新会区“行政+工程”双管齐下整治黑臭水体

●  台山市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我市两个粮油产品获全国金奖

 

 

江门市有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编者按】日前,省府办公厅《粤府信息》以粤信条目形式编辑刊登了我市报送的政务信息《江门市有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全文转载,供参阅学习。

该市充分发挥财政在“降成本、促创新、育龙头、纳人才”等方面作用,通过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加大融资担保力度、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股权债券直接融资比例、引导企业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等措施,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上半年,该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投资额分别为172.3亿元、142.3亿元,同比增加13.9%13.3%,完成进度排珠西“八市一区”第一。

(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供稿)

 

 

我市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情况及问题和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积极探索市场机制、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措施,加大财政补贴,强化对承保、理赔、服务等环节的检查监督,形成国险(水稻、生猪等)、省险(家禽、香蕉等)、市险(林木、陈皮等)三个层次的保险体系;2016年,全市政策性家禽、生猪和岭南水果保险覆盖率全省领先。今年我市遭受台风天鸽“帕卡”严重影响,各涉农险承保机构迅速落实“防、保、救、赔”机制,全市受灾报案3872宗,理赔金额2347.25万元。农业保险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总体发展情况

2007年以来,我市开展水稻、能繁母猪、森林、玉米、马铃薯、花生、甘蔗、奶牛、生猪9项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农村住房、渔船财产、渔民人身意外伤害、家禽、香蕉、荔枝、龙眼、木瓜、蔬菜9项省级财政补贴险种,18项政策性农业保险10年累计保费规模超3.15亿元,承保标的达569.55亿元,赔付金额近1.14亿元,赔付率达36%以上。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农安保”,即以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为基础,通过参保对象试点,开发符合我市特点和市场需求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专属责任保险产品。我市还创新引入适度竞争机制,结合县级行政区域和保费规模基本一致、省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实际情况,分别将畜牧类和种植业类基本平均分为3个承保区域,通过分片区实践、竞争性选定,择优确定承保机构,推动保险业务开展。此外,不断完善保险服务体系,建立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督查督办、承保情况的检查抽查以及理赔操作的跟踪服务;依托基层涉农机构,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覆盖全面、高效规范”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构建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村“三农”保险服务点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做到管理到区县、机构到乡镇、网络到村组、服务到农户。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大。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提质、扩面、增品”,按照上级要求地方财政配套的补贴资金不断增加,加剧江门财政收支矛盾。以我市开展政策性家禽、生猪、岭南特色水果保险为例,2016年符合条件的肉鸡、生猪、香蕉、荔枝、龙眼、木瓜种养数量分别为6979.2万只、349.9万头、5.9万亩、10.2万亩、6.7万亩和4513亩。按10%覆盖率开展试点,该项目保费总金额约1235.69万元,其中中央279.94万元,省级210.48万元,市级216.26万元,县级216.26万元,个人负担保费资金312.75万元;若按100%覆盖率,市本级需安排2162.6万元。若按上级要求全面铺开18个险种,地方财政承担补贴压力十分大。

(二)险种设置存在不合理。特色小险种出现选择性投保现象。以马铃薯为例,有些农户只愿意投保出苗率差的地块,出苗率好的地块则不愿意购买保险。一些险种的准入门槛太高,限制了很多中、小型种植户参保。

(三)保费保额偏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根据物化成本确定,随着近几年物价上涨,部分农户认为保险赔付金额远低于生产成本,不足于补偿损失。此外,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户种植面积或者养殖规模减少,农户认为小面积、小规模的农产品投保没有必要,导致投保率偏低。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台山、开平、鹤山和恩平四个县级市都是产粮、养猪大县,为全省农业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实质是欠发达地区补贴了发达地区,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地方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建议大力争取上级支持,考虑江门市实际情况,对江门市辖下各市(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一视同仁的财政补贴,纳入粤东西北两翼扶持范围,享受同等的省级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政策;同时允许探索整合上级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下放地方权限,统筹整合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缓解我市各级地方财政压力,提高地方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优化险种设置。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保证国家最基本粮食供给的有效制度,体现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因此,建议政策性农业保险围绕最保障民生的粮食进行优化设置保险险种,对于地方特色险种和其他农产品小险种应交由市场商业保险进行运营,政府可适当予以专项补助,以充分体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民生、保基本”的服务宗旨。针对个别险种存在选择性投保、投保准入门槛高等问题,建议根据险种标的投入成本、保障成效等实际情况,重新设计和完善符合农业品种实际的保险条款,从而提高各个农业品种的保险承保覆盖率。

(三)提高保险保额。建议根据农业品种的实际成本,提高保险保额,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应有的防范风险屏障作用。以我市政策性农房保险为例,通过公开招标,2016-2018年我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保额提高一倍,每户每年保险金额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并且保险机构在省级保险方案保险费率基础上给予5%优惠,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为农户提供更高的保障。

(市农业局供稿)

 

蓬江区全力打造珠江西岸激光产业园

蓬江区积极贯彻落实“珠西战略”,紧抓深圳激光产业向外拓展之机,全力打造以激光产业为主导,集激光产业园、激光研究院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基地。

一、政策扶持加速产业集聚。该区制定《江门市蓬江区发展激光产业暂行扶持办法》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入驻激光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吸引力。

二、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园建设。该区自去年11月起启动激光产业园建设以来,先后走访或接访深圳、武汉、上海等地激光企业50多家;参加上海慕尼黑光博会、深圳中国激博会、亚洲激光论坛,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海目星激光、广东聚金激光、飞越激光等项目,在谈项目10多个,为园区建设打下了项目支撑基础。

三、完善配套促进产业科学发展。该区为全市摩托车及汽车配件、五金卫浴企业等超5000家传统工业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激光技术支撑。搭建全市首个新型特色人才智力平台——珠西智库,目前已引进激光产业方面的39位顶级专家入库。此外,打造“智银保”融资项目,解决新兴产业融资难题,目前第一笔贷款200万元已发放给广东聚金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蓬江区府办公室供稿)

 

新会区“行政+工程”双管齐下 整治黑臭水体

新会区自去年启动“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以来,以行政手段与工程手段相结合,全方位治理会城河和紫水河。目前,各项工作全面铺开,预计今年底,会城河、紫水河将消除重度黑臭现象。

一、制定落实整治方案。该区对会城河、紫水河污染源情况开展深入调查和分析,制定黑臭水体整治总体方案以及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及垃圾污染等4个专项整治方案,明确“从源头抓起、全流域治理、远近结合”的治理思路和黑臭水体整治目标,落实任务分解、细化时间节点。同时,配合市水务局完成“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

二、扎实推进重点工程。推进一系列污水处理、清淤截污工程,投资3.2亿元,采用PPP模式,动工建设城区污水厂网一体化工程,对城区东郊污水处理厂、今古洲北部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完成三和大道污水干管工程,推进城区东部片区主要污水干管工程、西门路截污干管工程,完善城区截污管网系统。开展河道清淤及水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流水生态系统。实施引水增流工程,改善水体水质。完善会城河、紫水河沿岸的垃圾收集与转运系统,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加强对河道及两岸的日常清理保洁,并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

三、加强实施部门联动。针对两河流域范围内的重点监管工业企业,实施最严格的流域排污许可管理,健全环保执法联动机制,实现对工业污染源的精准打击。动员村级干部力量,对流域内的工业企业、小作坊以及“小散乱污”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发挥联动合力,及时发现、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新会区府办公室供稿)

 

台山市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台山市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2017年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7》蓝皮书,台山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361个县级城市中排名第31位;“双公示”信息数据已达2万多条,在江门地区排行第二。

一、落实“双公示”制度。制定出台《台山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形成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目录,包含了该市40个单位的484项行政许可事项和6415项行政处罚事项,在作出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部门网站实行“双公示”;同时,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照“谁作出、谁录入、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同步报送“双公示”信息到江门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系统,并在“信用台山”网集中公示。

二、建好网络平台。不断完善优化“信用台山”网站,打造信用宣传工作前沿阵地。目前,该网站提供“双公示”信息、信用动态、信用信息查询、红黑榜公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案例等信息。

三、推进信用信息应用。贯彻落实《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暂行办法》等制度,设立征信中心,已在人民银行开始挂牌运作。在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多个领域落实信用信息应用。以《台山市失信黑名单制度建设工作方案》为指导,逐渐建立本行业、本领域失信黑名单,不断完善失信黑名单对外发布和应用。同时,做好宣传,组织开展诚信示范宣传及失信案件曝光,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台山市府办公室供稿)

 

我市两个粮油产品获全国金奖

近日,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我市粮食行业协会 11 家会员企业参展。我市的 侨福牌大米和 白菊牌低筋小麦粉荣获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金奖。

(市粮食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