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l [转载] 江门市大力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
【调查研究】
l 关于城市品质提升的考察调研报告
【工作进展】
l 蓬江区推进企业办证进入“数字化”快车道
l 鹤山市多措并举打好“蓝天保卫战”
l 新会区“自动兑付”政策奖励获企业好评
◆学习园地◆
江门市大力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
【编者按】日前,省府办公厅《粤府信息》以粤信条目形式编辑刊登了我市报送的政务信息《江门市大力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现全文转载,供参阅学习。
2016-2017年,该市直接交易电量达72.22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09亿元;今年一季度直接交易电量达15.11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近1亿元。一是扩大电力交易市场规模。满足年用电量2500万千瓦时以上、省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名单内、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内、从事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和压延加工等其中一项条件的工(商)业企业,均可申请为电力一般用户进入电力交易市场。年用电量800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企业或年用电量5000万千瓦时以上的商业企业,均可申请为电力大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二是积极培育引入售电公司。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引导售电公司与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相关协议,赋予电力用户用电选择权。三是大力培育电力用户。指导企业用好用活“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二条”以及电力市场交易等优惠政策,发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电力用户,进入市场交易,降低用电成本。截至3月,该市共有28家电力大用户、272家电力一般用户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享受省优惠政策。四是加强电力市场监管和服务。对电力用户的准入条件进行审核,做好售电公司、发电企业的监管工作,维护电力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按政策规定落实电量电费初核、交易价差电费退补、电费发行工作。协助用户监控实用电量偏差,做好电量申报工作,促进电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江门供电局供稿)
◆调查研究◆
关于城市品质提升的考察调研报告
我市围绕城市品质提升核心任务,以建设“城市中有山水、山水中有城市”,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新江门为目标,以城市建设项目为抓手,整体策划实施八大行动计划,进一步拓展侨乡开放发展新空间,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为推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打开局面,市提质办组织赴广州、潮州和汕头三地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州、潮州和汕头城市品质提升具体做法
(一)显山露水。广州以空间“微改造”为原则,打通景观断点,重点连通珠江“三个十公里”区域、白云山周边等山水游径,打开封闭的绿化和围墙隔离,将公园融入城市。
(二)一路一品。广州以全要素设计理念为统领,编制景观提升全要素建设指引,从设计到施工贯彻统一的设计理念、建设标准,组建“专家组+工匠”的技术咨询团队参与指导。重点打造东风路等4条重要城市生活性道路,通过优化慢行系统、建筑退缩空间一体化改造、规整统一市政色彩、完善公共便民服务设施、规范道路标志标牌标线等提升工作,实现城市道路更加便民惠民。
(三)一江两岸。广州市通过创新科技手段,融合岭南文化元素,提升10座跨江大桥、36栋沿江重点建筑等“一江两岸三带”夜景照明,打造广州夜景新地标。潮州市委托专业的灯光设计团队,对韩江两岸城墙、堤岸等重要节点进行照明景观提升,通过“光染”的表现手法,融入“潮文化”,表达出山水园林意境。汕头市打造“一湾两岸”景观照明的同时,打造时代广场建筑媒体墙景观光影秀,对其周边16栋大楼安装建筑媒体墙景观照明。
(四)街区复兴。广州市通过街容街貌、社区环境的“微改造”,以北京路等3个重要片区及街区为示范点进行城市更新,将城市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融合起来,推动“老广州”街区的整体复兴。潮州市在保持中山路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清除违规搭建物、外立面改造等,植入了更多的潮州元素和精品商业元素。汕头市重启“小公园”旧城改造项目,统一规划,集中改造;建成改造多个公园广场、街心绿地。
(五)创新方法。广州、潮州、汕头的项目多采用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即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中介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广州市EPC项目绝大多数由地方国企中标实施,保证了施工工期和质量。潮州市由于照明全部采用LED灯具,“一江两岸”夜景照明一晚(4小时)电费仅约为2000元。汕头市积极发动企业捐建各类民生基础设施项目,项目方案设计由政府统一把关、企业出资自行建设,减少了立项、审批等环节,项目建设速度快,成效显著。
二、我市城市品质提升实施情况
2018年是我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开局之年,年初制定的《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新区建设、城市更新、交通水平、市政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八大方面的行动计划。目前,市区城市品质提升取得初步成效,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约 89.8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2.6%。
我市打造“一路一品”品质示范路,按照高标准、全要素打造桥南大道等道路,为全市的道路升级改造提供范本;启动老旧建筑立面整治,深入开展“厕所革命”,今年全市计划升级改造67座公厕;开展“三线”(电力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和户外广告整治行动;着力打造三大示范区,组织三区编制江门市品质提升(城心轴线)示范区策划方案;采取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开展城市亮化工程,目前首期工程已完成招标,力争10月前完成华侨广场及万达广场周边重点区域楼宇联动灯光秀等城市夜景。
三、存在问题
(一)部门联动机制需进一步加强。部门的联动性、积极性还未完全调动起来,部分国有单位等自行拆除违建进度相对缓慢。
(二)城市景观缺乏“主心骨”。主城区核心区域模糊,欠缺城市中心区的打造。
(三)城市亮化工作滞后。城市亮化工程总体规划滞后,亮化设计水平普遍不高。
(四)园林绿化水平待提升。园林绿化设计过于传统,创新不足,缺乏人文景观,管养不足。
(五)城市公共设施历史欠帐多。城市公共设施特别是许多道路设施老旧,景观标志不统一,人行道破损,城市公厕设施较为简陋。
四、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机制加快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品质工作协调、督导和考核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按照6月和10月两个时间节点要求,细化2018年任务清单,落实责任。加快完成“白改黑”、高速公路出入口升级改造、公园绿化提升等示范项目。
(二)确立各区景观核心区。蓬江区打造以院士路为轴线的城市中央活动区(北新区+东湖公园)、高新区(江海区)打造以江门河滨水休闲道为主的城央绿廊(胜利桥—江门大桥段)、新会区打造以新会学宫为核心的中心园林片区。
(三)统一设计提升亮化水平。委托高水平专业团队,根据主城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夜景照明的总体框架和空间布局。通过重点区域、主要节点的“亮化”,营造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
(四)示范引领推动城市绿化。以“三个一”为抓手,每年每个区新建或改造一条景观示范道路、建设或改造升级一个示范公园、营造一条绿化管理示范路;对7个市(区)列入规划保护的186个山体在保护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公园建设或林相改造;重点策划7个市(区)11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及互通立交的景观提升;城区选取重点绿地“增花添彩”。
(五)以点带面推进老旧社区改造。委托专业规划团队,对大型社区进行环境建设、立面改造整理、配建机动车停车位、增加公共活动空间等提升改造的规划设计,不断提升老旧社区整体居住环境。对主要道路两侧和重点区域临街建(构)筑物的外墙面进行清洗或粉刷。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稿)
◆工作进展◆
蓬江区推进企业办证进入“数字化”快车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要求,蓬江区在企业法人“一门式”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企服务,积极打造企业办证“数字化”快车道。
一、推出云智能咨询服务,实现信息开放“零障碍”。依托网上办事大厅、一网式主题服务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实现24小时办事指南、材料清单、办理时限等业务办证信息即时获取。新增微信“在线咨询”功能,及时个性化回复咨询者,方便企业随时随地获取办事所需信息。
二、推出微信预约及远程叫号服务,实现群众办事“零等候”。通过“一门式”微信公众号的“微信预约”和“微信远程叫号”功能,有效减少群众等候时间。目前,“微信远程叫号”使用人数已超11687人次,广获好评。
三、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实现企业办证“零跑腿”。该区企业法人“一门式”已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一个综合窗口、一套表格、一次提交、同步办理,其中,企业设立登记当天办结率达99.73%。在此基础上,该区大力推广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有效推动线上与线下分流,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营业执照。目前,已办理此项业务1439宗。
(蓬江区府办公室供稿)
鹤山市多措并举打好“蓝天保卫战”
今年以来,鹤山市保持大气防治高压态势, 全力遏制空气质量下降势头,1-6月,实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一、建立大气防治有效机制。从调整优化产业、能源结构,加强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加紧编制《鹤山市环境空气质量治理规划》。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双公开”“双考核”“双问责”,首批“双公开”清单包括陶瓷、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42家、大中型餐饮单位10家、房屋及道路建筑工地16个、泥头车运输公司4家,实现动态更新,接受社会监督。整合环保、交通、住建、国土、城管等部门力量,出台建筑施工、土地矿山扬尘治理等一系列行动方案,联防联控,全方位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二、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淘汰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重点对家具行业进行整治。整治VOCs重点监管企业,对纳入省及我市监管的24家企业,按照“一企一方案”逐步落实整治。开展生物质锅炉专项整治行动,逐步开展锅炉尾气监测工作,依法查处超标排放锅炉。加强禁燃区管理,扩大禁燃区范围,逐步淘汰禁燃区范围内燃用高污染燃料设施,对禁燃区范围内高污染燃料销售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三、强化面源治理。通过“互联网+现场管理”方式,对建筑施工单位落实专人跟进,每天及时将空气质量预测、大气污染防控联动响应级别等信息发送至各施工单位,督促扬尘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目前城区38个在建工程均落实建筑围挡封闭施工,安装立体喷淋系统等设施。针对道路扬尘问题,加强道路洒水降尘作业,同时,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加大道路冲洗、洒水和清扫频次。
(鹤山市府办公室供稿)
新会区“自动兑付”政策奖励获企业好评
新会区创新实施奖励资金“自动兑付”模式——通过政府部门间大数据对碰核实,筛选出符合资格的企业,直接通知企业领取奖励,免除以往企业申报的繁复手续,从过去的审批把关变为主动为企业服务。今年上半年,该区“自动兑付”奖励资金4091.3万元,扶持企业75家,获得广泛好评。
(新会区府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