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7062431007062431/2018-01172 分类:
发布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8-10-17
名称: 江府信息〔2018〕11期
文号: 江府信息〔2018〕11期 发布日期: 2018-10-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府信息〔2018〕11期

发布日期:2018-10-17  浏览次数:-

【学习园地】

●[转载] 江门市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调查研究】

●我市基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建议

【工作进展】

●高新区(江海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新会区设立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成效显著

 

学习园地

江门市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编者按】日前,省府办公厅《粤府信息》以粤信条目形式编辑刊登了我市报送的政务信息《江门市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现全文转载,供参阅学习。

   一是完善农产品监管网络化体系。建立农业应急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检测中心,计划今年内检测项目增加至500项;各市(区)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其中,开平市、鹤山市已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现场考核;各镇(街)按照“四统一”标准,建设镇级监测站;村(居)建立村级协管员队伍,并配备速测设备。同时,实行农产品监测常态化。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监测范围覆盖所有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等。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江门市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为100%。二是加快农业追溯体系建设。建设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目前共备案农药生产企业84家、经营企业1203家,已备案农药品种1258种。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首创农资生产—流通—农户全过程唯一码追溯,打造200个市级农药追溯示范点,全市已有127家农企进驻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委托统一印刷溯源二维码标签服务。三是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大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推广力度。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动标准化健康种养殖。大力减少种养业的水体污染排放,着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强与农业部“四大院”产学研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3家,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民营农业新型研发机构10家。

(市农业局供稿)

 

调查研究

我市基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建议

在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变的时代,科技发展成为了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是科技转变为生产力的体现,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对此,江门银监分局对辖区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2018年江门市级科技金融扶持资金贷款贴息项目备案申报指南》等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贴息或者补助。辖区银行不断优化贷款服务,加快科技贴息贷款的审批流程。建立科技企业评价体系,对科研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设置营运资金需求系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结合地方实际,设计“科技通宝”“邑科贷”等科企特色金融产品。创新“政银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由政府出资1.1亿元设立风险金池,引入保险分担风险,撬动银行放大30倍提供贷款,政府、银行、保险三方按比例承担贷款违约风险。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结算、理财、咨询等基础性、综合性金融服务。针对部分经营实力较强、资金充裕的企业,推出科技并购贷、科技并购债、科技并购重组基金等服务,为科技企业快速完成融资。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我市成立全省首家小微企业信贷保证保险服务中心,并创新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粤财普惠金融(江门)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为科技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保险和担保。同时,加快推进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目前,我市有7家机构共设立科技支行17家。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辖区30家银行机构对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40.71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9.87%

二、存在问题

(一)缺少大型成熟科技企业。根据《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和《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我市高新区(结合一区多园)共有7户瞪羚企业,数量在全国132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51、省内排名第8,没有独角兽企业,缺乏龙头科技企业发挥带动效应。

(二)科技企业技术含量不高。辖区科技企业以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转型为主,“高精尖”科技不突出,制约了科技企业由量变到质变的空间,也制约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税收优惠、资产评估、风险分担、信息披露等多方面为科技企业出台配套措施,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搭建交流互助平台。继续鼓励辖区银行机构设立专门从事中小微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或特色分支行,积极进行融资担保方式创新。保障投贷联动业务稳健开展,加强产品创新和综合服务,进一步提高投贷联动水平和内涵。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建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二)积极融入区域发展。主动参与和强化粤港澳三地联动机制,发挥粤港澳三地机构联动优势,整合区域资源,实现离在岸、本外币一体化发展,提升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实现大湾区互联互通、通关便利化,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括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政府类基建项目综合融资需求;支持优质生活圈城市群的建设需求等。紧抓自贸区制度创新机遇,以大湾区投资便利化、国际贸易自由化建设为契机,推动跨境业务发展,全方位支持我市进出口贸易企业以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发展。

(江门银监分局供稿)

 

〖他山之石〗

深圳市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的经验

   近年来,深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政府、银行、创投、担保、保险、园区、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筑立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一、政府扶持。大力推行“政银企”合作贴息项目,并通过天使投资、股权投资和直接资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有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中。加大对科技金融服务项目的资助,包括创投服务、科技金融人才培训服务、信用体系服务、投贷联动服务等。

二、政策加码。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措施》,探索设立科技创新银行、科技创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差异化信贷管理,放宽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率至5%。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金融创新业务。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持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创新科技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制度,完善财政科技资金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手段支持技术创新机制。

三、建立平台。成立深圳市科技金融联盟,涵盖200多家投融资机构和科技企业会员单位;建立“深圳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中心;各区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通过举办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推介会等,促进科技企业和银行、投资机构的对接,使科技企业“千里马”找到投资“伯乐”。

 

工作进展

高新区(江海区)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高新区(江海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健全领导体制,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制度引领。成立了区、街两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高新区(江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建立了“一个村居、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个特色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定试点、定方向、定目标、定任务、定节点,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实施“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环境整治及河道“五清”行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乡村绿化美化净化。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稼生态园、长廊生态园等农业旅游示范项目为主导,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结合体验式田园农庄、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进“醉美江门100村”乡村旅游建设工程。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

四、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作为全省唯一成功申报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县(区),该区以农村“三社联动”机制建设为主题,积极探索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基层治理体系,力争3年创造出社会治理新模式和先进经验。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

五、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对礼乐龙舟、外海面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曲艺、龙狮武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开展文明村街创建活动和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传统节庆和大型文化活动,组织各类艺术培训,培育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

(高新区党政办公室及江海区府办公室供稿)

 

新会区设立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成效显著

新会区司前镇石名村处于广佛、新台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交通枢纽地段,交通情况复杂,安全隐患较大,为此,该村于2015年开设了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通过面对面的劝导,提高村民交通意识,交通违章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逐年减少。今年上半年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1.15%,劝导站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布点。该村把劝导站设在村委会,劝导点设置在石名村口路段。劝导站点根据群众出行数量和交通流量,严格落实重要节假日、学校上放学、赶集日、群众早晚出行、开展民俗活动、红白喜事和恶劣天气等出行高峰时段,安排劝导员把好路面劝导关口。

二、明确职责。该村设安全村办公室,由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和指导。劝导员承担劝导、纠违、宣传三大基本职责,通过“看、查、劝、宣、纠、报、封”劝导交通行为,保障群众交通安全。

三、强化保障。该村安全村办公室由村委书记任主任,交警中队长任副主任;劝导站设站长1名,劝导员4名。做好装备和经费保障,劝导站配备宣传课室、反光锥形筒等,并为每位劝导员配备反光背心、指挥棒等;劝导站建设和人员装备的经费由镇政府财政承担,并建立健全劝导员绩效奖惩制度。

四、加强督查。司前镇把劝导站建设和工作开展纳入年度工作督检重点及全镇道路安全年度工作考核。镇道安办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督查,每月通过明查暗访、抽检通报等方式加强检查。同时,制定考评方案,考核村级劝导站工作情况,对工作不力的村采取通报、督办和约谈等措施,督促落实整改。此外,由司前镇公安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劝导员集中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加强和完善劝导站建设管理。

(新会区府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