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7062431007062431/2019-00212 分类:
发布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9-03-07
名称: 江府信息〔2019〕2期
文号: 江府信息〔2019〕2期 发布日期: 2019-03-0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府信息〔2019〕2期

发布日期:2019-03-07  浏览次数:-


【调查研究】

  • 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关情况

【工作进展】

  • 我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 我市持续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工作

  • 我市力促重点项目建设“开门红”

  • 川岛幸福船员”共建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调查研究


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关情况


我市在政策激励、平台建设、人才评价等方面大力创新,着力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2018年全市新增持证高技能人才达10033人,年度新增量连续八年保持在万人以上,持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3.68万人。

一、工作亮点

(一)健全高技能人才政策体系。一是形成“1+N”高技能人才政策体系。在全面落实广东省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培育资助办法》,出台《江门市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的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二是激发企业职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面向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的群体和积极推动一线职工技能水平提升的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养老保险补贴、高级技师生活补贴、企业首席技师补贴、技能名师工作室补贴、国际认证高技能人才补贴。2018年,全市向10237人发放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共计1944.0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04.74%;向232人发放高级技师生活补贴,向22人发放国际认证高技能人才补贴。

(二)健全国际化技工教育体系。一是积极引进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江门市技师学院成功创建中欧高技能人才培训合作示范学院,毕业学生可同时获得相应等级的中、德职业技能证书。与中德诺浩签约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广汽新能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项目的学校,并推动南方地区首家“中德诺浩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全国师资培训基地”落户我市。二是培养国际认可的高水平专业焊接人才。2018年江门市技师学院与德国莱茵TÜV(技术监督协会)焊接培训中心合作,成功申报国际焊工培训认证中心,开设轨道交通焊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开展国际焊接技士(IWP)的培训及鉴定,培养国际认可的高水平专业焊接人才。

(三)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培训和人才评定体系。一是发挥名师带动效应。建立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目前,我市成立了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等为主的20个名师工作室。二是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构建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自主评价体系。目前全市共有41家企业(行业协会)成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单位,累计2876名职工通过企业自主评价获得相应的技能晋升等级。三是发挥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依托江门市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整合职业院校、培训机构、鉴定机构资源,统筹和促进全市技能人才培养优质教学实训资源共享,建立名师名工匠库,贴合各类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组织、设计职业培训“菜单”,创新“工匠讲堂”系列培训课程服务,为大中型企业提供“一企一案”的“菜单式”技能人才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解决方案。四是健全“粤菜师傅”培育体系。以培养“粤菜师傅”和打造“江门美食”品牌为重点,通过全日制“粤菜师傅”技能培训、首创分布式“培训+就业”培训模式等措施,大规模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目前,全市有3所技工院校设立了“粤菜师傅”培训教学工种。五是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制定实施《江门市提升高技能人才质量冲击世界技能大赛五年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先后举办工业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成功承办全国家具制作职业技能竞赛。

二、存在困难

近年来国家大幅减少职业资格工种,可开展技能鉴定工种较之前大幅度减少,我市部分行业需求量大的工种未能纳入国家职业资格工种目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培训技能人才和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职业资格工种减少后,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生存空间随之明显缩小,培训市场萎缩严重,社会对职业培训工作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此外,企业存在对技能人才重使用轻培养的情况,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培训政策推广实施难度大。社会人员,特别是新生代劳动力参训意愿和动机发生改变,大部分不以就业为根本出发点,职业培训发动难度较大。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供稿)


工作进展


我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为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打造更加优美的环境和富有品质的城市,我市围绕“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的工作目标,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等,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以常态化机制开展专项督导,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一、全要素升级改造道路景观。学习广州等城市全要素提升经验,转变设计理念和建设标准,通过一区一试验段,打造桥南大道、白沙大道、圭峰路等道路全要素提升项目,统筹考虑道路改造、绿化景观、城市家具、交通市政、户外广告、夜景照明、立面整治、标识系统等八大方面,整体打造设计道路空间。

二、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道路样板工程,编制《江门市城市道路市政设施设计指引》。打造城心轴线景观,启动实施条件相对成熟的北新区华侨广场、江门河南岸、新会马山学宫三个片区升级改造,彰显“山水城市”特色。推进公园及广场绿地升级,建成了东湖公园北园区、新会北园等多处园林绿化精品工程。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公共停车位、厕所蹲位等,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4000个,新改建城市公厕104座。

三、高标准启动城市亮化工程。市区的灯光设计以江门文化特色内容为核心,以现代声光电技术为手段,实现传达城市魅力的目标。如蓬江城市中央活动区亮化工程以万达广场、华侨广场为重点展示区,通过实施牌坊投影、10栋楼宇之间的灯光联动等技术手段,搭配周边楼体亮化,共同组成江门夜景灯光秀。

四、开展城市管理整治。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和“三线”整治,三区全面推广共享单位停车位施划并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共享单车有序停放。开展“拆围透绿”,深入推进公园及广场绿地升级。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稿)


我市持续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工作


今年,我市持续深入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工作,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和举措,争取在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上有更大的提升。

一、抓好重大项目招商。根据项目洽谈需要,成立重大项目招商专职小组和产业顾问团队。支持各市(区)在重点招商区域设立驻点招商机构和代理招商工作平台,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以会招商。强化百亿产业项目招商主攻方向的评估研判。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以OLED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LNG及化工新材料、大文旅等产业招商取得突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经济,争取承接一批国家重大项目。

二、推进区域产业合作。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珠澳大桥通车机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优质资源,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央企和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参与国家、省重点招商活动,用好省在境外举办的10场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推介活动及2019年粤美、粤欧投资合作交流会等重要平台,加大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招商力度。

三、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好省、市“外资十条”(修订版)、“实体经济十条”等促进投资的政策,开展好政策宣讲系列活动。加快“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的修订完善,做好政策兑现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继续推进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代办制,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审批服务。增加港澳商事登记直通车服务代办点,进一步提升港澳企业投资便利化水平。

(市商务局供稿)


我市力促重点项目建设“开门红”


今年,我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43项,项目总投资5086亿元,均居全省前列。为此,我市将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抓责任落实。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制度,继续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坚持市(区)领导带头抓,实施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个方案、一张清单、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压实责任。

二、抓审批效率。推进以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为重点的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三、抓用地落实。加快推进“三旧改造”特别是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鼓励“工改工”;加强对奖励指标的统筹管理,强化对分散土地整合,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四、抓资金落实。综合采取安排财政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投资基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资本配置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筹措资金,全力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市发展改革局供稿)


“川岛幸福船员”共建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江门海事局借鉴“侨乡幸福渡”品牌创建经验,去年启动了“川岛幸福船员”项目,与台山市川岛船务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以推动该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为突破口,初步实现了船员工作环境进一步改善,船员技能进一步提高,船员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船员队伍更加稳定的阶段性目标。

一、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并根据发展需要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团队,以及分工明确的协作管理机制,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保障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改善船容船貌。该局主动服务,指导该公司对原有27艘高速客船统一规划及管理营运,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着力加大船舶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力度。

三、强化队伍建设。指导该公司规范用工制度,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船员权益保障机制。同时,主动上门服务,解决船员培训、换证的难题。协助公司重新组建工会,开展“船员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增强内部凝聚力。

(江门海事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