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700007062431G/2021-01038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21
江府信息〔2021〕14期
江府信息〔2021〕14期
2021-12-22

江府信息〔2021〕14期

发布日期:2021-12-22  浏览次数:-

【学习园地】

●江门市创新“邑康保”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工作进展】

●我市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新会区“侨都锦田”项目探索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我为群众办实事】

●高新(江海)区全力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开平市“四好农村路+旅游+产业”串珠成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学习园地◆


【编者按】近期,省政府办公厅《粤府信息》以粤信条目形式编辑刊登了政务信息《江门创新“邑康保”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现全文刊载如下,供参阅学习。


江门市创新“邑康保”推动医疗卫生与

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该市作为首批国家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多方筹资、企业承保、自愿参保”保险模式,将医疗保障与照护保障相结合,创新定制“医养结合”补充保险“邑康保”项目。一是不限户籍、不限年龄、老少同价,保费均为150元/人/年,最高可报销250万,带病可参保,不作健康条件限制,无需体检,针对既往症人群和非既往症人群赔付比例一致。二是通过政府资助参保和群众自费参保相结合方式,实现对社会底线民生的关爱保障和对普惠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满足。如市财政资助该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的易返贫致贫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四类困难老年人参保三年。三是减轻医疗照护双重负担,提供医保范围内住院治疗费用、医保范围外住院药品费用、特定自费药品费用等医疗保障,对因年老等原因导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参保对象,按月给付照护服务待遇,有效满足参保老年群体的养老照护服务需求。


附:

江门创新定制医养结合补充保险“邑康保”

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障能力成为影响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重要因素。江门市作为首批国家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城市,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多方筹资、企业承保、自愿参保”的保险模式,创新定制出不限户籍、不限年龄、带病可参保的“医养结合”补充保险“邑康保”项目,于10月13日正式上线。这是该市推进普惠养老服务发展、开发养老服务保险产品的重要实践,将医疗保障与照护保障相结合,开创了“医养结合”新模式。

  一、政府主导,打造医养结合新样板。一是探索医疗型商业补充保险新模式。在国家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框架下,该市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等部门深入探讨,在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商业补充保险为突破口,设计出江门市医养结合补充保险项目一一“邑康保”。二是实现对社会底线民生的关爱保障。该市各级政府出资约945万元,资助该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的易返贫致贫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四类特殊困难老年人参保“邑康保”三年,切实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坚持保障后盾。通过政府资助参保和群众自费参保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底线民生的关爱保障和对普惠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满足,促进该市养老服务保险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江门定制,提供办理参保特色服务。一是不限户籍。凡是在江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均可参保“邑康保”。二是不限年龄。“邑康保”对参保人员不作年龄限制,并规定老少同价,保费均为150元/人/年,最高可以报销250万。三是带病可参保。“邑康保”不作健康条件限制,无需体检,针对既往症人群和非既往症人群赔付比例一致,不作区别对待。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养不起老”“养不好老”等急难愁盼问题。

  三、藏惠于民,减轻医疗照护双重负担。一是衔接基本医保。项目保障责任紧密衔接基本医保,提供医保范围内住院治疗费用、医保范围外住院药品费用、特定自费药品费用等医疗保障,还可为参保人提供健康专栏、专家讲堂、肿瘤早筛服务等十大服务,保障了市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需求。二是提供护理服务。对因年老等原因导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参保对象,经鉴定评估符合重度失能条件并入住定点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可按月给付照护服务待遇,有效满足参保老年群体的养老照护服务需求。

(市民政局、江门银保监分局供稿)



◆工作进展◆


我市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

试点城市建设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我市成为广东省2个上榜城市之一。近年来,我市推动华侨、海丝、红色革命等当地文化与现代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商旅消费新业态。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市积极帮助文旅企业渡过难关,大力拓展文旅消费空间,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推动文旅市场平稳复苏和发展。

  一、设施升级,提升消费体验。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农业观光、运动健身、康体养生等主题的文化旅游体育综合体,重点推动赤坎古镇项目、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台山海宴融创滨海文旅项目、新会钧明欢乐世界项目、佳源·帝都温泉山庄等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目前,计划投资66亿元的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进入全面快速建设阶段;计划总投资约300亿元的台山海宴融创滨海文旅项目首期地块已成功摘牌并动工。

  二、品牌塑造,优化消费环境。积极推动侨乡历史文化游径、博物馆群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讲好侨乡故事,做大做强江门文旅品牌。继续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醉美江门100村”建设成效显著,评选出5个乡村旅游示范镇和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全市共有4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村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4个镇获评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6条线路入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产业融合,丰富消费供给。结合侨乡文化、美食、乡村振兴,构建“+旅游”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文化+旅游”,深挖城市历史文化根脉,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加快其商业服务、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打造核心消费圈,提振消费经济;2021年启明里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美食+旅游”,挖掘侨乡美食文化,打造美食消费网红打卡点;结合“粤菜师傅”工程,评选出18家“江门市2021年‘粤菜师傅’旅游美食名店”;举办“杜阮凉瓜节”等美食节庆活动。“农业+旅游”,有效整合风土、风物、风景等优势资源,培育了一批独具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生态景观网红打卡点;新会石涧故事等8间民宿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公示名单。

  四、营销策划,激发消费潜力。开展6省联动游江门、长三角游客江门专线游、湾区联动游江门等活动,推出“20城联动•千团游江门”“跟着非遗游江门”等40多项文旅活动;组团参加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牵头组织开展珠中江阳联盟旅游推介活动;举办首届江门艺术季活动;出版《诗邑江门》。对2020年度“引客入门”的旅行社进行奖励,举办了地接导游质量提升等培训班,苦练“内功”。通过一系列营销策划活动,多形式、多渠道推广江门文旅品牌,拉动旅游消费。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稿)



新会区“侨都锦田”项目探索

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位于新会区三江镇的沙仔岛“侨都锦田”项目,是我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超2.35亿元,建设集农业生产、生态观光、乡村旅游、户外休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身的田园综合体,优化提升沙仔岛生态环境,打造新型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

  一、科学谋划,发挥最大用地效益。在项目前期,开展深入调研,针对沙仔岛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人文环境等特征,提出“拓展补充耕地途径,力争耕地指标最大化;有条件地开展拆旧复垦,努力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工作思路,最大程度地发挥农用地效益。按岛内主题分区、功能结构等科学规划建设乡村俱乐部、乡村振兴研究院、企业之家,以及候渡服务中心、民宿、展销馆、生态餐厅等项目,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二、紧抓机遇,破解项目建设困难。沙仔岛是新会区银洲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与外界交通连接依靠渡船来往。“侨都锦田”项目充分利用在建的中开高速东西走向横跨沙仔岛的契机,进行同步建设,有效地破解施工过程中土方及材料运输的难题。

  三、加快建设,打造“三生空间”。“侨都锦田”项目第一、二期完成投资约1.8亿元,已全面整治土地2455亩,其中对约1600亩的水田进行垦造、拆旧复垦等,吸引了109种候鸟过冬栖息,包括首次来广东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白鹤9只。第三期工程总投资约 6000万元,实施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等配套工程,着重从市政、水利和土建等多方面深挖其生产型湿地观光及游憩功能。在满足省定水田验收标准的基础上,以田、水、路、林四大板块打造新型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

(新会区政府办公室供稿)



◆我为群众办实事◆


高新区(江海区)全力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问题,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工程,高新区(江海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契机,坚持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残疾人生活保障等服务工作,积极为残疾人解难题、做实事。

  一、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一是不断完善残疾人补贴政策,进一步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2021年困难残疾人每月生活补贴较去年提高14.29%,重度残疾人每月护理补贴较去年提高6.38%。二是通过落实现有政策、链接社会资源等渠道,针对辖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孤残重残、多重残疾、独居无人照料等残疾人家庭进行帮扶。今年以来,该区落实帮扶“困中之困”残疾人家庭共41户(55人);共慰问全区困难残疾人9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合计37万元。三是安排协调精神病防治医生每月定点定时到外海、礼乐、江南三个街道开展送医送药服务。截至目前,实施康复救助的精神残疾人477人,资助金额达50万元。

  二、提高残疾人日常照料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康园中心建设,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日间照料需求。目前,全区共建有6间社区康园中心,覆盖率达100%。二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组织进驻,重点为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乐文体、技能训练等服务。三是设计“点餐式”居家托养服务项目,以全区低保残疾人家庭,一户多残家庭,生活不能自理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及处于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为服务对象,提供九大类共38个小项的“服务菜单”,每周为服务对象提供两次“自助点餐”的服务。目前,为100多名残疾人及其家庭长期提供“点餐式”居家托养服务。

  三、提高残疾人康复救助水平。一是购买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的服务,扎实推进康复训练、辅具适配、家属培训、居家无障碍改造等各类精准康复工作,为困难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托养服务,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截至目前,该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为95.44%。二是开展0-6岁儿童残疾初筛服务,使残疾儿童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康复服务。截至目前,共为23371名儿童提供残疾初筛服务;资助71人次0-6岁残疾儿童接受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辅具适配等服务。

(江海区政府办公室供稿)



开平市“四好农村路+旅游+产业”

串珠成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近期,开平市邑美侨路塘口示范路获评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农村公路。该市在成功创建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基础上,积极谋划申报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结合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将交通项目与农业、林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资源捆绑包装策划,协同推进邑美侨路项目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侨乡文化旅游、农业产业、自然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省内示范、别具特色的邑美侨路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一、“交旅融合”打造最美旅游公路。一是打造“交旅融合”大道。开平市邑美侨路全长约108公里,总投资约15亿元,聚焦“一主线、两专线、三支线、四组团、五特色”,主线从三埠凤鹤湾湿地公园出发,经赤坎镇、塘口镇、马冈镇,终于大沙镇,途中设大沙支线、塘口支线、赤坎支线,自力村旅游专线、马降龙旅游专线,突出华侨华人文化、世遗文化、马冈侨乡饮食文化、大沙生态经济四个产业组团,华侨文化段、风景绿道段、农业特色段、环库公路段、山地生态段五个特色路段,形成涵盖省道、县道、乡道的环形旅游公路交通网,着力打造成开平市最美旅游公路。二是打造沿途皆风景的先行示范段。2020—2021年建设的邑美侨路塘口示范路,沿线配套建设6个结合碉楼元素的公路驿站,结合开平市世遗廊道、碧道游线的建设,将沿线最具价值的乡村、华侨文化、红色资源有机串联并融合起来,成为一条条颇具观赏性的“四好农村路”、精品旅游线路、历史文化游径。

  二、“串珠成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串联“旅游+文化”。将5A级旅游景区自力村碉楼群、立园、赤坎古镇、风采堂、赤坎南楼、司徒美堂故居、谢创故居、天下粮仓等著名旅游景点,连成一条零距离欣赏世界文化遗产和华侨华人文化基地的景观线路,丰富了碉楼与村落等华侨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塘口示范路建成后,塘口民宿、塘口空间、塘口青创基地等应运而生,整个塘口旧墟得到有效活化,塘口青年文创小镇焕发生机。二是串联“旅游+美食”。聚焦拥有马冈鹅、濑粉、特色糕点等丰富特色美食资源的马冈镇,助力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三是串联“旅游+生态”。连接大沙镇茶文化基地、大沙里欢茶谷、天露仙源茶园、双石奇观、大塘面、孔雀湖湿地公园等特色公园,为建好“两山”基地、打造“山水生态家园”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三、“路长制”管养推动全域景观化。一是建立三级实施体系。印发实施《开平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县、镇(街)、村三级“路长制”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管理体系、考核体系。设立“路长制”公示牌,制订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提高群众护路、爱路以及监督的积极性。二是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县道县养、乡村道乡镇养”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农村公路养护主体由开平市地方公路管理站移交至属地镇政府,属地镇通过聘请第三方养护机构等方式对道路进行专业细致养护。三是推动精准精细养护。对邑美侨路塘口示范路的管理养护,在路域整治、环境协调、氛围营造等方面精益求精,做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有效为本地群众和游客创造畅通、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同时,集中整治影响路域环境的广告牌、非公路标识、障碍物等,全面拆除公路沿线违法建筑和构筑物,实现全域景观化。

(开平市政府办公室供稿)



主办: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750-12345

网站标识码:4407000007

粤公网安备44070302000670号 粤ICP备14002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