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700699781540H/2020-00572
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06-16
【粤菜师傅·产业融合系列报道】——乘“粤菜师傅”工程东风,杜阮凉瓜结出三产融合新机遇
2020-06-16

【粤菜师傅·产业融合系列报道】——乘“粤菜师傅”工程东风,杜阮凉瓜结出三产融合新机遇

发布日期:2020-06-16  浏览次数:-


图片1.png

今年这天气又是暴雨又是高温,虽然产量少了,但价格也高,凉瓜早早就被预定完了,不愁卖喽!烈日当空,杜阮镇上巷村村民黄伯戴着斗笠正在地里摘凉瓜。片刻,绿油油、胖乎乎的凉瓜就装满了大桶,嫩得掐出水来。黄伯提着满满的两桶瓜往田埂上走,脸上的汗水顺着黝黑的皮肤往下淌,风一吹,漾出一道道喜悦的皱纹。

杜阮凉瓜区别于普通苦瓜,因其肉厚色绿、爽脆回甘,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广东岭南特色食品”“中国地理标志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每年到了收成季节,正宗的杜阮凉瓜一部分被当地的餐厅预订,一部分送到村里的农业合作社通过电商销售,不仅深受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人们的喜爱,还远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近年来,杜阮凉瓜乘着粤菜师傅工程的东风,实现了种植、深加工、销售、餐饮、旅游多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大大提升了品牌价值,成为蓬江区乃至江门市一张响亮的美食名片生态名片

图片2.png

好菜的基础是好食材。杜阮镇上巷村是江门市粤菜师傅工程特色食材供应基地,有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和政府补贴的支持,7年来坚持种植高产、抗病的杜阮凉瓜良种试管苗,黄伯的凉瓜亩产量比普通种苗高出三分之一,高达每亩三至四千斤。今年的凉瓜收购价每斤在8-10元左右,光种一季凉瓜,黄伯就能收入三万元,昔日的贫困户早已摘帽。如今,杜阮镇凉瓜种植面积达600亩,年产量达1200吨,总产值1440万元。

图片3.png

拓宽销售和精加工,凉瓜之味走得更远全镇成立了14个农业合作社,从事凉瓜种植的村民300多人。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杜阮凉瓜踏上了电商之路,与阿里巴巴、天猫、京东等知名互联网购物平台以及国内外30多个品牌经销商合作。线下销往餐馆酒店、包装成精装凉瓜礼盒,提高了品牌效益。通过精深加工,研发推出了凉瓜粉、凉瓜茶、凉瓜面等特色杜阮凉瓜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实现了每年数十万的产值。

粤菜师傅人才队伍建设,让凉瓜特色菜肴创作灵感迸发。近年来,蓬江区加大粤菜师傅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建成了3个省、市级“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完成粤菜相关职业技能培训1805人次粤菜师傅技能大赛、职工烹饪技能大赛、凉瓜品尝宴等活动上,来自蓬江区各镇街的粤菜师傅们,仅用杜阮凉瓜一种食材就创作出数十道“杜阮凉瓜指定菜”“翡翠凉瓜刺身“侨乡金蚝仙露(凉瓜)船”、“凉瓜乳鸽松”、“蟹皇鹅肝凉瓜冻”,传统食材运用中西合璧的烹饪手法,制作出上百种凉瓜菜肴深受食客老餮喜爱。

图片4.png

吃喝玩乐游小小凉瓜结出三产融合新机遇如今休闲旅游业也逐渐成为杜阮凉瓜产业的重点发力方向,陆续推出凉瓜文化节、凉瓜绘画大赛、“凉瓜王”评比、十大凉瓜美食评选、凉瓜现场展销会、凉瓜特色旅游线路……小小的杜阮凉瓜推动了种植业、服务业、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新规划的杜阮凉瓜小镇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更将融入农事体验、田园养生、禅宗文化等元素,把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和田园养生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三区一谷一中心”的五大功能区总体布局,实现综合体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三产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力争打造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蓬江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利用好杜阮凉瓜等本地食材,结合乡村文旅发展、打造“夜间经济”等工作部署,突出培训载体建设,高质量建设粤菜师傅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更多粤菜技能人才,让杜阮凉瓜等蓬江本土特色食材在餐桌上展现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