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700699781540H/2021-00281
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05-17
办实事践初心!江门人社全力办好36项“惠企利民”微实事
2021-05-17

办实事践初心!江门人社全力办好36项“惠企利民”微实事

发布日期:2021-05-17  浏览次数:-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江门市人社局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牵办“加强粤菜师傅产业化建设”等10项江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建设家政社区服务点(站)”等3项江门市“民生微实事”项目,近日再根据多方调研、收集意见、网上投票等方式,聚焦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人才发展、劳动权益、民生保障六大服务领域共遴选36项由两级人社、社保部门共同承办的江门市“惠企利民”微实事,注重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再出实招、硬招。

       (一)强化就业服务,筑牢民生之本

       (1)开展“南粤家政”社区行活动邀请家政企业提供家政公益服务、举办家政公益讲座,现场解读人社政策,服务企业职工家庭、社区居民不少于300人次,举办不少于5场社区行活动。

       (2)举办南粤家政“邑管家”大专管家班。组织30名具有大专学历、意向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培养成智慧型、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家政人才。

       (3)开展“三社联动”家政社区行。切实发挥“三社联动”家政示范社区和党员先锋队模范作用,为江海区家政企业提供进社区宣传招聘的渠道,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家政服务,同时对困难群众开展家政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推荐,助力其通过提升技能或就业解决困难。

       (二)细化培训服务,提升技能水平

       (1)实施 “三项工程”数字经济新职业培训计划。围绕提升江门新职业从业人员就业创业技能水平,联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共推数字化精英店长培训项目,累计开展连锁经营管理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等新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300人次,对接阿里巴巴“新职业薪岗位”项目,加强就业服务,带动一批培训对象实现就业。

       (2)推出“技能人才政策导航”智能服务依托门户网站、微信等,开发“技能人才政策导航”功能,个人或企业通过相关条件查询和导航,迅速、精准掌握政策信息,通过智能化手段方便企业或群众办事。具体可查询内容包括:培训信息和渠道、技能人才评价渠道、获证补贴查询、企业或个人可享受的技能人才补贴政策等。

       (3)实施失业妇女—“粤菜面点师”变身计划。贴合就业市场,研发“粤菜师傅”面点培训实用课程,实施下岗女职工精准培训计划,帮助50名下岗女职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畅通多渠道就业创业。

       (4)实施“快递小哥”技能加速计划以“物流行业需求+快递员课程设计+学习成效跟踪+课程质量改进”的模式对接物流企业产业技能人才培育需求,开设实战课程,着力提升50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和就业意向人员职业能力,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物流快递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5)实施技能实训资源任“企”用计划开放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实训资源(场地、设备设施、课程),着力为企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提供培训、鉴定服务300人次以上,为我市“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提供技能支撑。

       (6)实施电商企业线上“充电”计划紧贴电商发展需求,着力为200名从事电商运营岗位的在岗企业职工提升职业能力水平。

       (7)实施“撑起侨艺一片天”传统技艺提升行动挖掘全市乡村传统特色技艺传承项目,研发乡村传统手工艺课程,开展不少于30名有意传承传统乡村技艺的在岗职工培训,激发侨乡特色手艺的保护和传承活力,弘扬侨乡特色文化。

       (8)举办“粤菜师傅”进店培训大师班。推进“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由蓬江区人社局在棠下五洞牛肉村为知名餐饮企业开展不少2次进店培训大师班,组织餐饮名厨进行培训和交流学习,提升餐饮企业粤菜厨师的技能水平,改进经营理念,促进乡村特色餐饮旅游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9)举办就业训练营。由开平市人社局结合各镇街特色、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重点扶持对象特性,开展不少于5场就业训练培训互动,着重从求职技巧、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培训、新业态从业技能培训、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等方面提升重点扶持对象的就业创业能力。

       (10)举办开平理家师培养公益训练营。由开平市人社局加强技能帮扶公益培训,开展特色“家·厨”人才公益培训班,培训人数不少于40人。

       (11)促进“粤菜师傅”“乡村工匠”技能技艺传承发展。台山市人社局着力推动企业、研发中心、职业技工院校建立“粤菜师傅”“乡村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粤菜师傅”“乡村工匠”技能实训基地,助力企业、乡村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创新工作。同时,深挖具有绝技绝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人,推动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技艺。于6月底前发动2家机构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津贴。

       (三)优化社保服务,兜好民生底线

       (1)推出工伤事故“零跑腿”报备服务。开发微信小程序,职工在单位发生工伤事故或职业病伤害,伤者本人、用人单位、近亲属可以通过“五邑人社”微信小程序办理工伤事故报备,上传事故基本信息和事故现场照片等资料,人社工作人员收到报备信息后,及时指引申请人提交材料正式申请工伤认定,让工伤职工安心养伤,指尖轻松完成工伤事故报备。

       (2)为特定人员撑起工伤“保护伞”。将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在用人单位从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学生、提供网约车、外卖、快递劳务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八类未建立劳动关系特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畴,解决特定从业人员后顾之忧,化解其职业伤害风险。

       (3)推出职工养老关系转移业务“0跑腿、省内通”项目。全面取消省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凭证证明材料和信息表的转移接续,实现省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流程转移网办服务;对流动就业人员社保关系转移政策进行宣传,优化流动就业人员在我市社保关系转移服务工作。

       (4)开展工伤预防进重点企业活动。组织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工伤预防培训专家对企业进行巡查,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工伤预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企业守法意识。

       (5)推出退役军人社保关系转移业务“0跑腿”服务。江海区人社局联合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退役军人办理返乡报到的同时为其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手续,退役军人无需前来社保经办机构再办理社保转移申请,惠及全区 50名退役军人。

       (6)开展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预防进工业园区。通过工伤保险法规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工伤保险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从根本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用人单位做好工伤预防工作,降低工伤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发生率。

       (四)深化人才服务,助推产业发展

       (1)推出职工职称“邑”申报服务。继续开展“双通道”的职称宣讲活动,力争参与职工5000人次以上;点对点走访制造业等产业集群,指导和解释申报职称的手续及程序,调动职工和企业申报职称的积极性,走访不少于30家次;大力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当年度新增工程师人才1000人以上。

       (2)推出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在线办服务。开发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线上申报功能,为人才提供更便捷的申报途径,减少跑动办事的繁琐,提高人才申报工作效率。

       (3)推出冈州专才“微”服务。新会区人社局着重针对新会区的陈皮行业、传统家具工艺美术行业、农业和建筑等行业,实施冈州专才“微”服务,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对接博士后科研平台的建设,全年参与人数达300人次以上,走访企业30家次以上。6月底前完成服务100人次,走访10家企业。

       (4)推出乡村工匠职称“微”服务。开平市人社局开展开平市特殊农业产业摸底,针对马冈鹅、优质鸡、生态蛋鸭等家禽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农村能手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定,开展在线解释、实际指导等微服务,宣传和走访农户不少于80户次。

       (5)“政府+企业”人才服务专员制度。鹤山市人社局组织人才服务专员每月至少联系1次企业和人才,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为企业、人才实时传输人才政策、动态跟踪人才需求、协调解决问题等,建立常态化联系模式。全年联系企业、人才不少于100次。

       (6)工程师集聚“微”服务。江海区人社局通过“双通道”宣讲和实地走访等活动,着力辖区内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大力促进产业工程师的集聚,参与宣讲不少于500人次,走访企业不少于30家次,当年度新增工程师人才50人以上。

       (五)增强权益服务,营造和谐关系

       (1)开展“你来问 我来答”劳动保障普法宣传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学习宣传,结合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深入企业、工地、社区开展各类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微信、抖音等政务新媒体和主流新闻媒体,采取漫画图解、短视频、专题新闻报道等创新形式向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广泛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劳动保障方面法律法规政策。

       (2)实施“互联网+调解”服务。利用“粤省事”小程序调解功能,发挥“互联网+调解仲裁”功能,试行“网上调解”“异地调解”,让信息“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效能。

       (3)开展金牌调解组织建设。创建金牌调解组织,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积累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更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增强劳动争议案件案前调解力度。新会区人社局依托新会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为新会区各用人单位和企业职工提供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案前调解服务,使争议双方释法明理,达成和解,无须再经仲裁委开庭审理,缩短争议处理时间,切实方便群众。

       (5)实施欠薪线索“四合一”快办行动。建立欠薪线索常态化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处置各欠薪线索平台和各来信来访来电渠道反映的欠薪线索,推行“一线处置、交办督办、动态管理、及时清零”的“四合一”快办机制,及时核实化解到位,提升根治欠薪工作实效。

       (六)加速智慧服务,提升便民体验

       (1)升级社会保障卡便利服务。发行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升级安全加密算法,强化用卡安全,加载非接触读写功能,实现公交刷卡购票乘车、商超“闪付”便捷用卡,拓展用卡场景。

       (2)提升社会保障卡发卡速度。全面推广社会保障卡快速发卡服务,实现办卡“即办即取”,全市范围内设置150个以上快速发卡服务点,开通社保卡线上申领,邮寄送达服务,实现异地办卡,高效发卡。

       (3)推出社会保障卡线上服务“一码通”。依托电子社保卡打造人社线上服务平台,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人社全领域线上办事服务,在全市1900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推广医保移动支付,实现就医购药“一码通办”。

       (4)建设江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澳门服务点。为全面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民生保障事业发展的需求,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澳门服务点”,打造“线上办、跨境办、自助办”的大湾区人社服务新模式。

       (5)打造“人社服务进园区”阳光品牌。挂牌成立新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园区服务站,为园区企业及职工提供业务咨询、办事指南等全方位人社服务。每季度组织园区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开展至少一次人社政策宣讲活动,将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工作下沉到基层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