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699781540H/2021-00555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1-08-19
名称: 【我为群众办实事】念好六字诀 促进全市就业形势稳定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8-1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我为群众办实事】念好六字诀 促进全市就业形势稳定

发布日期:2021-08-19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相结合,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坚决落实“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在“稳”字上着力,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1~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55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3.09%、69.45%、67.75%%。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有关补贴事项的通知》,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难问题以及企业招工难问题,整合更新一批补贴措施,并进一步优化申领补贴流程,全面贯彻落实省3.0版“促进就业九条”,鼓励企业扩大用工、吸纳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5938.05万元,惠及企业4317家,劳动者18210人。二是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负担。三是举办全省首个工伤保险新规参保启动仪式,大力宣传在从业单位工作的实习学生、快递小哥等八类特定人员单项参加工伤保险政策,目前全市共有4.4万名特定人员成功参保。四是强化宣传主阵地建设。采用宣传渠道“线上+线下”结合、宣传方式“精准+广泛”结合、宣传媒体“传统+新兴”结合,实现宣传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确保各项政策应享尽享。今年以来,我局通过微信、南方号、微博等政务新媒体发布促进就业创业等各类正面宣传稿件达529篇次;联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江门日报、江门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展正面宣传报道151次。

       二、坚持在“保”字下功夫,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是发行加载“闪付”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签发达160万人次,全市8家银行开通753个社保卡服务网点,其中支持快速发卡业务网点190个,同比增长50%。不断增设暖心的社保卡服务,实现图书借阅、公交乘车优惠,年审互认、旅游景点预约、校园“一卡通”等智能应用。推出“换卡一站式”生活缴费账号变更服务,免去市民换卡后需到各运营商大厅办理变更手续的烦恼。联合珠海市探索社保卡异地激活互认、个账消费互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通办,让两地参保人获得同城化体验。联合广发银行江门分行试点设立“江门市社会保障卡一窗通办便民服务点”,全省率先为市民提供社保卡申领、快速补换卡、各项待遇和扣费账号变更等一站式、一窗式服务。二是创新保障方式,在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建立全省首家工伤预防移动VR智慧基地,以实景模拟、图片展示、案例警示、亲身体验等直观方式,将作业现场常见的危险源、危险行为与事故类型具体化、实物化,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可推广的工伤预防培训教育模式。完成53家重点企业的工伤危险因素巡查评估,对其中43家重点企业开展了56场量身定制的现场互动与持续改善式工伤预防培训活动。三是及时提升社保待遇。将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80元,其中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的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95元。工伤保险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提高至87.668万元。四是全面推动失业保险扩围工作,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方式,建立主动发现失业人员机制,通过“点对点”方式将“政策信息礼包”精准投递至失业人员,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型升级,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失业补助金0.39亿元、惠及4.6万名失业参保人员。五是实施劳动关系促和谐“安心”行动,建立欠薪信息共享机制,明确欠薪线索的办理流程和办结标准,全市办理线索1103条,办结率达92%。与南方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合作打造江门市农民工“安薪”维权工作站,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2021年以来共检查用人单位2493家,对新发现的欠薪情况迅速介入处理,为572名工人追回工资等待遇840万元。大力实施“互联网+调解”,今年以来全市共有323名劳动者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已结案233宗,成功调解142宗,有效提升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效能。

       三、坚持在“训”字上做足文章,铸造“三项工程”特色品牌。一是出台《2021年“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江门市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十项行动”方案》《2021年江门市家政(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文件,把三项工程作为重点工作紧抓落实。二是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积极研发具有五邑特色风味新菜式供彩虹计划创业店推广使用。全市开展粤菜师傅培训3557人次,获取粤菜师傅相关证书1150人次。三是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103人,其中高级工1071人、技师19人、高级技师13人;发布58项培训课程标准,已备案26家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项目培训机构,可面向社会提供39项课程培训。四是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全省首家南粤家政产业园正式开园,入驻家政企业31家;推广家政数字化信息平台,进驻78家家政品牌企业,交易量超2000单;培训家政服务类技能人才5840人次,通过技能鉴定获证5488人次,带动就业创业9236人次。

       四、坚持在“促”字想办法,大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一是年初制定《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鼓励异地务工人员留企留江工作方案》,通过开展派红包、云课程、E就业等六大措施做好春节前后异地务工人员服务和保障工作。深入开展贯彻落实“2021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举办18场职业指导下基层活动,服务各类劳动者和院校毕业生3870人次。建成见习单位188家,招收见习人员151人。发布“邑企圆梦·职业指导云课堂”4场,点击量超6.3万人次。截至7月底,全市事业单位发布招聘岗位3110个,其中应届毕业生可应聘岗位数占总岗位数的76.14%。首次将新会区、鹤山市纳入“三支一扶”实施区域,招募岗位增至160个,共有2517人报名。持续开展就业见习工作。累计建成见习单位188家,提供见习岗位158个,招收见习人员151人,发放见习补贴合计59.46万元。积极落实“一对一”帮扶。截至6月底,累计为1.57万人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6.57万次,促进就业3267人次。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力度,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01个,累计安置就业人数331人。六是联合三大通信运营商对全市劳动者进行大数据分析,初步查找出5万多名外卖和网约车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并向他们主动推送就业创业政策,确保新业态从业人员便捷享受各项支持政策和就业创业服务。

       五、坚持在“创”字上下力气,创响“乐业五邑”品牌。一是举办“乐业五邑”创业赛,以赛聚才促创业创新。连续第三年举办“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今年分设华侨华人文旅创业创意赛、院校学生创智赛、残疾人公益赛、大众创业创富赛四个单项赛事,鼓励有意向在江门创业和已经在江门创业的广大青年报名参赛,为优秀参赛项目提供11+N项扶持政策,帮助初创企业筑牢发展根基。开办“乐业五邑”创客班,为初创企业家赋能圆梦。今年分设乡村振兴班和现代产业班,通过选拔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家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着力提升我市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创办“乐业五邑”大讲堂,挖掘宣传就业创业优秀典型故事。通过举办以“不忘初心跟党走 乐业创业在侨乡”为主题的就业故事、创业故事分享活动,发动全社会挖掘五邑侨乡就业创业人物故事,发挥就业创业典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更多劳动者来江就业创业。四是快办“乐业五邑”担保贷款,破解创业者融资难题。将带动5人以上就业的个人贷款额度提高至50万元。定期对经办银行进行业务考核,督促经办银行提升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共发放101笔创业担保贷款1.54亿元,贴息支出280.95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金额1.40亿元,占比88.61%。五是推进返乡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工作。今年认定台山工业新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我市第二批返乡创业孵化基地,为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孵化平台。

       六、坚持在“增”字上求改革,增强为港澳青年服务能力。一是为港澳青年提供“家门口”服务,全国首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跨境全省通办”自助服务,为澳门居民提供全省范围内养老年审、参保和待遇信息查询、参保证明打印等首批22项“全省通办”试点业务,并与澳门四大商业银行签订服务合作协议,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点延伸至澳门银行网点,澳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点增设至28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基本覆盖整个澳门地区。依托香港五邑总会、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全国率先在香港挂牌设立“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香港服务点”。香港居民在家门口即可办理江门乃至广东省范围内高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避免疫情期间香港居民办事两地奔走。构筑“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对入驻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简称双创园)等基地平台的港澳创业团队给予免收租金等服务,目前双创园累计吸引59个优质创业项目(其中港澳青年项目27个),聚集了33位港澳青年和40位博士、高层次人才,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达到513人。连续三年在 “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中设立港澳赛区,鼓励港澳青年到江门创业创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在香港或澳门设置分赛点,方便港澳青年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