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这是继去年新华社、《法治日报》连续报道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后,“江门经验”再次被央媒关注!
3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题为《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报道,详细报道了全国各地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情况,其中,对江门市的报道,介绍了江门市通过商事主体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方便群众的具体事例,并展现了群众对江门工作的充分肯定。
去年12月,新华社客户端采用视频形式,重点报道我市用法治保障良好市场环境的情况。《新华每日电讯》头版重点对我市打破区域壁垒、行政壁垒、信息壁垒,杜绝人为增设条件,打通监管环节,让数据开始多跑路,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等工作进行报道。《法治日报》今年2月份,以《从成绩溯源 探江门商事改革中的加减乘法》为题,长篇报道江门市政府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经验。
近年来,江门市致力打造法治政府,深化“多证合一”和营商便利化改革,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审批标准重构、流程重置、机制重组,实现开办企业1天办结,有效解决困扰企业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一是整合资源、前移窗口。
“多证合一”事项、开办企业实现“一窗办、一网办”,全市378个银行网点以及港澳地区银行、社团均可代办商事登记业务。
二是微信办照、智能审批。
在全省率先推行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掌上指尖办照最快只需5分钟。在全国首推银行STM智慧柜员机智能办照,实现执照“秒批”和“秒领”。
三是以“侨”为桥,离岸办理。
在全国率先实现一般外资外贸企业证照全面整合,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商事登记、外资备案、税务跨境离岸办理,港澳投资者在港澳本地即可申领江门执照、外资备案和办税,多家港澳资企业通过“离岸办理”落户江门。
江门市坚持法治引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先后两次在全国会议介绍改革经验并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2020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国字号“认证”,我市“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项目成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来源、撰稿:普治科
编辑:刘清怡
校对:孟庆雷
审批:胡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