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它主要包括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公证服务、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等等。
近年来,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在省司法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按照“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部署要求,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江门侨乡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为目标,努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市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电话热线融合。
实体平台方面,目前,全市已建成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401 个,包括7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及132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019年以来,全市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101438 次,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 328337 件。热线平台方面,2018年以来,我市共处理群众通过12348热线平台提出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工单)453宗,目前全部已办结,内容均为帮助当事人对接律师、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服务事项。网络平台方面,我市组建由91名社会律师、21名公职律师、18名法援律师、17名公证员、16名司法鉴定人员组成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进驻广东法律服务网。
我市不断深化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展“最多跑一次”服务,推进公证便民服务再升级。去年,我市率先推动全市8家公证机构进驻“粤省事”平台和广东法律服务网,成为全省首个全部公证机构进驻“粤省事”平台和广东法律服务网提供公证在线办理的地级市。推动公证书电子证照化,助推实现全省、全国“一网通办”。
去年,全市8家公证处全部实现电子公证书签发,已签发电子公证书10918张。
全市8家公证处已经实现与不动产登记系统对接实时查询,使群众办理不动产处分类公证业务时少提供1份证明,少跑1次,少等1天,真正实现“减证便民,受到好评”。
目前,全市共有公证员42人,年均办理公证11.5万多宗。
全市共签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362名,覆盖率达100%。2018年以来,法律顾问们共提供法律服务 76110 次,其中提供法律咨询54111次,上法制课18081次,其它法律服务事项3918次。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建立“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等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调解、复议、诉讼等相互衔接工作制度,全市品牌调解室和涉侨调解室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台山台城、端芬 2 个镇街为试点,推动各市(区)建立特色涉侨纠纷调解室,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
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数 45549 件,调解成功 45303 件,成功率为 99.46%,把大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问题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有力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目前,全市 8 家司法鉴定机构共有司法鉴定人 85人,年均办理鉴定 8000 多宗。业务范围具体包括: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精神病、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文书鉴定、痕迹鉴定、电子数据鉴定共 8 类鉴定业务。2018年以来,共办理司法鉴定案件 27059 件,其中 2018 年7329 件;2019 年 9369 件;2020 年 8115 件;2021 年第一季度2246 件。
去年,江门市中心医院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积极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累计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252424例,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1例,有效配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筛查、诊断和救治工作。
2018 年至今,全市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526件,挽回经济损失 7606.96 万元,充分发挥了律师在为民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