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市司法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市委“1+6+3”工作部署,深刻理解法治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在党的领导下加强法治建设,以“侨都赋能”为抓手,以良法善治引领改革,推动发展,推陈出新制定《2022年江门市司法局争创亮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确定重点亮点工作任务36项,包含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域社会治理、法治惠民、社矫安民等领域,并以十大创新亮点项目为引领,对标最优最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护航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对标出台“一规划两纲要”
锚定目标,对标中央和省“一规划两纲要”,对标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的法治需求,坚持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高质量制定法治江门建设规划、江门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江门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确保法治建设与侨都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目前,我市“一规划两纲要”正在紧锣密鼓起草中。
二 举办首届“十大法治惠民实事”评选授牌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首届“十大法治惠民实事项目”评选。计划今年4月份前,通过“现场汇报+专家评分”完成现场评议,选出2021年度江门市“十大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并进行现场授牌。
三 开展全国首批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
根据司法部和省厅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江门市市县镇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指导各县(市、区)各部门制定子方案。通过实地调研以及现场会等形式,指导各县(市、区)各部门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任务,及时报送试点工作情况,适时在全市推广。
四 打造行政执法全过程网上办理和在线智能化监督“江门样板”
开展项目需求调研与方案设计,完成行政执法“两平台”与本地大数据中心、江门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信用江门”、江门市电子证照、“智慧城管”等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建设全市统一的执法数据分析平台和自由裁量动态信息管理数据库,加快实现跨部门跨领域数据资源共享,优化案件移交、联合执法、数据复用以及文书匹配等功能,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五 建设“离岸公共法务中心”及线上“涉外法律服务地图”
计划今年6月底前建设完成“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硬件建设,逐步丰富涉侨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开展“涉外法律服务地图”建设调研,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形成可行开发方案,完成涉外法律服务地图项目招标开发,正式对外发布,积极在本地和借助外侨部门及各类海外、港澳乡亲联谊会积极进行推广使用。
六 推行“一证即办”公证服务
梳理江门市“一证即办”公证事项范围,确定办理“一证即办”服务对象、公证事项范围、具体办证指引。向社会公布江门市推行“一证即办”公证服务具体事项,充分利用大数据,不断加大扩展“一证即办”公证服务范围。
七 建设域外法律查明中心
加强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沟通合作,实地调研学习,洽谈域外法律查明合作意向细节。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签订合作意向。深化法律事务合作,建设江门市域外法律查明和涉外法律服务中心。
八 加强智慧社矫建设
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对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表,按期按批落实创建工作。对照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评价表》进行自评,查漏补缺,对存在问题立刻进行整改。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省局,落实迎检准备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通过验收。
九 “一地一品牌”法治文化品牌创建
整合资源优势,把法治文化融入到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中,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各单位安排部署本部门的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年底市委依法治市办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对法治文化品牌进行评选、宣传成效。
十 构建“五项机制”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研究推进干部“培养、考核、选任、监督、激励”五项机制,将激励机制贯彻队伍建设全链条,激励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敢担当善作为,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当重担的法治人才干部队伍。
虎年迸发冲天劲,不待扬鞭自奋蹄。江门市司法局以“起步即加速、开局即冲刺”的精气神,以锐意创新激活法治江门建设“一池春水”,以昂扬的斗志、冲天干劲,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江门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