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事业兴”。在新时代背景下,新会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将本地特色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融合,创新普法宣传模式,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扩大全民参与覆盖面,逐步形成全社会尊崇法治的良好风尚。
一、探索创新“数字普法新场景”
新会区依托短视频、直播、VR 等新媒体,打造沉浸式法治宣传阵地,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新会公安分局积极开通“葵乡警讯”视频号、“新会公安”抖音号等短视频新媒体平台,拉近群众学法距离;新会区人民检察院发挥AI赋能,构建“检民e路通”“民检导航”等智能体链接,全天候满足群众法律咨询需求。新会区司法局联合江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看《狂飙》游江门 学法律”法治宣传活动,首次尝试运用多点异地直播模式开展实时普法,直播共获得10多万人次观看,为群众带来普法全新体验。
二、着力深耕“基层法治微治理”
新会区着力推进村(社区)法治文化角、“法律明白人” 队伍建设,将法治融入日常矛盾化解。充分借助各村(社区)资源和法律需求特色,将乡村法治文化公园、乡村设施与法律议事角、村民议事角有机结合,如三江镇深吕村法治文化公园设置村民议事角、大鳌镇结合水乡特色将各村凉亭升级改造成“网格议事亭”,为群众参与基层建设和治理提供建言献策的阵地;紧靠“榕树下的讲堂”、“月法会”等基层普法品牌,定期组织法律明白人开展业务培训和法治实践活动,提高他们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能力。
三、重点推进“青少年法治养成计划”
新会区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等互动形式,培育新一代人法治信仰。新会区人民法院以“普法快闪”、模拟法庭形式,对准现时青少年常遇的法律热点问题,加强法治体验感;新会区司法局发散思维,将法治有机融入文旅圈打造“city walk”法治研学系列活动、创新打造校园法治剧本《角落里的光》并开展全区巡演活动,沉浸式输送法律知识,推动青少年从小种下法治“种子”。
四、大力实施“法治文化 IP 创作工程”
新会区推出法治主题动漫、歌曲、法治剧等文创产品,让法治精神“年轻化”表达。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文艺创新融入普法思维,创作禁毒题材小品《诱惑》、舞蹈《中国少年说》等法治文艺作品,以青少年的口吻进行新式法治解读。新会区司法局联合古井镇依托文旅百年书香文化村慈溪村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孵化培育“鹅校”法治IP,融入未成年人喜爱的形式设置“法治翻翻乐”“法律寻宝角”“法治抽盲盒”等普法硬件设施,构建集学法、玩乐及“打卡”于一体的法治研学基地,延伸“法治+文旅”效应。
五、努力搭建“跨境法治交流窗口”
新会区结合“黄金湾区”、涉外法律服务,展现新时代中国法治文明与国际视野。新会区科工商务局加强企业对外贸易的依法用法能力,通过媒体平台、现场专题政策宣讲,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科创十条”等内容,组织相关企业参与“中博会”、广交会等平台,促进其开拓国内外新市场、吸收发展新思维。新会海关充分发挥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及“云签发”模式、“口岸属地一体化”通关模式等机制平台作用,提前介入对接企业通关难,解读涉外相关案例法规政策,为我区企业跨境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六、聚力深化“行业法治品牌培育”
新会区在本地特色和新业态等领域打造特色法治文化,推动依法治理与行业发展融合。聚焦陈皮行业司法保护,新会区人民法院陆续打造出“和润万家”文化长廊、“法润圭峰”普法品牌,深入行业基地、乡镇古村,通过开展“法治进柑园”“陈皮市场普法行”、设立“法润村巷工作室”,以巡回审判、现场说法等形式为群众精准普法。新会区司法局推动区律师联合党支部与新会陈皮村党支部结对、建立陈皮立法联系点,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对接行业法律难点,为陈皮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聚焦新形态行业有序发展,新会区司法局联合社工部、总工会、交通、市监、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展法治护航新业态专项普法行动,通过培养行业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茶聚会”、制定暖“新”服务措施、构建普法微阵地、制作专题电台节目等“线上+线下”手段构建系统化、精准化法治宣传教育体系,促进行业在法治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八五”普法
下一步,新会区将紧靠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数字化、年轻化、基层化、国际化”新特点,不断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从“单向传播”向“互动参与”、从“抽象概念”向“生活场景”的实质转变,为本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