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007062853F/2025-00497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司法局 成文日期: 2025-09-22
名称: 台山市构建涉海涉渔社区矫正新机制 探索特殊群体监管帮扶新路径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9-2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台山市构建涉海涉渔社区矫正新机制 探索特殊群体监管帮扶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9-22  浏览次数:-

  台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海域面积达4778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698公里,坐拥全国第二大群岛——川山群岛,拥有3个国家二级渔港。近日,南海伏季休渔结束后,广海、山咀等渔港重现千帆竞发的繁忙景象,渔民纷纷出海开启新渔季。社区矫正对象晏某,怀着对丰收的憧憬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也加入到出海的人群中。此前,他一度因社区矫正监管限制无法正常出海而忧心生计。台山市司法局获悉后,迅速启动涉海涉渔社区矫正专项评估,经严格审查其日常表现及出海必要性,依法为其办理经常性跨市县活动审批,保障其合法出海权益,使他得以重返渔业生产一线。

  海洋作业流动性强、环境复杂、专业特殊。长期以来,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监管难以全覆盖、教育缺乏针对性、帮扶难以见实效”等挑战。台山市司法局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构建“精准监管、靶向教育、温情帮扶”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助力社区矫正对象“出海有路、归岸有家”,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与效能,为特殊群体监管与帮扶相结合提供新路径。

  精准监管,构建“陆海联动、多方共治”管理体系

  针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作业海域分散、出海时间不定、通信条件有限等特点,打破传统“一刀切”监管模式,建立“在港+出海”双轨管理机制。依托沿海司法所和基层网格力量,通过入户走访、船主座谈和渔业协会调研,全面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渔船编号、作业海域、家庭经济及心理状况,为16名社区矫正对象逐一建立“一人一档”,实行动态更新和“一人一策”精准管控。

  强化跨部门协作,建立司法行政、检察、海事、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联动机制,协同处置复杂疑难案件。今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5次,共同处理渔民纠纷3件,未发现有违规作业预警情况。借助“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推进与海事、海洋渔业部门数据互联,运用电子定位、虚拟围栏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全流程动态监控。严格执行“出海报备、海上打卡、回港报到”制度,确保陆海监管无缝衔接。同时,聘请3名责任心强的船主、船长加入矫正小组,发挥其海上作业经验优势,参与教育提醒和应急协助,构建多方共治格局。

  靶向教育,筑牢“法治引领、安全为本”思想防线

  针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易涉及走私、偷越国(边)境、非法捕捞等风险,聚焦预防再犯罪,开展沉浸式法治警示教育。利用休渔期和渔民在港休整时段,组织“面对面”精准普法,结合本地案例解读渔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违法犯罪的具体情形和法律后果,让社区矫正对象直观认识“红线不能碰、底线不能破”。今年以来举办法治讲座17场,覆盖120人次。

  针对海上作业面临的风浪、暗礁、气象灾害等安全风险,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矫正必修课程。联合海事、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专家开展安全生产培训,重点讲解渔船消防、海上急救、避台风等实用知识,现场演示救生衣穿戴、灭火器操作,累计培训40人次。创新“经验分享”模式,邀请出海经验丰富的社区矫正对象担任“安全宣传员”,分享应对强对流天气、渔船机械故障等处置经验,形成互助共进氛围。开渔前,工作人员逐一与社区矫正对象谈心谈话,重申出海纪律和安全要求。遇台风等极端天气,启动预警传达和回港避险督促机制,在今年2次台风来袭前,协助社区矫正对象22人次安全返港,实现零事故。

  温情帮扶,搭建“心理疏导、权益保障”支持平台

  针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面临海上作业风险高、收入波动大、家庭照料缺失等压力,容易产生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引入专业心理服务,定期开展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帮助其缓解压力、调整认知、重建自信。同时,在休渔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及“亲情归港”座谈会,邀请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属参与,通过亲子互动、家庭沟通技巧培训等形式,促进家庭关系修复。今年以来开展家庭走访53次,帮助解决老人照料等实际困难11件,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社会包容、家庭温暖”。

  在依法监管的同时,着力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出海谋生实际困难,保障合法作业权益。针对部分对象缺乏技能、就业渠道单一等问题,联合人社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降低对单一谋生方式的依赖,累计3人通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成功转型从事电工、厨师等职业。依法审批跨市县出海申请,今年以来批准2人次。目前,全市16名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全部实现正常有序生产,家庭基本收入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