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位于江门市的五邑大学坚持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推动建立退役军人常态化服务机制,成立了广东省首个高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多措并举激励学生参军入伍。自高校开展征兵工作以来,五邑大学共发动近500名学生参军入伍,学校2017年、2019年、2020年3次被省征兵办、省教育厅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学校104名学生应征入伍,比2019年增长15.6%,其中毕业生46人(含直招士官7人),比2019年增长31.4%,毕业生征兵任务超400%完成省征兵办、省教育厅下达的任务数。
出台一揽子政策,完善保障体系 学校研究出台了多项刚性措施,强化保障政策,消除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后顾之忧。比如,学校推荐退役复学学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5%,为全省高校之最,2020年有3名退役复学学生获得推免资格,顺利攻读硕士研究生。针对退役复学的大学毕业生,学校拨出专项经费,设立科研助理、行政助理等岗位,实行就业“兜底”。此外,在复学、转专业、学业辅导、评优评先、择业就业、继续深造等方面还出台了系列具体优待措施。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学习强国”、羊城晚报、南方+等媒体推广介绍。 实行一体化对接,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专设服务机构。与江门军分区、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全省首个高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退役复学手续办理、转专业、课程免修等事项;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学业指导以及落实上级关于退役军人的有关政策。中心成立以来,收集诉求需求135余项,协助解决128项;协调帮助34人复学后转入新专业学习;协调组织高数辅导班17人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决学业难题;完成232名入伍和退役复学学生的学费减免工作,减免金额300余万元;实行退役复学学生就业“兜底”政策,21名名退役复学毕业生留校被聘为“行政、科研助理”。 ▲五邑大学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二是加强教学对接。开展“浸润式”教育,切实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参军入伍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五邑大学作为全国“军队英模单位和地方高校共建共育”结对单位的优势,自2015年起与海军某部队开展结对共建,携手推动强军事业,“军地共建共育时代新人”项目获评团省委“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精品项目。开设军事专家通识教育“名家讲座”,2018年以来,定期邀请罗援、金灿荣、王明亮、徐焰等著名军事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国防教育专题高端讲座共30余次,邀请“中国式升旗”创始人、原天安门国旗班班长赵新风来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同时,指导学校国旗护卫队日常训练。组建新生军训教官队伍,目前共有队员74人,承担新生军训任务的同时,履行征兵宣传发动的职责,2018年开始,学校退役复学学生开始加入新生军训教官队伍,2020年,在江门军分区的指导下,实现了退役复学学生全面承担军训任务。成立五邑大学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学院巡回征兵宣传座谈、特设征兵咨询站、大型活动会场指引、安全管理、社区义教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发动70余名志愿者参与。 ▲学校复学退役军人教官为新生进行军训 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全力保障复学工作。在退役学生离开部队前,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就提前了解和掌握退役学生的相关信息和动态,做好退役复学相关服务工作,学生到校后,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即可“一站式”办理住宿、复学、学籍变动和转专业事项。如2020年12月应到退役复学学生42人,其中8人考上军校或者留队做士官,实际退役复学34人。其中6名学生因部队工作需要延迟到12月份复学,恰逢学期末,导致学生返校后的选课安排、考试及成绩认定都比较困难,五邑大学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教务处等部门积极协调,有效办理了他们的复学、选课、转专业、考试成绩认定各项手续。 二是组织适应性培训。由五邑大学张运华校长参与现场授课,围绕退役军人角色转换与心理调适、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宣讲、就业创业经验分享等内容,组织退役复学学生参加适应性培训,促进退役复学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实现由部队向校园角色的顺利转换,同时各学院为退役学生提供党员结对、学业指导“一对一”、战友“一对一”系列帮扶,帮助退役复学学生解决在学习上以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如学校经济管理学院组织高数辅导班17人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组织成绩好学生一对一帮扶刚退役复学的学生,解决学业难题;生活方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五邑大学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该校退役复学的11名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人3000元慰问帮助。 ▲为五邑大学退役复学的11名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人3000元慰问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