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773078264R/2020-00376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0-03-27
名称: 博疫·博物馆在线 | 流动的文明
文号: 不编号 发布日期: 2020-03-2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博疫·博物馆在线 | 流动的文明

发布日期:2020-03-27  浏览次数:-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时代的缩影,那么服饰就是流动的文明、美学的象征。博疫·博物馆在线系列今日推荐《服饰·流动的文明》,从日常服饰、庆典服饰到鞋帽、配饰的发展,带您走进人类服饰文化的变迁。


常服,在人类文明之初,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遮羞布。随着文明的推演,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更代表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宗教、民俗等都是服饰演变的影响因子。识别下图二维码,走进《流动的文明·常服》了解更多。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那么,除了日常服饰,在重要节庆时,服饰又有什么不同?识别下图二维码,走进《流动的文明·礼服》寻找答案。



说到整个服饰的发展史,就不能不提鞋子和帽子。中国鞋履的历史可谓相当久远,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而帽子,最初也只是为了头部保暖,后来开始追求其审美属性,当阶级制度产生之后,帽子又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识别下图二维码,走进《流动的文明·鞋帽》。



服饰,是服装与配饰的总和。配饰是凸显一个人服饰审美观念、品味以及社会等级差异的重要元素。配饰的出现源远流长,原始人曾用贝壳和兽骨来做装饰,商周以来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意识的提高,那些繁缀于衣间的配饰就有了更多的意义。识别下图二维码,走进《流动的文明·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