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773078264R/2020-01166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0-11-05
名称: 湾区非遗推广再升级——江门市2个代表性项目首次亮相粤港澳非遗墟市广受欢迎
文号: 不编号 发布日期: 2020-11-0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湾区非遗推广再升级——江门市2个代表性项目首次亮相粤港澳非遗墟市广受欢迎

发布日期:2020-11-09  浏览次数:-

秋风送爽日,湾区花正浓,最是赶墟好时节。“2020粤港澳非遗墟市暨横沥镇百年牛墟风情节”于11月1日在东莞横沥镇开市,我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和市级代表性项目“玉石花制作技艺”受邀“趁墟”。


活动现场,汇聚了粤港澳各城市80个有代表性的非遗美食项目和特色项目参展,组成长约百米的特色长街。在这条展现岭南文化魅力的墟市上,游客们一边品尝着粤港澳非遗美食,一边欣赏着粤港澳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


▲“粤港澳非遗墟市”暨横沥百年牛墟风情节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瑞亨(右一)向游客展示茅龙画扇

▲“玉石花盆景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平辉(左一)向游客讲解玉石花知识

我市的参展项目“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才刚摆好摊位,就迎来了两位买笔买画的游客,“开门红”的成绩令代表性传承人张瑞亨非常开心,他说“这就是非遗文化深入人心的体现”;“玉石花制作技艺”更是抢眼,走过的人都驻足观赏,纷纷拍照。市级传承人周平辉说,这就达到了他来做宣传推广的目的,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玉石花,一起来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江门侨乡的非遗文化。

 

▲江门市文化馆副馆长、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蔡晓敏(左三)向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右三)及参观墟市的东莞领导介绍我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及有关非遗保护的情况。

▲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友好交流。

▲江门市玉石花盆景制作技艺传承人周平辉(右)向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捐赠玉石花盆景(左一为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

借助粤港澳非遗墟市城际联盟交流的大平台,一方面加大了江门非遗代表性项目对外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游客认识江门、了解侨乡非遗,推动我市的文旅融合;另一方面也促进粤港澳三地非遗传承人的良好交流,拓宽“非遗+文创”的创意思路,对于非遗保护、跨界融合发展与推广、加强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墟市联动、融合、传承、创新发展,游人如织。

非遗知识知多D

白沙茅龙笔


白沙茅龙笔起源于明代,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由明代理学家、诗人、书法家陈白沙(陈献章)先生创始。由于茅龙笔的创制,开创了茅龙书法艺术。用茅龙笔书写的书法,笔画顿挫、拙重,笔划中留有空隙,形成其它书法难有的“飞白”,别具一格,“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确立了岭南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沙先生的“茅龙书”“奇气千万丈”,留下“茅龙经典”20多件,其代表作《慈元庙碑》、《种蓖麻诗卷》等都是“精品中之精品,国家一级文物”。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艺是采用新会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圭峰茅草为主要材料,经选裁、浸泡、锤砸、刮青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茅龙笔书法笔触苍涩,牵丝飞白相得益彰,宜于行草书体,亦可勾勒山水树花,是其它毛制笔所不能替代的,茅龙笔及其书画作品已成为民间收藏佳品。


2007年4月“白沙茅龙笔(传统技艺)”入选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张瑞亨2008年3月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2017年4月入选第三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


据《北京志·工业卷》记载,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最早源自清代宫廷,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其产品“料不厌其贵,工不厌其累,艺不厌其繁,品不厌其异”,所以又称其为“宫廷艺术”。这些玉石花盆景多用寓意、谐音来象征吉祥、福寿和太平等,成为清代宫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玉石花盆景既是清代宫廷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玉石花盆景,现当代人们可以更加熟悉当时清宫的生活,以及古人艺术制作的精妙。


玉石花盆景,选料严格,都是选用上乘的红玛瑙、红水晶、紫水晶等纯天然宝石,然后通过颜色搭配组合,先分别制成花瓣、花叶的单个部件, 然后经过打孔、抛光、组装攒制成不同造型、千姿百态的玉石花盆景。它们造型别致,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构思精妙,是一种稀有而高档的艺术品,在港澳台等地称之为半宝石盆景,在内地则被称为玉石花盆景,极具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玉石花盆景,其制作技艺繁复巧妙,从选料、开片、成形,到精修、打磨、扎花等,共需要几十道工序。需要极具耐心的能工巧匠,才能为之。现今,不但传承这项工艺的人已经凤毛麟角。而且,仍以宫廷传统技艺制作玉石花盆景的玉器工厂,也屈指可数。


在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红花砂山开发区,有一家舟辉工艺厂,周平辉、林妙珍夫妇,以一种“工匠精神”,仍然传承着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他们的产品,进入“中艺”品牌旗下的所有商场,以专柜形式代售;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10多个国家,深受海外华侨华人及外商所钟爱。


2020年8月,代表性传承人周平辉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