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全市首个非遗可听可视可互动的电台抖音直播节目将如约而至,小编带你提前感受非遗的魅力,领略非遗的文化底蕴。
自《非遗江门行》第一期开播以来,已陪伴观众、听众走过29个小周末,一转眼我们迎来了今年最后一期节目,感谢你们一路陪伴,让我们继续相学相长、共营共创,开启更加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之旅。
在元旦来临之际,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体同仁祝全市人民、听众2022新春快乐!万事胜意!
为促进国家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进一步推动我市各项文化事业迈上新的台阶,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广播电视台、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合作推出,我市首个非遗文化可视广播节目特别策划——《非遗江门行》将于12月31日开播第三十期节目。
从6月11日开始,逢周五下午5点到6点,在FM100.2江门电台播出的《非遗江门行》,带你听见、看见、走近我市的非遗项目,节目同时通过江门市广播电视台邑网通APP、一直播APP、江门电台抖音APP同步视频直播。
《非遗江门行》节目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节目直播,展示五邑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和特色物产,提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弘扬侨乡历史文化,讲好非遗故事、传播非遗好声音。
本期《非遗江门行》节目将聚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届时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周平辉师傅将亲临节目现场!
延伸阅读: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
据《北京志·工业卷》记载,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最早源自清代宫廷,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在北京建立皇都后,历代帝王从全国各地征招手工艺师为宫廷服役,建立起专门管理和生产工艺品的机构。
在清代宫廷,遇有皇太后、皇帝庆寿、皇帝大婚等事,大臣和各地官员都要进献玉石花盆景作为礼品。这些玉石花盆景多用寓意、谐音来象征吉祥、福寿和太平等,成为清代宫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玉石花盆景既是清代宫廷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玉石花盆景,现当代人们可以更加熟悉当时清宫的生活,以及古人艺术制作的精妙。
玉石花盆景,其特点是将各种玉料, 先分别制成花瓣、 花叶的单个部件, 然后经过打孔、 抛光、 组装成花树形状。这种工艺产品,是一种高档的艺术品,在港澳台等地称之为半宝石盆景,在内地则被称为玉石花盆景。
玉石花盆景选料严格,都是选用上乘的红玛瑙、红水晶、紫水晶等纯天然宝石,然后通过颜色搭配组合,攒制成不同造型、千姿百态的玉石花盆景。它们造型别致,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构思精妙,是一种稀有的艺术品,极具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玉石花盆景,其制作技艺繁复巧妙,从选料、开片、成形,到精修、打磨、扎花等,共需要几十道工序。需要极具耐心的能工巧匠,才能为之。
现今,不但传承这项工艺的人已经凤毛麟角,而且,仍以宫廷传统技艺制作玉石花盆景的玉器工厂,也屈指可数。
在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有一家舟辉工艺厂,周平辉、林妙珍夫妇,以一种“工匠精神”,仍然传承着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他们的产品深受海外华侨华人及外商所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