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医疗保障局深入贯彻国家医保决策部署,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聚焦呵护“小的”、照顾“老的”、保障“病的”、支持“新的”、挤掉“虚的”、打击“假的”六大核心任务,在惠民利民、推动发展、保障稳定等方面积极作为,彰显新时代医保担当。
一、呵护“小的”,医保守护全程相伴
全省率先实现新生儿预参保“一站式”办结,覆盖孕期24周胎儿,减轻群众垫支超2000万元/年。扩大儿童参保覆盖,职工医保家庭共济、政府全额资助特殊群体参保。56个儿童常见病种纳入门诊特定病种,一级及以下机构支付比例75%,特困儿童救助比例100%。8个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惠及超千人次,减负超百万元。
二、照顾“老的”,医保助力安享晚年
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达标后终身享受待遇,住院起付线降100元,支付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高血压等慢性病纳入门诊特病管理,普通门诊支付比例比在职人员高5个百分点。全市27家医养结合机构中15家纳入医保定点,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邑康保”为符合条件参保人提供双重保障,重度失能参保人每月可获得500元照护补贴。借鉴广州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计划2025年12月底前出台长护险系列政策规范。
三、保障“病的”,医保兜底守护健康
精准扩面“应保尽保”,参保任务完成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21年实施分类保障方案,2023年修订医保管理办法,居民医保住院支付比例最高85%、年度限额54万元,职工医保分别为93%和82万元。大病保险向困难群体享政策倾斜,门诊特定病种范围扩大至57个,年度最高支付24万元,居民、职工支付比例分别达70%、90%。医疗救助实现市级统筹“六统一”,困难人员全额资助参保,支付比例不低于70%,年度限额不低于8万元。补充性商业医疗保险“邑康保”年参保超80万人,今年累计赔付3404万元。
四、支持“新的”,医保改革创新不止
深化DIP支付改革,制定三年计划,明确病种分值与资金机制,住院费用DIP结算占比超90%,动态监测评估,提升基金使用效能。统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动态调整项目指导价,强化成本测算,助力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国谈药品落地无障碍,拓宽供应渠道,扩大“双通道”和单独支付范围,2025年分别达610个和618个,超万人次医保结算,切实减轻用药负担。信息化建设智慧升级,推广“三电子两支付”,实现全市医保业务编码标准、数据规范、经办服务“三统一”,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持续提升,定点医药机构全实现个账扫码支付,电子处方流转结算量全省前列。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经办网络,17项服务“全市通办”。线上平台实现医保服务“应上尽上”,“粤医保”功能上线率超90%。
五、挤掉“虚的”,医保治理精准发力
药品耗材价格实施“阳光化治理”,推进国家及省集采药品落地,建立价格监测发布制度。口腔种植专项治理后,单颗常规总费用降幅达50%。加强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治理,要求同店同药品的线下售价不得明显高于线上,单价超省药店众数价的须立行整改,确保回归合理区间,遏制价格虚高与不合理上涨。联合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严厉打击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医疗收费,针对不合理的套餐式检查、套餐式治疗及重复收费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六、打击“假的”,医保监管重拳出击
常态化开展飞行检查与专项整治,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一案多查”“一案多处”要求,构建全链条监管闭环。聘请社会监督员拓宽监督渠道,高效受理有效举报线索。智能监管子系统建成四类规则库,上线事前事中监管规则,通过精准筛查追回医保基金*万元。今年以来,已查处3家定点医疗机构欺诈骗保案件,涉及金额3934.91万元。及时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持续形成有力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