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江门是唯一因商事制度改革获激励的广东城市。
自2018年2月被省委全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定为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江门市以行政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抓手,着力打造“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持续深化“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和“放管服”改革,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数字根基。
★“三制”改革全面推进
2018年,江门以“三制”(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改革为主要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两无两藏”(无门槛、无收费,藏富于民、藏富于企),全力打造更加优质高效、充满活力、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清单制:在全国首创“1+3+N”开放型清单体系的基础上,江门进一步丰富“1+3+N”清单体系。其中,“1”是“母单”,即权责清单,规范的是各部门依法行使的职权总和,未纳入清单的一律不得实施,实现了政府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3+N”是“子单”,“3”即针对企业投资经营活动制定负面清单、审批清单和监管清单,规范的是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企业投资经营管理活动。“1+3+N”开放型清单体系的全面提出、编制和实施,属全省、全国首创。
委托制:按照“减少层级、重心下移”“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江门分两批委托和下放给各市(区)政府市本级事权共 219 项(涉及企业投资经营事项170 项)。这次委托制改革赋权的重点之突出、力度之大、覆盖之系统全面、含金量之高,全省少见,直接赋予各市(区)政府在辖区内行使市级管理权限,实现了办事不出市(区),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2020年,结合机构改革、法律法规调整以及政务服务事项调整等工作,江门对219项赋权事项进行调整优化,同时继续深化委托制改革,再推动13项市本级事项委托给各市(区)部门行使。
承诺制: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按照“投资政策引导、建立承诺标准、企业自主承诺、健全信用保障、依法加强监管、完善配套改革”的思路,探索“不再审批”的新型管理模式,大幅缩短项目前期准备时间,降低项目建设制度性成本,加快项目落地。2018年9月,省委深改组印发《关于复制推广第一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向全省推广我市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经验做法。
★打造“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准入准营改革新模式
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五证合一”改革,2016年实施“九证合一”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一般外资企业证照全面整合,打响了侨乡外资投资便利化品牌。“多证合一”历经4轮改革发展,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对275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分类改革,运用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方式四种改革方式,全方位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2017年,率先在全省全域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先后分两批实施134项后置审批事项分类改革,实现行政审批“四减一提升”(减流程、减时间、减材料、减成本、提效能),817个项目采用投资承诺制管理,前期工作平均提速1至2个月,改革事项全省最多、企业受惠面最广,业务量占全省试点区域逾八成。
2018年,依托全程电子化登记、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开通江港澳商事登记直通车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外资备案登记离岸办理。2019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化”服务,全国首推银行STM智慧柜员机智能办照,实现商事登记“零人工介入”“全智能审批”“全自助打印”“全天候服务”。开办企业实现1天办结,走在全省前列。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走在全国前列
2016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上线运行市县两级通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系统,在全省率先推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实现通用一个系统“全智慧”集约监管、沿用一套规则“全流程”规范监督、监管一视同仁“全领域”抽查覆盖,构建起“五统一、一促进”(统一系统平台、管理制度、抽查标准、结果运用、督查考核,促进“最多查一次”)的监管新格局。监管改革经验被全省复制推广,并被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全国跨部门联合监管试点市。
综合监管重塑市场治理格局。在全省率先实施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信用信息运用到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融资授信等领域进行失信惩戒、守信激励。2020年,持续创新打造“一监到底”网络直播监管执法模式,直播领域由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拓展至市场监管全领域,采取你点我查、网选票决、双随机抽查等方式确定检查对象,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机制,每周一次全程直播,检查结果实时公示,对问题整改一跟到底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累计开播89期,每期均吸引逾20万人次网民参与,推动市场监管社会共治,形成“谁执法谁普法”生动实践。
★建设“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
着力打造“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办理形式,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程通办”。
2020年,全市已实现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比率分别为92.08%、98.95%、99.96%和 97.81%。2020 年,大力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统一身份认证等“数字政府”公共支撑落地应用,建成全市电子证照系统,全市已开通电子证照250种、签发量达2072万张,支撑16个系统、498项政务服务事项,证照被调用14.5万次,1437项事项实现“免证办”。对2019年原市直部门保留的113项证明事项逐一进行清理与压减,再取消38项,压减率达34%。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建立政务服务湾区通办机制,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湾区通办;与桂林市、贺州市、七台河市、崇左市等省外城市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114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72项事项实现全市通办。
在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大力推行“5+X”政务服务预约办、延时办、假日办。全面开展政务服务“堵点清零”行动,清除扎堆排队、重复提交材料等堵点问题,全市 2020 年度共清除 612 个堵点问题,取消证明事项 195 项,压减率 76%。实现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粤商通”平台办理;建设“江门易办事”APP 平台,上线本地特色政务服务事项,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指尖办”。全市铺设 652 台“侨都之窗”自助机,已实现123项高频服务事项全城通办、“全天候”办理。
★深入创建“平安江门”
“治安好”也是江门在政府服务方面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江门深入开展“平安江门”创建行动,坚持打防并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筑起严密的社会治安“打防控”网络。全市发案少、秩序好,群众安全感较高。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丰硕
2019年8月,《江门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 年)》正式印发,江门市成为首个按照省“数字政府”总体建设规划框架编制地方建设规划方案的城市;广东省“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江门节点(一期)于2019年10月建成并交付使用,成为全省率先开通政务云节点地区之一;全面应用“粤政易”平台,基本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职人员应用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启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网络监督平台”省市一体化部署实施工作;探索出商事登记“微 信+智能审批”、不动产登记“税证联办”、政务服务“湾区通办”“政银通办”“房屋交易云链签”等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江门样本”创新成效深入人心,多项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19年,复旦大学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市数据开放在全国副省级和地市级位列前20名,在广东排名第3;“多证合一”改革领跑全国,获李克强总理点赞;企业“一天办结”全市覆盖,领跑全省;全市推行不动产交易登记“七个一”集成服务,入选2018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双随机、一公开”系统覆盖市、县两级182个部门,创新做法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监管改革经验先后被国家总局、省政府转发推广。根据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2020年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评估报告,我市数字政府评估得分位列全省第六。在2020年部分地市政务信息基础设施部署评分中,我市在全省14个受评地市中排名第一。江门市房屋交易“云链签”获评2020年广东省电子政务创新案例和2020中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被编入《2020广东省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已在全市512个银行网点创新开设“政银通办”服务专区,改革做法入编省2020年“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