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
“双区”即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秉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创新驱动,全力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推动更高起点的改革开放,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奋力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和发挥广东“两个重要窗口”作用
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
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
的重要窗口。
★“1+1+5”工作举措
第一个“1”是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
第二个“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
“5”是指5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举全市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二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着力构建“三区并进”协调发展新格局;五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兴业惠民、治吏简政”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争先进位。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以“三战略、三带动”为支撑,推动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中高端迈进,打造珠三角新的增长极。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坚持问题导向,打好改革攻坚战,继续深化“三就”(收费就低不就高、办事就简不就繁、服务就近不就远),推行“两无两藏”(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打造更加优质高效、充满活力、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
致力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增福祉,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战略、三带动”
大力实施“珠西战略”: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做优重大产业平台;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做活民营经济。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小微双创”;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兴农;汇聚各类人才。
大力实施“大交通”发展战略:打造“一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两中心”(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和物流枢纽江门北站);构建“三通道”——主动对接港珠澳大桥,加快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形成港澳地区连通大广海湾、粤西的“南通道”;主动对接深中通道,已完成开春高速建设,加快推进中开高速建设、中江高速扩建,形成深(中)江(阳)“中通道”;完成佛开南扩建、开阳高速扩建,推动建设高新高速前期工作,形成连通广佛都市圈的“北通道”。
★“三个千亿计划”行动
突出有效投资带动,实施工业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城市建设投资“三个千亿计划”。
★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开展新区建设、城市更新、交通水平、市政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八大行动,约500个项目,总投资约1330亿元,力争用3—5年使城市面貌、城市品质再迈上新台阶。
★“三区并进”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我市提出突破行政区划局限,以功能区为引领,推动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生态发展区“三区并进”。都市核心区是江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要着力打造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提速城市功能新区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发挥核心区引领带动作用。大广海湾区要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持续高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谋划建设。生态发展区要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按照绿色发展标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做足生态文章。
★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2019年11月14日,江门正式启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为江门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江门市全力推进交流合作平台建设。2021年2月2日,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印发《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