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时间银行”是一种新颖的养老志愿服务方式,政府通过政策设计,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按一定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志愿者及其近亲属等年老需要时,可提取对应时间兑换养老服务。目前,我市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系统注册的志愿者共有19名,服务对象(岭梅社区)有39名,已开展14个养老志愿服务活动、4场“时间银行”介绍会和1场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会。
当前,我国老年化问题日渐显现,老年人空巢化、独居化现象并不鲜见。江门的老年化问题与周边城市相比又显得更为突出。江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各县(市、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2个县(市、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在此背景下,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无疑是解决相关老年群体养老难题的有益尝试,其可持续发展和推广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存”与“取”两篇文章。
“存”侧重于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这好比志愿者存下的本金,是其将来享受相关服务的依据。一方面,我们要不断优化信息平台建设,有效整合供需两端信息,打通志愿服务的壁垒,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设置志愿服务规模和布局,推动志愿者就近就便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要适应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制定服务标准,在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的同时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推动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取”侧重于志愿者及其近亲属日后享受的服务,这好比银行存款本息的提取,是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完善运行规则,制定科学的服务价值等级和换算标准,确保志愿者存下的“时间”和“爱心”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取得出、用得上;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取”的形式,比如在“养老志愿服务”兑换“养老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增设理发、体检等志愿服务或生活用品的兑换功能,满足多样化需求,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灵活性。
只要我们用心开发和运营,并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作用,逐步解决志愿服务“存”“取”规范化透明化、跨机构跨区域通兑等难点问题,就一定能够让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