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日起,江门站将增加始发前往济南西站的旅客列车,途经广州、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等多个省会城市。当前,江门站已有始发列车前往广州、成都、昆明、贵阳、南宁、佛山、肇庆、云浮、桂林、贵港、百色等地。
曾几何时,江门也有过新宁铁路,笔者的父辈都有到铁路边玩磁铁的记忆。但在新宁铁路被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江门人要坐列车到外地,必须先辗转到广州,耗时较多,出行很不方便,不少江门人一生也没坐过几趟列车,将之视为新奇事物。外地朋友到江门,也常常感叹道:“偌大一张全国铁路时刻表,看不到任何江门的字眼,这个地方难以吸引人流啊。”
后来,随着广珠城际铁路等一批轨道交通项目的建成,江门终于接入全国铁路网,这一状况才得到改善。江门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越来越多的铁路班次途经江门,也开始有始发列车,江门真正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铁路时代”。展望未来,随着深湛高铁等新的轨道交通项目建成,更多市民出行时会首选铁路,外地人到江门工作、旅游也更加方便。届时,相信江门的铁路运输份额会占有较大比例,江门站也会更加兴旺,成为市区最为重要的客流集散地。
但从目前来看,要加速江门站以及轨道交通的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前不久,笔者有过一次乘坐火车的经历,颇有点感触。当时,笔者买了从广珠城际城轨新会站出发的票。因为当时站内人数不多,显得有些空旷,列车进站后笔者也没留意到,因此错过了列车,被迫回到售票处改签。但下一班到广珠城际城轨新会站的列车要等四五个小时,笔者只能改签到江门站坐车。本来可以改签时间更接近的列车,但笔者没有从广珠城际城轨新会站直接到江门站的经历,便保守地改签了1小时后的列车,结果只用了10分钟便来到江门站。这次经历给笔者的最大感受是,两个站相邻太近,存在较严重的分散客流情况。江门站的客源被周边站点分流,不利于把江门站做大做强,真正打造成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始发站。接下来,随着广湛高铁的建成,江门站周边站点也有可能分流部分从粤西进入珠三角的客源,削弱江门站的地位。为此,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从长远布局发展着眼,舍弃眼前的利益制约,在恰当节点对现有的轨道交通站场进行整合优化,把停靠广珠城际城轨新会站乃至江门东站的列车都集中到江门站。这样整合虽然会对部分市民的出行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列车多了,市政投入的资源多了,进出站旅客的选择自然变多,市民出行乘坐列车耗费的时间、金钱、精力反而会更少。同时,有江门大道加持,再加上江门各县(市、区)快速路网的织密,这种距离感也会逐步消弭。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当江门站真正成为吸引客源的热点,枢纽新城才能旺起来,加速其城市化进程,这也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当然,江门市也不能只有一个轨道交通枢纽,即将投入使用的江门北站由于相距较远,可以与江门站遥相呼应,互相补充。同时,江门北站也可以错位发展,重点发展货运,成为东部城市组团的物流中心,填补江门在物流方面的劣势。
那么,江门东站、新会站等站场该何去何从呢?从短期来看,这些站场可能要空置一段时间,但随着珠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加快,城轨、地铁线路日益增多,轨道交通将公交化,成为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站场完全可以作为市内通勤的轨道站点使用。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积极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轨道联通,不让江门成为被这一趋势排除在外的轨道公交化“孤岛”。
总而言之,轨道交通是今后江门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与“加速器”,必须利用好这一利器,集中市内外的资源,让其变得更加“锋利”。若为此而舍弃一些“鸡肋”,这笔账算下来还是非常划算的,期待江门的轨道交通站场能尽快优化整合。 宋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