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改革、推广特色体育项目……我市学校坚持“以体育人”
体育教育“上新” 学生运动“上心”
里仁小学学生在做篮球操。
近期,多校开展了春季体质健康抽测。
今年是我国的体育大年,继年初的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都将在今年举行,如何开启中国体育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一个新课题。奥运圣火熄灭,体育精神永驻,中国体育接续发展的任务落在了青少年的培养上。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针对实践中学校体育课时被占用的问题,体育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强调,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这些信号无不透露出我国要加强体育教育的决心。
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一直“力挺”体育教育,坚持“以体育人”,体育教育不断“上新”——保证体育课时、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各校特色体育项目等,而即将开始的中考体育又将迎来新动作——考试项目增加到4项。学校重视体育,学生运动“上心”,体育教育形成了良性循环。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翠玲
改 中考体育有新变化
中考体育历来备受关注。考试是教学的风向标,近年来我市也对中考体育进行了多次改革:总分值从50分逐步“上涨”到65分,供考生选择的项目也更趋多样。
自足球列为中考体育项目以来,报名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与校园足球推广工作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的良好状态。更不必说在2014年就被纳为中考体育必考选项之一的游泳项目了,其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及让学生掌握求生技能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月下旬开始,各县(市、区)将陆续开展中考体育工作,相比往年,今年中考体育再遇新变化。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今年,普通考生须参加以下三类项目的考试:统一考试成绩=必考项目成绩+素质类考试项目成绩+球类考试项目成绩,其中,素质类考试项目设置了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必考项目为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选考项目则有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和实心球,考生在3个项目中选择1项参加考试。引体向上(男生)是去年中考体育增加的素质类考试项目中的选考项目,今年“升级”为素质类考试项目的必考项目。
新 兴趣引路打造特色项目
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我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实际,合理布局体育特色学校,全面开展了各类体育活动,也进一步推进了“阳光体育”运动,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了我市中小学生体育健康水平。
各校挖掘本校特色,以学生的兴趣为导航,开发了特色体育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以新会区为例,该区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拥有2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9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5所全国足球特色示范幼儿园、1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4所广东省篮球推广学校。
在一校一特色方面,各校交出了个性化“答卷”。如台山市第一中学,该校创新思路,擦亮了台山排球特色牌匾,校内成立了男、女排球队,男子沙滩排球队和田径队4支运动队,其中,排球队曾获全国中学生排球赛冠军,在广东省级比赛有六连冠的好成绩,2021年男子沙滩排球队代表广东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沙滩排球(中学组)比赛,勇夺亚军,展示了该校的排球风采。又如江门一职的足球特色,该校建立健全了校园足球推广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并将校园足球纳入教学计划,开展一系列的训练和竞赛,2021年学校足球队获得江门市“映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冠军赛中职组男子第一名,检验了该校推广校园足球的效果。
加 “双减”之下为体育教育做“加法”
自上学期落实“双减”以来,学校体育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校在课后素质拓展课程的安排上都兼顾了体育课程的占比,开设了如篮球、网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类体育课程,为体育教育做“加法”。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基础上,我市将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改善课后服务,推动各地各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此外,还将加快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工作机制,以及加大经费投入,按国家标准和要求完善学校体育运动设施改造。
2021年,我市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抽测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共抽测学生8569人,其中男生4285人,女生4284人。从数据上看,总体优良人数为4040人,优秀率7.91%,优良率47.14%;合格人数8409人,合格率为98.13%,优良率超过了省2021年优良率要达到45%及以上的要求。体育教育改革推进工作效果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今年将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训,推进学前教育与小学、小学与初中体育教学相衔接,建立形成学校体育一体化培养体系,为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优良率逐年提升,近视率逐年下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