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007062431G/2023-00312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06-27
名称: 江府信息〔2023〕5期
文号: 江府信息〔2023〕5期 发布日期: 2023-06-2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府信息〔2023〕5期

发布日期:2023-06-28  浏览次数:-

【高质量发展】

蓬江区“四个聚力”推进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

恩平市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工作进展】

市公安局“五个坚持”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基础

我市大力推进全省社会保障卡园区“一卡通”应用示范点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四项措施优化公交服务保障

鹤山市实施“青鹤归巢”计划支持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就业

我市大力推动公共场所配置AED提升公众应急救护能力



◆高质量发展◆

蓬江区“四个聚力”推进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

蓬江区认真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统筹推进蓬江恩平区域协调发展,以结对组团形式,创新机制,聚力深化结对合作、产业协同、科技交流、乡村振兴、文旅合作、人才协作以及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优势互补。

一、聚力健全合作机制,加强统筹高效落实。成立落实“区域平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及15项合作协议书,加强常态化沟通联络,推动两地协作加速。制定蓬江区落实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五年行动方案、蓬江区—江海区—恩平市落实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实施方案,以落实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聚力用好特色资源,推动合作互利互补。深入开展“三结对”工作,协助恩平发展了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助推47条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开创“蓬江杜阮凉瓜恩平种”“恩平田间地头+蓬江市场端头”模式,建立了沙湖、横陂2个凉瓜种植基地,积极扩大凉瓜种植面积,2023年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00%;扎实推进“恩货进蓬”,购进恩平优质马铃薯、芋头、辣椒、包菜、红江橙等农产品756吨,总价值288万元。策划打造蓬江—江海—恩平两天一夜“狂飙”影视、“侨”文化旅游线路,同时融入杜阮凉瓜、恩平烧饼等美食,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升级。

三、聚力强化科技引领,鼓励产业协作交流。积极推动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与恩平对接,促进省科学院与恩平燕怡新材料有限公司、恩平市电声行业协会等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探索“蓬江企业+恩平资源”“蓬江总部+恩平基地”“蓬江研发+恩平制造”等合作模式,促进两地科技成果转化。共推恩平大槐智能装备集聚区联动合作,引导蓬江区竞晖电器、奥威斯电子、金羚等企业在恩平增资扩产建厂,加快形成产业分工、集群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谋划蓬江—江海—恩平在恩平工业园(大田片区)内合作共建“江门市水都产业园”,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合作模式,深化三地产业协同合作。

四、聚力加强人才交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蓬江区15条行政村、经联社与恩平市15条经济薄弱村结对;两地选派10多人双向挂职,拓宽干部培养锻炼的路径和渠道。组建8个蓬江—恩平跨区域教育集团,遴选20多名骨干教师赴恩平支教,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医疗联动,共推先心病儿童“爱心救心”救助工程,为两地先心病儿童提供省级心外科专家团队免费义诊及手术费用减免,对困难家庭提供倾斜性诊疗费用全免的针对性救助。提升跨域通办服务效能,推动两地“通办”事项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目前,两地企业和群众可通过“侨都之窗”政务服务一体机办理875项业务,累计办理业务52万多件。

(蓬江区政府供稿)


恩平市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恩平市围绕现代农业与食品这一支柱产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助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深化全链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分类差异化发展县域乡村产业,通过生产、加工、品牌、营销、仓储的全产业链建设,划定生态大米产业发展区、生猪生态养殖发展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区、黄羽肉鸡发展区、茶叶产业发展区、蔬果产业发展区,大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深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创建濑粉特色产业园、省级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研发新预制菜产品。制定《恩平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推出“恩为您”妈妈式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全力营造高效优质服务环境。

三、强化招商引资。将今年确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紧盯产业链精准招商,不断做强产业集聚。5月,总投资50亿元的深圳科技园湾西国际食品谷项目正式动工,将打造成集“采购+加工+科研+营销”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园,助力恩平农业农村现代化,壮大县域经济。

(恩平市政府供稿)


◆工作进展◆

市公安局“五个坚持”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基础

我市公安机关在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方面精准发力,筑牢道路安全防线,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截至5月底,全市公安交警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同比增加74.7%,道路交通事故宗数同比下降7.27%,涉安全生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

一、坚持完善机构、压实责任。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和7个县(市、区)道安办实体化运作,从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实行常驻合署办公,建立完善交通安全管理积分制、述职、提醒、约谈和督办等制度,规范属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完善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联合调查整改机制,落实查事故直接责任、查行业监管责任、查企业主体责任“一案三查”,确保责任、措施落实到位。

二、坚持合成作战、重拳出击。实行交警与其他警种一体联查,重大安保、春运等关键时期,每周开展2次全天候道路交通秩序整治“雷霆”清查行动,实施区域轮动整治。组建“刀锋”攻坚队,跨警种、跨地区,以直插一线方式深入整治突出交通问题。实行交警与职能部门一体联治,梳理交通管理六方面短板弱项,推动开展清源“六大会战”。实行交警与乡镇一体联管,市道安办对问题突出的镇(街)实行挂牌整治,挂牌整治镇(街)交通守法率上升10%,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82%。

三、坚持多管齐下、能防尽防。搭建巡查、预警、调度、处置、反馈一体化工作链条,建设完善无人机巡查系统、AI交通视频事件检测系统、声光防疲劳系统“三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高速公路异常停车事件,构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防线。开展国省道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在国省道沿线建设16个交警数字中队,推行“路面+视频”巡控模式,“三超一疲劳”等重点违法查处量同比上升40.80%,325、228国道示范路事故同比下降9.52%,构筑国省道交通安全防线。全面推进“平安村口”升级建设工作,定期排查整治农村交通安全隐患,推动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2.03%、43.36%,构筑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防线。实施全市交通优化工作,完善主城区各类交通设施,自主研发搭建交通噪音治理监测“静夜”平台,联合开展改装车和大排量机动车整治,构筑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四、坚持抓小抓细、夯实基础。全省首创社区交通警务工作机制,持续推行“社区交警+流动车管所”“社区交警+义警队伍”等举措,将服务关口前移至群众“家门口”,及时化解交通管理方面的矛盾纠纷。积极发动政府基层部门、居民组织和社会力量组建群众性交通协管队伍94支,2022年以来累计解决社区交通问题557个。

五、坚持精准宣传、营造氛围。开展“邑心为民•守护平安”平安宣传“六进”活动,深入机关、学校、厂企等开展宣传107场次,参与群众8万多人次。创建高速公路、城市、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地1100多个,开展主题活动500多场。突出抓好“一老一少”,开展老年人、学生等群体交通安全宣教活动200多场次。

(市公安局供稿)


我市大力推进全省社会保障卡园区“一卡通”应用示范点建设

2023年3月,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江门市得实工业园开展全省社会保障卡园区“一卡通”应用示范点建设。目前,园区内9家企业的3000多名员工均可通过社会保障卡享受工作、生活、政务、金融等“一卡通”服务。

、一站服务。在园区内设立“社保卡一卡通服务站”,统一建设运营标准,配备社保卡读卡扫码设备、银行金融服务自助终端、社保卡自助服务机、社保卡即时制卡机、导办咨询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企业员工“足不出园区”,即可享受社保、就业、人才、金融等“一站式”自助服务。

二、一卡通行。依托社保卡的实名认证功能,实现不同场景的多卡融合应用,月均应用5780人次。其中,融合身份证,来访人员出示社保卡进行实名登记入园;融合门禁卡,通过精准授权实现进出指定办公区域;融合考勤卡,社保卡接入园区考勤系统,实现刷社保卡考勤;融合福利卡,刷社保卡享受饭堂取餐、超市购物等各项企业福利;融合工资卡,企业职工的各类工资待遇及政府补贴发放至社保卡,实现点对点精准发放。

三、一卡通享。打造多项人社特色服务,累计服务1100多人次。其中,为园区及周边企业员工办理社保卡即时制卡、补换社保卡等业务,办理时长只需5分钟;配置社保卡自助服务机,提供社保查询、求职招聘、补贴申领、电子劳动合同签订等120多项24小时不打烊人社服务;人社专员上门,为园区企业和员工提供就业、职称、社保、补贴申领、人才评定等服务,满足企业及员工全周期服务需求;提供“园区技校”技能培训巡回服务,以“需求对接+量身订制+送技进企”等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多渠道提高劳动者素质。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供稿)


市交通运输局四项措施优化公交服务保障

市交通运输局坚持问题导向,指导公交企业不断创新公交运营模式,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和保障能力,让群众出行更舒心便捷。

一、优化“定制公交”。持续优化公交互联网预约定制服务,推出“定制公交”线路392条,其中校园定制公交线路268条、厂企定制公交线路123条、假日定制专线1条。针对工业园区“潮汐式”出行的特点,在江海区试点推出互联网公交“园区出行通”服务,精准服务市民通勤出行。

、实施“加密公交”。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市民出行需求,对线路班次进行动态调整,开展加密公交班次行动。目前,已加密71条线路,日均总班次增加了387班次。

三、落实“准点公交”。利用公交智能监控系统,加强对公交准班准点率的管理。推出首批5条准点率100%的“准点公交”线路,其它公交线路准班准点率达到99%及以上。打造公交服务线上监督平台,在“掌上公交”APP和“江门公汽”公众号实时显示车辆运行轨迹及运营时间表,畅通乘客监督、投诉渠道。

四、推动“效率公交”。启动公交行驶速度优化措施,在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础上,根据公交车辆和线路运行特点,综合考虑交通流量、行驶速度、道路状况等因素,进一步精细化设置公交车限速条件。同时,加强规范公交驾驶员文明行车行为,优化提升运行效率。

(市交通运输局供稿)


鹤山市实施“青鹤归巢”计划支持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就业

鹤山市深入实施“青鹤归巢”青年人才回归计划,出台青年人才“十个一”措施,给予青年人才引育、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等政策支持,推动青年下乡、返乡、兴乡,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汇聚青年人才力量,鹤山青年人才已突破7万人。

一、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建立鹤山籍大学生信息库,完善大学生入读—毕业—就业“不间断”信息管理机制,摸清鹤山籍大学生底数。建立学生联络群组,构建“一对一”服务联络机制,定期发布人才优惠及优质岗位等信息。打造“青鹤联盟”大学生对接平台,超700名鹤山学子入群,成员遍及15个城市、40所高校。通过“青鹤护航”项目,为133名鹤山籍大学生提供学业和生活方面帮扶308.8万元。

二、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整合“一站式”服务专区、人才驿站、青年驿站、人才服务专员等资源,优化人才服务。搭建招才引智云平台,开发青年人才线上招聘、云直播、云面试等特色服务,推动鹤山籍大学生与本地企业精准对接。打造“青鹤培优”技能培育提升平台,超5万名学子享受技能提升培训服务。打造江门首个“青年驿站”,为来鹤工作的青年提供免费短期入住服务。联合鹤山移动推出“青年卡”,为超2000名来鹤青年提供半年免费通信服务。

三、出台一揽子人才政策。设立“引才亲情奖”,对返乡就业创业毕业生家庭给予奖励。实施“展翅计划”,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进行就业实习基地认定,设立大学生研发、销售、技术等实习岗位不少于500个/年,每年开发提供大学生优质岗位不少于500个并优先录用鹤山籍大学生。成立青年创业者权益保护中心,组建“青鹤创新创业导师团”,为青年人才提供法律和创业咨询。设立11个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为超3000名创业青年累计发放4.65亿元创业贷款。

(鹤山市政府供稿)


我市大力推动公共场所配置AED提升公众应急救护能力

市红十字会2019年启动“红十字守护计划”,我市成为全省第三个红会系统在公共场所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地级市。目前,全市交通客运站场、文化体育场馆、大型公园广场、窗口服务单位、学校等配置AED达220台。线上线下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活动3880场,普及人数162万人,AED急救持证20064人,培训初级急救员29568人。我市AED配置数量、急救知识普及场次、普及人数等均居全省前五位。同时,线上发布江门AED分布地图,让市民可通过手机搜索到离患者最近的AED,提高抢救成功率。近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警务场所和执法执勤车辆配置AED项目,第一批将为蓬江、江海、新会三区的警务场所和执法执勤车辆配置AED150台,进一步扩展AED覆盖面。

(市红十字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