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007062431G/2024-00005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12-29
名称: 江府信息〔2023〕13期
文号: 江府信息〔2023〕13期 发布日期: 2024-01-0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府信息〔2023〕13期

发布日期:2024-01-03  浏览次数:-

  ●蓬江区强化知识产权保障和服务提升产业竞争力

  ●江海区致力培育安全应急产业打造县域发展新优势

  ●台山市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助推乡村振兴

  ●开平市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

  ●鹤山市厚植绿色生态底色积极打造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我市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明显位列全国第五

  ●银企合作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蓬江区强化知识产权保障和服务

提升产业竞争力

  蓬江区优化全链条服务,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和知识产权强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一、以“一站式”服务为动力,提升技术链。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企业、不同层次的特色需求,搭建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优势资源的江门市蓬江区质量基础设施暨高价值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累计为8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解决技术难题60余项。

  二、以标准引领为导向,夯实质量链。积极发动预制菜行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湾区标准等,推动预制菜企业从“产品企业”向“高标准企业”发展。今年11月首个由蓬江区企业主导制定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 汤类罐头食品》在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布,填补了蓬江区预制菜行业技术标准空白。

  三、以知识产权为延伸,撬动创新链。今年9月蓬江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推荐名单(非地理标志类),全区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量、商标有效注册总量居全市首位。天地壹号、海信空调的两项发明专利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专利优秀奖”,嘉宝莉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天地壹号、科杰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推出“侨知贷”和“预制菜商标品牌安全保”,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超100家,质押融资金额超30亿元,有力促进创新链金融链深度融合。

(蓬江区政府供稿)


江海区致力培育安全应急产业

打造县域发展新优势

  江海区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构建“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全力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力争将安全应急产业培育成为县域优势产业。1—11月,成功引进安全应急产业项目41个,计划投资额268.11亿元,占全区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投资额的91%。

  一、开通招商引资直通车。依托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园,聚焦安全应急产业招大引强,在应急储能、应急智慧照明、应急智能装备、医疗防护、应急特种车辆、应急救援设备等细分领域开展重点招商。打造“招商直通车”,成立招商公司,健全市场化机制队伍,以成渝、莞深、广佛、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优质产业项目转移为切入点,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工作。今年以来,各驻点招商工作组参与外出招商活动超400次,累计对接拜访企业超400家次,收集招商线索约290条。

  二、增强本土企业竞争力。全面实施“442”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模式,即40%产业来源于本地企业转型升级、40%产业来源于外部龙头企业落户、20%来源于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培养壮大本土企业,推动世界500强企业优美科长信新材料二期项目建设;优巨新材料打破国际龙头企业在聚砜系列产品的垄断地位,2022年正式申请IPO上市;东君智能应急和艺光智慧消防项目增资扩产,打造智慧消防业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三、强化项目服务全流程。充分发挥区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等机构的协调作用,定期协调解决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招、落、投、服”全链条管理。坚持项目用地“带方案出让”,提前指导完善设计方案,按照“先承诺后审、边建边批”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容缺”推动项目加速建设和投产。今年以来,已有东君、琪泰等项目实现工业项目用地“带方案出让”。印发出台《产业项目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监管手册》及服务监管流程图,落实项目审批政务透明化、制度化、责任化,推动项目“快收地、快动工、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

  四、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设立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灾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与防灾科技学院共建国际社区防灾减灾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共建湾区水安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江海基地,并举办2022首届应急管理与未来城市峰会暨中国产业互联网(江门)峰会、2023智慧安全应急战略研讨会等高端论坛,全力汇聚应急相关产业高端平台资源,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加速发展。

(江海区政府供稿)


台山市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助推乡村振兴

  台山市持续扩大传统品牌影响力,加强新兴品牌建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26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2个,台山大米、台山鳗鱼入选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台山麻黄鸡获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以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一、挖掘特色产品资源。立足镇街特色,选择具备产业品牌化基础的蔬菜、水产品等重点特色产业,引导进行统一LOGO标识、产品形象、包装设计等,带动镇村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农业品牌。共扶持48条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23个。

  二、推出涉农金融产品。加大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推出“生蚝贷”“青蟹贷”“鳗鱼贷”“台山大米贷”“台山冬瓜贷”等涉农特色金融产品,为特色品牌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2023年投放特色涉农贷款202笔,累计投放金额约1.76亿元。

  三、完善产品质量管理。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带动企业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自检能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对接港澳乃至国外出口质量标准,探索建立可追溯的绿色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选树、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杆典型。该市共有10家生产基地获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家企业获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5家生产基地获认定为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四、做强特色产业平台。坚持龙头带动,统筹资源要素向重点园区集聚,以品牌化引领园区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协调发展。台山市鳗鱼、丝苗米、麻黄鸡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五、做好品牌宣传推介。以大广海湾青创智谷为核心、26家农村电商服务站为示范点,构成“1+N”平台,扶持11家益农信息示范社建设农村电商直播间,在服务商家、营运团队、人才输送上更好地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资源,通过线上直播拓宽销路,推动商家“抱团出圈”。积极鼓励品牌经营主体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广东·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并结合全域旅游、非遗传承项目,举办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农产品展销会。

(台山市政府供稿)


开平市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

投身“百千万工程”

  开平市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充分发挥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蓄势赋能,持续擦亮开平“中国建筑之乡”名片。

  一、打造服务创新样板。制订《关于引导建筑产业联盟(企业)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行动方案》,结合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和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动员建筑业企业参与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住房质量提升、乡镇“三旧”改造等工程,助力镇村同步整治、同步建设、互联互能、融合发展,打造服务创新样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二、推动镇企项目对接。各镇(街)与建筑业企业聚焦美丽圩镇建设品质提升、农房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三个重点方向建立结对帮扶项目库,携手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开平市“百千万工程”建筑产业联盟(企业)帮扶镇(街)建设项目库已梳理入库项目269个,总投资约22.5亿元;16个镇(街)、管委会与建筑业企业初步建立结对帮扶关系49对。

  三、推进政企结对帮扶。号召和引导一批建筑业企业公益帮扶结对镇(街)的建设发展,已达成公益性帮扶项目11个。其中,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捐资30万元改善塘口镇中心学校的教师办公设备,捐资19万元实施塘口镇冈陵小学围墙拆除重建,主电缆更换,教师宿舍厕所、教室及校道改造工程。广东振坤建设有限公司捐资19万元实施百合镇忠源纪念小学教学楼和师生宿舍楼补漏改造工程。广东中盈盛达建设有限公司捐资100万元助力金鸡镇、蚬冈镇乡村振兴建设和开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开平市政府供稿)


鹤山市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积极打造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鹤山市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积极打造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换成林业产业优势,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3年投入绿美鹤山生态建设资金达3.5亿元,其中上级和鹤山市本级财政资金投入5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约3亿元、占比达86%,形成共建共享绿美生态建设新格局。2023年全省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大会在鹤山市举行,该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产业发展工作经验全省交流推广。

  一、科技赋能绿美建设,提升森林质量。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合作设立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充分发挥科研力量,结合该市植物资源现状,筛选红锥等16种优良乡土树种并优化配置模式,提出马尾松、杉木等典型林分改造关键技术,为全省桉树、马占相思、纯松林低效等人工林提质增效提供示范样板。今年该市完成重点区域林分优化提升2.28万亩,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7500亩全年任务目标。

  二、探索国储林+模式,盘活森林资源。创新成立国资性质的鹤山市润林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村民现场表决、签订协议等方式,租赁整合各镇村组两级集体林地,将整合后的林地流转到市场化的国储林项目实施主体,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方,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原则,采取边流转、边改培、边经营的模式,解决发展资金紧缺问题。比如,宅梧镇租赁整合林地村超1万亩,带动村小组增收490万元/年,村集体增收185万元/年,镇国资公司增收125万元/年,合计增收800万元/年,有效保障林农利益不受损,村组集体收益明显增加。

  三、提升林业改革效能,强化林业管理。推行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落实林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探索“个人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至村集体经济社,村集体经济社以协议流转至村集体经联社,再由村集体经联社统筹对外发包”形式,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办理林地经营权及林木所有权登记业务600多宗。审批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24宗,面积约93.8公顷。同时,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将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木流转100%纳入农村集体产权管理服务平台交易,积极推广使用统一的林地林木流转合同示范文本,规范交易秩序,实现对林地经营全方位监管、一体化收支、阳光化交易,林地流转使用审批快、信息畅、底数清。近三年,在“三资”平台进行发包经营经济林超3.5万亩。

  四、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壮大林下经济。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林农转型升级,制定茶产业、澳洲坚果产业发展专项配套支持政策。完善产销链条,协助林业经济经营者解决“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问题。积极提供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支持,加强与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支持中科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探索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预计创造年产值在每亩1万元以上。目前,该市利用林地种植经济类林木3万亩,发展油茶、红茶、坚果等林业特色经济产业5000亩。同时,推动“林业+生态旅游+康养”项目发展,连点串线推进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推进沈海、江肇高速鹤山段沿线两侧山体营建森林景观带整体规划工作,将该市既有山路古道、森林山道、骑行绿道等串联成线,打造主线长291公里、支线长350公里的鹤山千里步道。引进源林生态乐园、来苏山水人家、茶山生态园等一批项目,有效带动强村富民。

(鹤山市政府供稿)


我市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明显位列全国第五

  近日,在全国工商联系统助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工作推进会上,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江门市位列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地级市之一,受到全国工商联表扬。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导有关商(协)会和广大民营企业,深入开展“精益生产”、“光伏绿能”等工作项目,建立商会基层立法点、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企业合规工作,切实维护广大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工商联供稿)


银企合作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江门市市属国有林场国储林建设项目是目前我市最大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首期近10万亩,生态效益显著。为此,在全市层面出台了保障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顶层制度与实施方案,为首期项目推进提供制度支撑、行业指导与政策性金融资源保障。日前,市属国企江门发展集团全资控股企业江门市国储林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国开行广东省分行为江门市市属国有林场国储林建设项目(一期)提供长达40年期的国储林专项贷款,贷款金额9亿元。

(市国资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