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007062431G/2024-00509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4-12-06
名称: 江府信息〔2024〕9期
文号: 江府信息〔2024〕9期 发布日期: 2024-12-1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府信息〔2024〕9期

发布日期:2024-12-10  浏览次数:-

  【工作进展】

  ●市商务局大力抓订单拓市场稳外贸

  ●江门国资积极布局养老服务业初见成效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打造“墟街有戏”品牌 助力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推动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 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江海区做好企业“娘家人”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层动态】

  ●新会区崖门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蓬江区杜阮镇瑶村社区用心打造美丽文明社区 构建和谐宜居家园


◆工作进展◆

市商务局大力抓订单拓市场稳外贸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加大稳外贸工作力度,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1-10月,全市进出口总值1572.4亿元、同比增长11.1%,出口增速位列全省第6。

  一是抓展会抢订单。积极参与“粤贸全球”计划,组织超1000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100多场。用好用足广交会,参展企业数和获得展位数均创新高,订单成交额超3亿美元。推动印尼长友集团连续在三届广交会期间与江门企业开展贸易对接,2023年以来该集团在江门采购额超1亿美元。实行以展促贸,帮助企业利用展会平台大力开拓新兴市场,1-10月我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14.3%、11.4%和12%。

  二是提升企业应对国际贸易风险能力。支持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及购买相关资信服务,1-10月共计1582家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覆盖企业数同比增长11.6%;协助企业成功追回海外拖欠货款2436万元。充分发挥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力量,举办“以法慧企 粤行越稳”涉外法律服务江门专场等培训活动,助力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三是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江门高新港、高沙港、新会港开通至广州南沙港、深圳盐田港和蛇口港的“组合港(一港通)”航线6条,实现属地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1-10月,“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出口货物5.53万标箱,超过2023年全年业务量的2倍,惠及企业1100余家,节省物流成本约1300万元。举办贸促会原产地优化升级系统系列专项培训,帮助企业用好自贸协定开拓国际市场。1-10月,累计为出口RCEP成员国货物签发优惠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34119份,货值15.57亿美元。

  四是打响侨乡特色消费品牌。在第136届广交会期间,开展重点促消费活动20多场,其中“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茶饮文化周活动吸引客流量超20万人次。举办大型促消费活动,激发市民消费热情,截至11月中旬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共拉动家电、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消费超20亿元。

(市商务局供稿)


江门国资积极布局养老服务业初见成效

  近年来,市国资委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强化国有经济在养老服务领域布局,提升国有经济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支持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目前,市属国企运营三星级养老服务机构1个,在建社区助老服务站点2个。

  一方面,积极布局康养产业。2022年成立江门公用康养有限公司,以建设五星级养老机构为目标,打造医疗康养新模式。投资2600万元改造蓬江区杜阮颐养院,改造后颐养院每个床位新增配置9项智能化设备,让智能设备和技术更好造福老年人。杜阮颐养院作为蓬江区“益食堂”长者饭堂,健康管理上门服务覆盖周边23个村居老年人群,累计服务超4300人。通过升级智能设备和提升服务质效,杜阮颐养院获评省民政厅“三星级养老机构”。同时,江门公用康养有限公司主动盘活闲置资产,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如,开展蓬江区白沙街道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营项目,由江门公用康养有限公司租赁或购置街道物业进行适老化改造,改造完成后继续提供给原长者或附近单元长者共享居住,长者所需照料费用从租金或者物业出售费用中抵扣。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助幼”模式。市属国企树立适老化理念,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养老社区、房地产项目,不断优化4个在建房地产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导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增加适老化活动空间和设备设施,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配建与房地产开发,利用低层楼层集中解决公共饭堂、社区养老等问题,有效助推房地产去库存。今年首个“物业服务+养老助幼”项目江发•悦龄生活馆在江发•滨江和院小区落地,通过引入专业团队提供义诊、义剪、关爱探访等助老现场服务、上门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养老需求。

(市国资委供稿)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打造“墟街有戏”品牌助力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

  为展示江门的文化底蕴和城市活力,推动文化与旅游实现“双向奔赴”,今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开展“墟街有戏”系列活动,助力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截至11月中旬,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墟街有戏”街头文艺快闪活动37场,累计吸引超20万余人次观看、互动。

  一是整合优质社会文化资源。坚持低门槛参与、高水平展示原则,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征集演出团队,为杜鹃花组合、舞动青春曳步舞队、江门市武术协会等群众团体搭建圆梦舞台;发挥市文化馆“牵线搭桥”作用,邀请江门市女子合唱团、Annie东方舞团、和美演唱团等本地艺术机构、社会团体、民间文化队伍参与演出;牵手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五邑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引进戴爱莲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演唱、舞蹈等表演活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

  二是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坚持“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形式,充分挖掘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特色,将萨克斯独奏、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爵士舞、原创舞剧以及流行金曲音乐会等多种文艺表演布局到更接地气、更增强群众体验感的场景中去,受众年龄从幼儿到老人,打破了传统舞台和观众之间的界限,让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获得市民游客认可。系列活动出圈出彩,获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广东广播电视台等50余家媒体平台报道。

  三是促进文艺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中西合璧骑楼建筑,将演出活动与骑楼、三十三墟阶梯、榕树花坛、长堤广场等要素相融合,带给市民游客更新鲜更有创意的视听感受,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稿)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推动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用坚持以“绣花功夫”开展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不断提升城市面貌和品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注重功能组合,解决闲余“空间缺”问题。针对老城区公共空间狭小、公园分布不均衡、配套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巧妙利用“闲置地”,增补小型社区公园或口袋公园;活化利用“边角地”,对功能单一、设施陈旧、使用状况差、设施老化的社区公园进行翻新升级,完善配套服务,打造更多绿色公共休闲空间,提升周边居民的居住品质。今年以来,新建改造口袋公园21个,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更多休闲散步、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二是注重见缝插针,解决群众“行停难”问题。江门老城区规划预留空间较少、道路狭窄,居民区停车位紧张,成为困扰市民群众的一大难题。各县(市、区)城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发动社区居委会,深度挖潜资源,综合利用闲置空地、桥下空间、公园绿地等,改造或施划临时停车位(场),增加停车泊位。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468个,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题。如,蓬江区利用丰雅社区山边闲置地,改建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20个。

  三是注重社会参与,破解绿化建设资金难题。积极推动企业、公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管理,运用更广泛的资源改造公共小微场所。今年以来,新建台山福美山公园等4个公园,有效提升城镇公园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广泛发动企业、乡贤认捐树苗,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县镇绿化工作种植树苗3.68万棵,共建共享绿美家园。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供稿)


江海区做好企业“娘家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海区聚焦项目全流程服务、人才引育用留、产业空间优化等三方面做好园区建设,该做法入选2024年全国“强化企业服务,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成为广东省3个入选案例之一。

  一是从全流程着手,力筑企业服务新生态。在招商引资阶段,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机制和项目准入评审机制,连续两年项目税收强度达到50万元/亩,容积率达3.0以上。在项目洽谈阶段,推动项目用地“带方案出让”,对项目总平、容积率等进行提前预审,确保落地项目科学合理集约用地。在项目建设阶段,制定产业项目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监管流程手册,按照“先承诺后审、边建边批”原则,以最大限度“容缺”推动项目加速建设和投产。2023年23个过会项目中,交地率87%,动工率74%,交地率、动工率均排名全市前列。

  二是精准扶企引才留才,拓宽人才培育新维度。出台“优才卡”制度、引育紧缺适用人才等一系列政策,对高端人才给予大力扶持,累计有1021人被认定为江海区实用型人才。搭建校企合作引才渠道,依托武汉、长沙、南宁等地的引才工作站点,精准对接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和高校资源,帮助企业引进硕士2人、本科生17人。积极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问题,今年以来共协调江海区68家重点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骨干科技人才子女报读公办学位288人。

  三是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提级赋能发展新空间。坚持聚力提升城市能级量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1万亩,高标准规划建设1.2万亩的安全应急产业园,超八成用地用于产业发展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其中,一期4200亩土地使用率100%,落户的36个重点产业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20亿元。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近三年投资约200亿元加快做好园区路网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特别国债等上级资金超65亿元,其中超80%用于建设园区路桥水电管气热,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硬环境”。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理念,布局一片区一工业邻里中心,打造一批高品质商业、教育等项目,满足企业员工生活发展需要。

(江海区政府供稿)


◆基层动态◆

新会区崖门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新会区崖门镇整合“温泉、渔港、宋元文化、蔡李佛武术和富硒大健康”五大特色文旅资源,培育文旅新业态、营造新场景、释放新活力,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110万人次、同比增长18%,带动旅游消费9000万元、同比增长15%。

  一是整合资源练好“基本功”。依托“一地两泉”珍贵温泉资源,创建温泉康养小镇,形成“文、康、旅、研、游”特色景区。发展渔港经济区,建设蓝海心途先行项目,开发“海上观光+休闲娱乐”发展模式开拓休闲渔业、海钓、露营基地、民宿等新业务。建设宋元文化研学展示中心,打造体验宋元文化、融入消费场景的文旅游径。建设蔡李佛国际武术传承中心,擦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发源地名片。充分发挥7.5万亩富硒国家认证土地资源,打响“崖硒八宝”“崖南十鲜”等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

  二是完善配套展示“好形象”。围绕一个乡村振兴综合发展轴,党建引领、古今传承、红色武魂、时代篇章等4个重要节点,以及N个多元化项目,高标准打造“1+4+N”“舞(武)动崖海•人文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面整治提升农房风貌和农村人居环境。今年以来,建成综合文化街区、新时代公园、壹号客厅、崖南灯塔文化公园等城镇配套设施,引入音乐餐吧、户外清吧、露天音乐厅等休闲项目,16家高品质酒店已建成开业。

  三是多方邀客打好“组合拳”。一方面,邀请深圳、珠海等地旅游行业协会举办“深新相会”百家旅行社游新会、“珠新相会”崖门首站全域旅游暨“硒游记”等活动,共同开展旅游线路设计、市场推广、游客互送等合作。另一方面,以节庆活动聚人气,先后举办甜水萝卜节、桑果节、水蟹节、蔡李佛狮王争霸赛、蔡李佛武术锦标赛等活动,今年以来吸引游客6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量同比增长12%。

  四是丰富业态释放“新活力”。建设以坑口格木侨情、横水富硒产业带、京梅蔡李佛功夫侨村、印象崖海•浪漫渔港、古兜温泉康养为主线的休闲文旅廊道,精心设计非遗文化体验游、科教研学游、休闲渔业游、品质温泉游等精品线路。其中,“非遗文化+科普知识+海滨资源+自然生态”特色研学路线吸引游客20万人次,蔡李佛功夫文化系列研学活动吸引全球各地武术团队和爱好者超10万人次。

(新会区政府供稿)


蓬江区杜阮镇瑶村社区用心打造美丽文明社区构建和谐宜居家园

  蓬江区杜阮镇瑶村社区坚持环境美化与经济振兴并举,扎实推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持续清脏治乱,干群齐力优环境。投入70万元推进村道新(改)建工程,实现农村道路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投入750万元将社区中心地带2.4万平方米荒地打造成党建公园,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休闲空间。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乡村绿化行动,在社区内公园、道路两旁等种植树木约250棵,实现推窗见绿、行路成荫。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富民强村促振兴。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将河边闲置土地改造成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大型餐饮项目,增添社区商业发展活力,改建后地块年收入从20万元增长至78万元。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将66亩散乱鱼塘、农用地一体化打造瑶丰生态园,划分为凉瓜园、番石榴园、大草坪露营区等多个区域,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改造后地块收入从6万元增长至20万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是坚持细治共治,点滴小事暖民心。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兴建老人活动室并为60岁以上老人设立每月490元的水果津贴,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为社区居民提供20%的因病住院额外补助,实现“大病少花钱”。为在校学生提供每年1000元到10000元不同额度的学历奖励,营造崇文重教、助学兴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将物业服务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发动群众利用闲暇时间集体议事;针对居民提出的疑难问题,网格小组迅速响应、分析、化解、反馈,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蓬江区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