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江门市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解读文本:江门市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江府办函〔2025〕7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江门市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民政局反映。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26日
江门市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以及江门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促进我市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好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爱家庭等各方面作用,以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丰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为抓手,细化落实市委“1+6+3”工作安排,推进江门特色“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更好满足全市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银发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到2027年底,基本构建兜底保障有力度、普惠供给高质量、高端服务可选择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银发经济进一步发展。2025年至2027年,力争全市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年均增速不低于5%。
二、主攻方向
(一)强化规划统筹部门协同支撑作用。
持续完善政策法规,加大筹资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谋划、建设、发展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二)巩固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决定作用。
聚焦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和银发经济发展,完善社会化运营机制。培育发展银发经济主体,加大老年用品研发制造、智慧康养技术创新投入,拓展养老金融业务,创新适老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三)扩大社会组织群体参与网络作用。
强化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发挥银龄群体余力,广泛引导、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健康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四)发挥家庭基本单元基础保障作用。
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加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服务技能培训,扩大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供给并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家庭生活安全性、便利性。
三、重点任务
围绕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主要目标,结合江门市市情实际,将从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丰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三方面着力推进健康养老服务发展。
(一)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1.健全养老服务设施。
依托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拓展和强化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综合功能。加强乡镇(街道)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提升其专业照护、服务转介、资源链接、辐射带动等作用。梳理闲置教育设施等资源清单用于开展养老服务,盘活闲置校舍资源用于开展养老服务。积极利用居住(小)区配建用房发展养老服务,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医疗机构、党群服务中心及教育、文化服务设施等共建共用,实现资源共享。支持闲置国有资产、临街商铺等资源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资委、市卫生健康局负责]
2.优化老年助餐服务。
出台老年助餐服务发展指导文件,研究制定老年助餐服务点评定标准,优化老年助餐服务奖补及运营机制,引导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老年助餐,推动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配送。探索老年助餐服务改革,打造助餐服务项目品牌。2025年实现全市不少于260处服务点提供老年助餐服务,逐步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老年健康服务。
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各级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日间康复、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参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挥中医诊疗、中医药健康管理对老年人的保健作用,逐年推广“中医+康养”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中医药在养老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加快建立以三级医院为指导,二级医疗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家安宁疗护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积极引入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为居家老人提供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负责]
4.丰富老年文体服务。
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老年大学,逐步开展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教学资源和师资共享。发挥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等的作用,运用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体育场地设施、商超、书吧等场所,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体育和其他娱乐活动,满足老年人体育锻炼和精神文化需要。到2027年,实现全市老年大学县级全覆盖,镇(街级)逐步开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贯通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
5.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
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家庭养老床位政策文件。加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服务技能培训,丰富课程内容与培训形式。鼓励、引导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机构参与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培育发展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样化服务。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开展,2025年完成不少于66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
优化便民商业布局,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鼓励便利店、综合超市、大众化餐饮、维修服务、家政服务、美容美发、药店、再生资源回收点等开展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鼓励零售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用品代购、家政预约、代收代缴、陪诊等服务。加快推动适老住宅建设,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强社区、住宅(小)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村(社区)“两委”要把服务老年人作为重要职责,掌握辖区内老年人情况和服务需求,协助开展养老服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
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增强失能照护、服务转介、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开辟老年人照护单元,探索开展认知障碍及临终关怀专项服务。研究制定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支持办法,加强收费引导管理。持续实施好江门市医养结合补充保险“邑康保”项目,通过定点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水平。鼓励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在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深度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市养老机构100%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就医绿色通道。探索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周边规划建设直升机起降点或无人机急救站点,配备专业的医疗急救设备和人员,开展低空医疗急救服务试点。到2027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9%,其中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丰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8.壮大养老服务市场主体。
出台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发展养老领域的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研究制定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国有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参与银发经济发展,相关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按有关规定予以统筹考虑。建立银发经济、养老服务相关行业培育孵化机制,加大优质企业主体培育,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9.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积极引入、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发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满足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智慧养老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科技含量。实施全国“社区智慧助老”行动试点,在本地部署搭建“全国社区康养服务平台江门市分平台”,汇集、展示各类养老服务及养老产品资源,方便老年人轻松获取惠老服务信息,实现老年教育、文娱观影、健康咨询等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在社区范围内建立嵌入式社区智慧助老服务站,探索开展智慧助老、康复辅具等设备社区应用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蓬江区人民政府、新会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强化老年用品研发创新。
引导、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和推广,培育老年用品生产规上企业,力争到2027年,全市老年用品生产及相关服务企业数量不少于300家。发挥新会区陈皮产业优势,延伸开发老年人保健食品。借助开平市卫浴产业资源,延伸研发、制造老年居家适老化卫浴产品。加快发展抗衰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以及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技术,推进其在养老场景中集成应用。加强家装厨卫“焕新”活动居家适老化产品宣传推广,加大居家适老化康复辅助器具销售应用力度。指导和推荐一批企业产品纳入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名单,支持企业围绕适老化产品创新需求开展技术研发,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在老年用品、养老服务等领域承担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的作用,建立健全老年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拓展旅居养老服务业态。
依托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等地海洋、森林、温泉、世遗等资源,打造特色康养旅居线路和产品,联动开展旅居养老服务合作,试点推动康养旅居养老业态发展。完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推进腾奕温泉颐养城、上川茶湾生态文旅项目、鹤山宅梧源林生态乐园等一批康养项目落地。完善老少同乐、家庭友好的酒店、民宿等服务设施,鼓励开发家庭同游旅游产品。推出一批老年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拓展推广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深化银发经济湾区合作。
将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有机结合,积极物色、推动“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港澳药械通”等计划扩面提质。加强与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深化粤港澳在养老服务产业、人才、项目、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港澳投资者在江投资新建养老服务机构或参与我市养老服务。高水平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翼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推动各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具有本地特色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并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充分认识推进我市健康养老服务及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健康养老服务和银发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开展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出台江门市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科学编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十五五”规划,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老龄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作用,推动建立市县镇村纵向联动、各部门横向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形成养老服务发展合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完善财税政策,加强资金保障。
要将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相关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结合财力状况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养老服务工作目标相适应的资金投入机制。统筹用好中央、省、市等各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支持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工作开展。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营模式、设立基金等方式参与健康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和运营。探索建立银发经济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等开展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工作,落实各项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税务局、江门金融监管分局负责]
(三)强化资源保障,落实设施建设。
科学编制供地计划,优化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小)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户籍人口高于全市户籍老龄化率的县(市、区)宜上调新建居住区配建标准为每百户不低于25平方米。支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及闲置的厂房、学校、办公用房等改造建设成养老服务设施,并科学评估、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建筑消防、防震等标准。[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支持职业院校等开设养老服务、银发经济相关专业,扩大养老服务领域专业招生规模。搭建产学研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每年开展养老护理员、养老管理人员、医养结合人才等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及鹤山市尽快实施对在养老护理岗位达到一定从业年限的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及达到一定从业年限并取得一定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给予一次性或按月发放岗位补贴;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动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水平,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实施“银龄行动”,鼓励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病残老人提供志愿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基层老年人组织,发挥助老作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五)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监管评估。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倒逼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引入专业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加强实施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社会群众对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作用,指导健康养老服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附件:江门市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任务清单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