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007062431G/2025-00383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5-09-15
名称: 江府信息〔2025〕6期
文号: 江府信息〔2025〕6期 发布日期: 2025-09-1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府信息〔2025〕6期

发布日期:2025-09-19  浏览次数:-

  【工作进展】

  ●我市积极推行粤港澳大湾区“就业通”“人才通”“社保通” 

  有力促进人才融通发展

  ●我市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服务 构建数字创新保护生态

  ●市国资委统筹国企加快项目建设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

  【基层动态】

  ●蓬江区扎实抓好技改升级 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江海区持续擦亮龙舟品牌 焕发非遗文化新活力

  ●开平市坚持产业为先 激活镇域经济新动能


  ◆工作进展◆

我市积极推行粤港澳大湾区“就业通”“人才通”“社保通” 有力促进人才融通发展

  近年来,我市发挥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通”“人才通”“社保通”,有力促进人才融通发展。

  一是畅通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新渠道。建成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二期,与11家港澳院校、团体建立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机制。全市3家市级港澳青创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07个,辐射带动超万名港澳青年就业。举办5届“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以赛为媒,提供奖补资金、配套政策等支持,累计192个港澳人员创业项目、华侨华人创业项目参加。推出“乐业五邑贷”,优化办理流程,累计为港澳创业者发放贷款4550万元。

  二是构建粤港澳人才融合发展新机制。打破职业资格认证地域壁垒,全国率先开展粤港澳咖啡师职业“一试多证”技能人才评价,吸引344名港澳居民来江参加咖啡师、母婴生活照护等评价考核并获证书。推动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互认,共92名港澳人员在江通过职称评审。密切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打造“十城百校”城市引才推介工作品牌,赴港澳高校开展专项招才引智行动。

  三是创新港澳居民社保服务新模式。全国率先上线社保“视频办”功能,在港澳5个跨境通办专区和广东政务服务网视频办专区提供实时社保跨境“视频办”服务,可办理21项高频社保业务,服务港澳居民超2000人次。设立“湾区社保通”服务专窗16个、网办专区6个,覆盖粤港澳大湾区9市63项社保业务。全面实现在江门就业营商居住就读的港澳台居民与市民执行同等社保政策,超2.5万人次港澳居民在江参加社会保险或享受社保待遇。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供稿)


我市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服务 构建数字创新保护生态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工作,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潜能,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截至2025年7月底,我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量达69件,发放证书数量38件,排名全省第四。

  一是深化服务指导,盘活国企数据资产。印发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服务指南,明确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主体、登记流程和审核程序,为盘活数据资产提供基本依据。组建数据知识产权审核员队伍,配合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预审,为申请主体提供精准辅导,高效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开展国企数据资产盘活专项行动,通过服务上门、技术上门、指导上门,推动“DMA分区水量数据”成功通过认证,实现我市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零的突破”。

  二是深挖侨乡资源,打造数据应用范本。以文化遗产数字化模型缺少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推进“开平碉楼与村落”测绘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数绘三维模型数据集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为省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示范。开展侨批档案、历史建筑等特色数据保护登记,有力推动侨乡文化成果焕发商业价值。

  三是深耕前沿产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机器人训练行业中常见的训练数据难溯源、难确权、难量化的问题,组建由知识产权专家、数据合规顾问组成的专项服务小组,主动上门协助企业按照训练数据采集流程、标注标准、应用场景进行梳理,指导其完成登记材料准备,成功帮助企业完成高价值训练数据的知识产权登记,填补机器学习训练数据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空白,为机器人产业的训练数据规范流通提供重要参考。

(市市场监管局供稿)


市国资委统筹国企加快项目建设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

  市国资委积极统筹协调,推动市属国企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以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优化项目布局。围绕我市15条重点产业链,制定专项投资计划,引导市属国企聚焦能源、交通、环境治理等关键领域布局项目。通过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确保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比如,公用集团实现丰乐水质净化厂整体搬迁工程提前5个月完成,迎宾大道DN800给水管改造工程提前1个月通水,推进覆盖800余个公共建筑的政府控制屋顶光伏项目;交建集团承建的重大交通项目均超额完成时序进度。2025年上半年,市属国企共推进新建、续建项目137个,总投资53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比例超过50%。

  二是提升服务效能。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搭建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项目建设成效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公用集团成功申报专项债7000万元,实现市场化融资超20亿元,为项目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注重绿色安全。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组织跨企业安全互查。公用集团引入无人机巡检技术,实现“立体全覆盖”安全巡检,2025年上半年开展施工安全检查1638次,整改隐患2380项,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江腾电力集团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建成全市首个“双认证”零碳工厂,带动20家企业实施改造,建成能碳管控平台,赋能绿色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升级。

(市国资委供稿)


  ◆基层动态◆

蓬江区扎实抓好技改升级 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蓬江区始终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全力推进工业技改提级行动,今年1-7月共推动37个项目纳入技改投资范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4.65亿元,总量和增速均排全市第二。

  一是精准宣贯惠企政策。出台技改项目备案工作指引,分级分类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采用“线上+线下”多元方式开展政策解读,举办政策宣贯会,让企业了解政策红利与申报要点;开展实地走访,深入企业进行一对一解答;录制技改备案指南视频,讲解流程与注意事项。今年已举办2场大型宣讲会,向超80家企业普及政策。

  二是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主动上门服务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经营计划,掌握技改需求,从项目前期策划到中期建设实施,再到后期验收评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优化审批流程,落实项目代办制和备案审批“当日办结制”,让企业少跑腿,将效率再提高。今年1-7月,指导企业完成技改备案51个,计划总投资达12.7亿元。

  三是构建动态调度机制。以各镇(街)为主体,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为主战场,以挖掘超500万技改项目为目标,建立“比学赶超”机制,定期对照时序目标梳理进度、分析调度,解决难题。抓好统计工作,指导企业提前准备凭证材料,及时联系数据异常企业核实情况、给予指导,提高数据报送质量,确保应统尽统。

  四是要素保障护航发展。聚焦产业园区和“工改”园区等两个“万亩千亿”大平台打造,盘活存量土地,为企业技术升级拓展空间、降低成本。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九项措施,建立涉企检查“白名单”,推行“综合查一次”,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强化部门联动,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指导企业申请奖补资金,今年共推荐17个技改项目申报2026年省级专项技术改造资金,有力保障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供给。

(蓬江区政府供稿)


江海区持续擦亮龙舟品牌 焕发非遗文化新活力

  江海区立足龙舟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通过“非遗升级—传承创新—文旅融合”的全链条实践,推动礼乐龙舟从传统民俗活动向高质量发展的文化IP跃升。

  一是深挖历史根脉。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联合五邑大学等高校研究团队深入调研,明确了鼓手、艄公、帮艄、带水、鳅鱼、伴龙等角色任务,整理“出大标”“转鼓”“龙舟埋坞”等特色赛制与习俗,结合文献资料和民间采访记录,梳理现存八条传统龙舟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形成纪实和纪录片等完整档案30个。

  二是优化传承模式。构建“非遗进校园+社会传习”传承模式,开设龙舟课堂,组织50余场龙舟文化进村居、进学校活动,将龙舟文化与科学、信息技术、语文等八个学科有机融合,把龙舟精神融入劳动和思政教育,构建“龙舟+”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以龙舟传习所、人才驿站为平台,邀请市级非遗传承人、资深扒丁向2000多名广大党员群众、青年、儿童介绍本地龙舟文化及传统习俗,“手把手”传授传统龙舟竞赛技术。

  三是打造特色文旅IP。连续多年组织龙舟文化周系列活动,举办龙舟巡游、非遗市集、龙舟菜厨神争霸赛等特色项目,推出“FUN龙舟”精品旅游线路,串联礼东美食街、长廊生态园等文旅节点。推动龙舟基地及周边环境升级改造,设置龙舟文创产品、龙舟文化介绍等功能分区,打造集训练、比赛、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综合性基地。2025年端午节龙舟活动吸引2万人次前来现场观赛,线上观赛人数超35万人次,全面带动餐饮、特色农产品等消费近1000万元。

(江海区政府供稿)


开平市坚持产业为先 激活镇域经济新动能

  开平市深入落实“八镇联动”工作部署,聚焦水口镇、月山镇等工业重镇联动发展,在产业互融、交通互联、设施互用等方面持续用力,激活镇域发展新动能。

  一是落实要素保障。做好项目谋划储备,集中资源推动“能打粮食”、有收益的项目加快建设。今年水口、月山两镇推出重点项目38个,总投资132.33亿元,分别占开平全市的19.2%、14.2%;两镇专项债项目7个,占全市的18%。注重用地资源高效利用,今年1-7月水口镇出让土地4宗、土地面积88.23亩,月山镇出让地块3宗、土地面积143.79亩。加强交通“硬联通”,纳入八镇作战图重点项目库的6个交通项目已完成3个,累计完成投资28.62亿元。加快推进设有5个1000吨级内河公共泊位的开平市三埠港货运口岸搬迁项目建设,为八镇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提供现代物流设施支撑。

  二是发展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园区改造升级,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完成超1700亩土地平整,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27.8亿元;水暖卫浴产业配套基地正推进华科、腾飞2家电镀企业入园。加快国家知识产权(水暖五金)快速维权中心的建设,并筹建省五金卫浴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化引领水口、月山、址山等镇卫浴产业创新发展。狠抓招商引资,水口、月山两镇引进招商项目6个,投资68.98亿元。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水口、月山镇共开展技术改造备案21家/次,计划总投资达19.54亿元。“水口卫浴”作为江门唯一入选的区域品牌,上榜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三是注重民生共建。落实江门市中心医院与水口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与月山镇卫生院结对帮扶机制,2025年共下派帮扶团队2个,为居民提供三甲医院诊疗服务。以月山镇中心幼儿园为中心园,建设广东省第三批“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实施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开平市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