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700007062845L/2022-00294
江门市公安局
2022-12-28
江门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通报
2022-12-28

江门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通报

发布日期:2022-12-28  浏览次数:-

   2022年12月12日至2022年12月18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163起,日均电信网络诈骗警情23起,环比上升10.14%,同比上升98.78%。近期,我市虚假征信类,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虚假购物、服务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刷单返利类的诈骗警情多发,五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79.28%。


  多发类型预警提示

诈骗类别

占比

虚假征信类

30.17%

贷款、代办信用卡类

16.43%

虚假购物、服务类

13.57%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

10.00%

刷单返利类

8.57%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

8.57%

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

8.57%

冒充军警购物类

1.54%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

1.43%


  多发区域预警提示

图片

  12月12日至12月18日案发区域及发案数:蓬江28起,江海21起,新会31起,台山12起,开平22起,鹤山25起,恩平9起。


  高危人群提示

图片

  我市电信诈骗案件警情的受害人年龄段集中在29-48岁之间,占比达73%。其中29岁-38岁占比51%,39岁-48岁占比22%。


  案件解析

  虚假征信类

  12月18日居民吴先生接到一个自称“京东”客服的来电,对方称现在国家严查高息贷款,要帮事主注销“京东白条”的贷款账户,否则会形成不良征信记录。吴先生按照对方要求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并与对方开通了屏幕共享功能。随后,对方以清空所有借贷软件的额度为由,诱导吴先生从多个贷款软件进行贷款,并诱导事主将钱转到指定账户,称此账户为法院的“清算账户”,清算结束后钱就会原路退还到事主账号。第二天吴先生发现银行卡内资金没有退回,发现上当受骗。

  案件解析:

  第一步:伪装身份。

  诈骗分子冒充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平台等身份,有时还会向事主出示伪造的证件,或者说出被害人贷款、交易的信息,让受害人放下戒备心理。

  第二步:编造理由。

  利用事主担心留下征信污点或被司法机关处理的心理,以国家政策为由,要求事主配合。

  第三步:完成诈骗。

  当事主心里产生恐慌后,诈骗分子提出按照他们的操作可以消除不良记录,并诱导事主转账汇款或者贷款后转账至骗子提供的银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