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更好落实地方课程教材《江门历史》在全市的全面推广和使用的工作,进一步发挥《江门历史》课程传承侨乡历史文化、涵养家国情怀的功能,根据《关于开展“<江门历史>与初中生家国情怀培育”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江门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江门历史》与初中生家国情怀培育”主题征文活动。经专家对征文进行认真审读评选,共评出一等奖12篇,二等奖33篇,三等奖35篇,鼓励奖9篇。现予通报表彰。希望获奖作者再接再厉,努力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
附件:“《江门历史》与初中生家国情怀培育”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江门市教育局
2020年9月14日
附件:
“《江门历史》与初中生家国情怀培育”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市(区) | 学校 | 姓名 | 题目 | 等级 |
蓬江 | 江门市陈白沙中学 | 黄文凤 | 《江门历史》与部编初中历史教学的交融与发展 | 一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陈白沙中学 | 梁美欣 | 《江门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与涵养 | 一等奖 |
新会 | 新会陈经纶中学 | 曾武智 |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依托《江门历史》培育初中学生家国情怀实践策略 | 一等奖 |
恩平 | 恩平黄冈实验中学 | 吴依蓝 | 地方课程《江门历史》的独特育人价值 | 一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新宁中学 | 王奕如 | 巧用《江门历史》,培育家国情怀 | 一等奖 |
恩平 | 恩平黄冈实验中学 | 禤灵巧 | 利用《江门历史》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和路径探究 | 一等奖 |
蓬江 | 蓬江区紫茶中学 | 游乃璇 | 利用《江门历史》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 | 一等奖 |
开平 | 开平市东河中学 | 颜文婷 |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江门历史》教学为例 | 一等奖 |
江海 | 外海麻园初级中学 | 王雅倩 | “华侨文化”的呈现形态与课程实施路径研究——基于地方课程《江门历史》开设视角 | 一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下川中学 | 方英杰 | 试论地方课程《江门历史》建设的瓶颈与突破 | 一等奖 |
蓬江 | 杜阮中心初级中学 | 吴海燕 | 依托地方课程《江门历史》开展研学旅行 | 一等奖 |
鹤山 | 鹤山实验中学 | 崔婉妹叶小平 | 依托地方课程《江门历史》开展研学旅行的实践 | 一等奖 |
新会 | 新会葵城中学 | 刘瑶香 | 戴爱莲艺术思想中的家国情怀与《江门历史》教学的融合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上川中学 | 许雄瑜 | 试论地方课程《江门历史》的践行价值与实施方略 | 二等奖 |
蓬江 | 杜阮中心初级中学 | 吴旎 | 如何使用好地方课程教材《江门历史》 | 二等奖 |
恩平 | 恩平黄冈实验中学 | 杨春平 | 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江门历史》教学为例 | 二等奖 |
恩平 | 恩平市第一中学 | 唐素玲 | 《江门历史》与部编初中历史教学的交融与发展 | 二等奖 |
新会 | 新会陈经纶中学 | 汤伟燊 | 善用校本名人资源,让家国情怀得以落地生根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冲蒌中学 | 姚广凤 | 传承本土文化,《江门历史》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二等奖 |
蓬江 | 杜阮镇楼山初级中学 | 罗玲 | 第15课《艺术风华》教学设计 | 二等奖 |
蓬江 | 杜阮镇楼山初级中学 | 龚嘉颖 | 利用《江门历史》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冲蒌中学 | 余华 | 学习地方课程《江门历史》之我见 | 二等奖 |
市直 | 江门市第二中学 | 严丽贞 | 《江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育英中学 | 梅结冰 | 《江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新宁中学 | 邝阳威 | 《江门历史》与部编初中历史教学的交融与发展——以《江门历史》教学应用为例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学业中学 | 梁永桥 | 让地方课程《江门历史》的魅力之花在家国情怀培育活动中绽放 | 二等奖 |
鹤山 | 鹤山市纪元中学 | 邹明贵 | 核心素养下的研学旅行主题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居正学校 | 李佩婷 | 《江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端芬镇中心学校 | 容艳姿 | 学习地方课程《江门历史》之我见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居正学校 | 黄正海 | 学习地方课程《江门历史》之我见 | 二等奖 |
市直 | 江门市第二中学 | 冯冠裕 | 《江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学业中学 | 黄志雄 | 谈《江门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 二等奖 |
恩平 | 恩平市大田中学 | 徐珍 | 谈《江门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 二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怡福中学 | 梁结雯 | 巧设情境,寓“家乡情”于“国家情” | 二等奖 |
市直 | 江门市第二中学 | 梁嘉祺 | 如何使用好地方课程教材《江门历史》 | 二等奖 |
江海 | 外海中学 | 钟飞兰 | 地方课程《江门历史》的独特育人价值 | 二等奖 |
新会 | 新会陈瑞祺中学 | 李玉满 | 《名胜古迹》教学设计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文海中学 | 罗智升 | 学习地方课程《江门历史》之我见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越华中学 | 姚晓凤 | 浅谈《江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二等奖 |
恩平 | 恩平市沙湖中学 | 吴权菊 | 谈《江门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 二等奖 |
市直 | 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 | 曾涛中 | 《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 二等奖 |
市直 | 江门市第二中学 | 刘惠玲 | 走近“五邑群英”,培育家国情怀素养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居正学校 | 邱金瑶 | 谈《江门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 二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任远中学 | 袁惠侠 | 谈《江门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 二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第八中学 | 林思恩 | 《江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 二等奖 |
开平 | 开平市东河中学 | 黄丹云 | 家国情怀教育在城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三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培英初级中学 | 梁淑娴 | 《江门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 | 三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第九中学 | 张攀 | 巧设问题情境,演绎精彩江门历史课堂 | 三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怡福中学 | 骆金萍 | 走近“五邑群英”,培育家国情怀素养 | 三等奖 |
鹤山 | 鹤山市第二中学 | 冯敬富 | 地方课程《江门历史》的独特育人价值 | 三等奖 |
恩平 | 恩平市沙湖中学 | 莫雪冰 | 谈《江门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 三等奖 |
台山 | 广州大学台山附属中学 | 邓明霞 | 《江门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的渗透 | 三等奖 |
江海 | 江海陈伯坛实验学校 | 彭乃云 | 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江门历史》教学为例 | 三等奖 |
江海 | 江海博雅学校 | 诸葛招弟 | 例谈《江门历史》课堂“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地——以梁启超故居为例 | 三等奖 |
市直 | 江门市第二中学 | 胡俊豪 | 《江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 三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棠下初级中学 | 戴丽娟 | 例谈《江门历史》课堂“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地 | 三等奖 |
开平 | 开平市金山中学 | 李蕊 | 《五邑先民》教学设计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居正学校 | 李婷婷 | 谈《江门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 三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怡福中学 | 骆金萍 | 地方课程《江门历史》的独特育人价值 | 三等奖 |
蓬江 | 崇文学校 | 梁子夏 | 利用《江门历史》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育英中学 | 李乾坤 | 学习地方课程《江门历史》之我见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新宁中学 | 戴春燕 | 走近“五邑群英”,培育家国情怀素养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李谭更开纪念中学 | 李元湛 | 例谈《江门历史》课堂“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地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文海中学 | 谭健周 | 让家国情怀浸润《江门历史》课堂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邓树椿中学 | 李杏梅 | 《江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三等奖 |
市直 | 江门市第二中学 | 李家瑶 | 用乡土资源滋养有根的地方课程《江门历史》 | 三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怡福中学 | 骆金萍 | 《考察侨乡足迹,展示五邑文化——依托<江门历史>开展的研学活动》 | 三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实验中学 | 许美婷 | 如何把五邑地方史带入历史课堂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任远中学 | 郑子珍 | 《江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三等奖 |
鹤山 | 鹤山市雅瑶镇振华学校 | 韦晓燕 | 如何使用好地方课程教材《江门历史》 | 三等奖 |
市直 | 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 | 廖萍 | 让乡土资源滋养有根的地方课程《江门历史》 | 三等奖 |
蓬江 | 江门市培英初中 | 洪雪娟 | 《五邑先民》教学设计 | 三等奖 |
蓬江 | 杜阮镇信志学校 | 黄雄 | 家国情怀:《江门历史》“立德树人”的根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新宁中学 | 胡益华 | 用乡土教材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 三等奖 |
江海 | 礼乐中学 | 冯炳才 | 利用《江门历史》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 | 三等奖 |
蓬江 | 碧桂园学校 | 胡舒婷 | 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江门历史》教学为例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广海中学 | 詹仲康 | 《江门历史》与初中生家国情怀培育 | 三等奖 |
台山 | 台山市文海中学 | 黄丽屏 | 《江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 三等奖 |
恩平 | 恩平市郁文中学 | 黄颖飞 | 《江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三等奖 |
鹤山 | 鹤山市桃源中学 | 邓广华 | 《江门历史》与部编初中历史教学的交融与发展 | 三等奖 |
江海 | 江门市第十一中学 | 邓志刚 | 巍巍烽火耀溽洲 | 鼓励奖 |
恩平 | 恩平市郁文中学 | 张亮亮 | 用乡土资源滋养有根的地方课程《江门历史》 | 鼓励奖 |
江海 | 礼乐中学 | 陈小玲 | 走近“五邑群英”,培养家国情怀 | 鼓励奖 |
开平 | 开平市世界谭氏中学 | 彭兢演 | 给本土教材《江门历史》的一些建议 | 鼓励奖 |
蓬江 | 蓬江区荷塘中学 | 李雅欣 | 让家国情怀浸润《江门历史》课堂 | 鼓励奖 |
蓬江 | 蓬江区紫茶中学 | 钟翠连 | 走近“五邑群英”,培育家国情怀素养 | 鼓励奖 |
台山 | 台山市培正中学 | 闫蕊蕊 | 深情的银信 | 鼓励奖 |
蓬江 | 蓬江区港口中学 | 陈仲平 | 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浅谈《江门历史》与初中生家国情怀培育 | 鼓励奖 |
新会 | 新会陈瑞祺中学 | 李玉满 | 《名胜古迹》教学设计 | 鼓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