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后,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司法行政队伍在事合、人合、心合、力合还有差距,内部整合的化学反应不够,没有实现“1+1大于2”的效能,队伍知识能力短板亟需补强提升。为激发内生动力,挖掘内部潜力,解决队伍内部存在的“本领恐慌”等问题,江门市司法局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定位,以队伍建设为总抓手,强化统筹引领,精心组织,整合推进,从8月中旬起,每周坚持举办“法治直通车”大讲堂。通过打造“法治直通车”,进一步推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与法治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同步提升。
“法治直通车”开到了江门各市(区)
“法治直通车”采取视频会议形式,开到各市(区)司法局,组织各市(区)司法局中层以上干部、具体业务部门同志和局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学习。每周确定一个业务主题,由局机关各科室负责同志进行业务授课,讲述工作开展情况,分享工作心得体会,针对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授课结束后,局班子成员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交流心得,进行点评总结。
“法治直通车”载满干货,法味十足
——聚焦主责主业,突出职能定位。“法治直通车”是全市司法行政队伍理论教育学习的课堂。主讲的同志均为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从事相关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熟悉科室的职能和业务。他们以重新组建后司法行政系统“一个统筹、四个职能”工作布局为主线,以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职能为切入点,以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进行深入阐述和讲解,加深司法行政队伍对各部门新职能的认识。
——聚焦实际工作,突出法治元素。“法治直通车”围绕如何统筹好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发挥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四个方面职能作用,当好市委依法治市秘书、市政府法律参谋、人大立法助理、群众身边法律明白人四种角色展开,聚焦实际工作,传播法治工作理论,讲解法治工作形势政策,指导法治工作实践,法治元素浓厚。
——聚焦弱项短板,突出重点工作。“法治直通车”讲授的内容、枚举的案例,选自于日常工作,数据详实、内容真实,重点突出。如行政执法监督科同志讲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两平台”工作,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同志讲述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公证体制改革工作等,有效地宣传当前我市司法行政的重点推进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法治直通车”带动法治建设开出了“加速度”
“法治直通车”的开通,增强了司法行政队伍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意识,淬炼了思想、训练了专业、锻炼了能力,推动了我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发展再上台阶。
——法治建设统筹协调效果明显。我市法治政府建设首获国字号殊荣,江门市“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2019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获“优秀”等次,名列全省第五。
——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广行政执法“两平台”应用,稳步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联合总工会,依托“智慧工会”系统,共建“依法行政满意度职工评议系统”;多措并举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
——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快马加鞭。成立我省首家登记设立事业单位公证机构,在全省率先实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公证业务办理对接;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连接粤西片区法律服务新高地为目标,总投入1200万元,建设约3000平方米的市本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力推动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步入“快车道”。
——法治社会构建特色突出。创新打造涉侨纠纷调解室;与江门电视台合办的人民调解栏目《敬叔调解室》,获评第五届全国城市电视栏目创新力十佳;全市13家企业上榜2019年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名单,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实现各市(区)全覆盖;组建“民法典讲师团”,实施民法典“典”亮地标行动,推出颇具特色的社矫法手绘漫画系列微信和主题微视频。
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是推动我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发展的可靠依托和坚实保障。市司法局将继续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在加强队伍法治能力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上持续发力,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推动队伍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能力同步,打造一支忠诚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专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不断提升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