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公平正义如同阳光与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一头连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江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全面依法治市水平,2018—2021年连续四年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获评优秀等次,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为解读法治江门建设,特开设“喜迎二十大 法治谱新篇”专栏,系列报道江门全面依法治市的工作经验和取得成效。今天刊发第一篇《揭密法治广东建设考评连续四年优秀背后的法治“密码”》,敬请关注。
揭密法治广东建设考评连续四年优秀背后的法治“密码”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门市坚持深学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践行法治为民,强化“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护航发展、保障改革、滋润民心,法治建设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硕果累累。2020年江门市“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法治政府建设首获“国字号”荣誉。2021年,江门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省市县镇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全省唯一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2022年,五邑公证处入选司法部、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公证机构名单。2018—2021年度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连续四年获评优秀等次,持续擦亮法治侨都的金字招牌。
江门坚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良法善治引领改革、推动发展,把江门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有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法治江门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演绎。江门依法治市工作何以连续四年走在全省前列,背后的“法治之治”密码隐藏着什么奥妙?下面带你去一探究竟。
政治引领是根本方向——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绝对领导地位毫不动摇,党的领导力持续巩固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强调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
江门市坚持高站位严标准,持续强化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市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是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定期研究法治江门建设重点问题,形成全市四级书记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健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依法行政五个协调小组,建立依法治市工作制度20多项。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把法治江门作为单独一个专章进行部署,制定法治江门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提出115项重点任务和工作清单,明确了法治江门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三是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在全省率先开展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评议活动,连续4年组织法治江门建设考评,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督察和市县法治建设工作督察,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
侨都特色是亮丽底色——聚侨心立良法,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
江门是著名侨乡,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超过530多万人,是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
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江门市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持续推进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涉外涉侨法律服务水平。
落实到行动上,江门目前已建成集法律宣传咨询、公证、调解、诉讼代理等服务于一体,面向海内外的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与深圳市蓝海域外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共建域外法律查明工作机构。与深圳国际仲裁院共建深国仲江门中心,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提供高效便捷国际化的仲裁服务。开发“江门智慧司法”小程序,为海内外五邑籍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提供法律援助、行政复议、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的在线申办。今年5月,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入选司法部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名单,与我国驻外65个使领馆共同开展远程公证办理业务,有效解决海外侨胞因疫情办证难的问题。
浓郁的“侨”味也体现在地方立法上。自2015年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江门先后出台《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起草《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江门市侨乡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探索华侨捐赠项目保护地方性立法,配合国家、省开展地理标志立法调研,为全国涉侨法规建设提供“江门经验”。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是广东省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2020年7月以来共完成48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上报意见建议770条,有91条被采纳,更多基层群众、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的声音直达最高国家立法机关。
行政执法改革是突破关键——深改革抓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先行先试
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江门是全国开展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以及全省唯一的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扛起了行政执法改革的攻坚重任。
强阵地,树立规范公正执法形象。在尚无标准可循的情况下,率先探索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江门探索”上升成为“广东标准”。对调整由镇(街)实施的838项行政执法职权事项,进行跟踪评估、动态调整,确保镇(街)对下放的职权接得住、管得好。设立镇街改革工作专班,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全市所辖73个镇(街)将在今年底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
强平台,掌上执法形成监管闭环。2020年江门在下放县级行政执法职权的同时,在镇(街)同步应用行政执法“两平台”规范执法,“晒”出行政执法数据,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违规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有效提升执法效能。2020年11月以来,全市73个镇(街)通过行政执法“两平台”办理的40008宗案件,仅有10宗案件被申请行政复议,1宗案件被提起行政诉讼且没有败诉,办案数量和办案质量均位居广东省前列,执法效能持续提升。
强监督,公开评议制约行政权力。江门在全省首创开展职工群众评议行政执法工作,广泛发动全市60.9万名工会会员对市县镇三级所有行政执法部门进行集中评议。建立败诉行政案件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年度报告、常态化通报制度,2021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8%,位居全省前列。依法履行生效判决、落实司法与检察建议率均达100%。
公生明,廉生威。江门市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江门市公安·法院执行协作平台”破解执行难题,2018年以来江门中院连续4年在广东省执行工作核心指标质效考核中排名第一。江门检察院在全省率先提起首2宗行政公益诉讼、首2宗药品安全领域民事公益诉讼,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数位居全省前列。上线“江门市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平台”,在全省首次实现公安检察刑事案件的网上办理和流转。全流程智能化监测警情案件,第一、第二季度江门市110接处警群众评议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名。推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实质性运作,实现涉及我市诉讼主体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类案件直接在江门市立案、调解、庭审,为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知识产权司法服务。
打通“最后一公里”是落脚点——通堵点促善治,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旨在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江门市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推进实施,奋力建设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一是构建“平战结合”网格化管理体系,高质量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立职业化智慧网格员基层治理队伍,建成市县镇三级党员应急支援队伍,实现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一键启动“平战转换”。目前江门市共有专职网格员3900多名、兼职网格员27141名,涉房地产、涉法涉诉等十大重点领域专业调处人员1474人,高端法律服务、心理服务专家245人。今年以来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办结率99.44%。江门睦洲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并作为我省公安系统立功集体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
二是以“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在全省试点为契机,创新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全市共有2954个“智慧网格”、649个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一网融合”,通过应用办结群众诉求事项共7.2万件,办结率达98.4%。截至今年9月,江门市重复信访占比全省最低,群众对责任部门满意率排名全省第二位。三是加快建设“两中心一基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两中心”聚焦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在江门市应用示范与产业化,“一基地”聚焦应用场景和产业需求,全力构建“技术研发+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产业培育体系,吸引企业入驻共同研发市域社会治理应用系统和单兵装备产品,凝聚社会治理产业生态。目前,已有数字广东、长城紫晶、中科凯泽等22家企业和机构进驻办公。研发推出网格员单兵智能装备“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V2.0和“核酸小屋”专项应用场景,在63个村居和5个重要场所全面试用,能一次性核查人员的核酸码、身份证、疫苗接种等信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已成过去,在法治建设的新长征路上,江门市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锚准目标,找准方向,步履铿锵,脚步坚定,在法治建设的新征程上笃定勇毅前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胸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进,以良法善治引领改革、推动发展,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谱写“中国侨都”法治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