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门市司法局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进一步鼓励司法所守正创新、勇于实践,通过创建具有“侨味”特色的司法所品牌,助力提升我市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突出重点抓关键 明确责任促创建
面对司法所职能的变化,如何发挥好司法所作为基层综合法治部门的作用,江门市司法局提出基层司法所要以“全面建”打牢基础,以“重点创”创出品牌的总体思路,围绕持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筑牢基层法治建设根基,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掘地域、环境、人文等资源优势,纵深推进基层治理建设,争当全市乃至全省的品牌示范。
强化制度保障。制定了《2022年度江门市司法所品牌创建活动方案》以及《江门市司法所品牌创建评选实施细则》,明确了创建的方向、评选的标准、完善品牌创建责任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创建工作推进。
压实创建责任。召开司法所品牌创建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把创建工作与基层需求紧密结合的理念,推动品牌创建项目;开展交叉实地考评,以“考评”为契机,通过分享创建经验和成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推动创建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宗杰到大鳌司法所督导创建工作)
(开展交叉实地考评工作)
夯实基础求突破 注重特色创品牌
各司法所补短板、强基础,提炼总结可复制的优秀经验,积极推进具有“侨味”特色司法所品牌创建。今年,共有15个司法所角逐年度品牌:
1、蓬江区司法局棠下司法所以“构建三治融合多元治理体系,激发乡村振兴活动”为创建品牌。
挖掘“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棠下镇良溪村的传统文化,发挥乡贤“名人”效应,打造为民解忧的品牌调解室平台,将矛盾纠纷解决在源头上。同时推进“法律明白人”工程,充分践行基层法治工作“扎根基层、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助力乡村振兴。
2、蓬江区司法局荷塘司法所以“‘双线互动+外送服务’信访超市一站式化解群众烦心事”为创建品牌。
立足人民群众对“访调对接”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创新“线上+线下”的“双线互动”模式,主动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助力信访超市打造成为反映诉求的服务站、矛盾纠纷的终结站。今年成功调解劳资矛盾纠纷30件,涉案人数550余人,涉及金额1100余万元。
3、江海区司法局礼乐司法所以“榕树下村民议事厅”为创建品牌。
依托英南村榕树下这一休闲场所,导入现代议事、决策、落实、反馈体系,通过榕树下这一村民议事平台,协助依法解决停车位管理、图书馆改建等村集体热门问题;通过整合驻村律师、区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活动等资源,推进法律服务全覆盖,助推英南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榕树下村民议事厅)
4、江海区司法局外海司法所以“访调对接促治理,调解情深和万家”为创建品牌。
依托镇街“信访超市”,打造“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工作格局,让来访群众实现“来一次,跑一地,访一级,零上访”目标,今年以来,共协助化解矛盾纠纷230宗,化解率达97%,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5、新会区司法局大鳌司法所以“创新‘调解+外送’模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为创建品牌。
推动“外送”多元调解服务到群众身边,为大鳌水乡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村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1+N”多部门联合调解机制模式获得中央政法委长安评论公众号、学习强国、民主与法制网等媒体推广。
6、新会区司法局沙堆司法所以“筑牢地方依法行政‘堡垒’,勇当基层法治建设尖兵”为创建品牌。
发挥司法所“尖兵”作用,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法治化。制定镇法律顾问咨询、管理、考核制度,不断推进法律顾问服务模式从“事后法律补救型”向“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法律风险型”转型。开展行政应诉、行政执法等专题培训和旁听庭审活动,全面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7、台山市司法局海宴司法所以“党建结合侨资源 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创建品牌。
将海宴司法所党支部打造成先锋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调解队伍中的党员占比;构建全体系、多层次涉侨调解机制,积极发动热心公益侨胞等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形成“专门调解室+专业调解员”双专工作体系;发挥“庭所共建”新模式不断推动纠纷源头化解,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涉侨调解员工作会议)
8、台山市司法局都斛司法所以“激活红色法治引擎,谱写基层治理新篇”为创建品牌。
将法治文化融入红色文化,利用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法治宣传;通过“红色+数字”打造“线上+线下”法治课堂,提升普法宣传实效;将“法律明白人”与网格员相融合,以网格为切入口,在巡查单元网格的同时,走访入户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9、开平市司法局长沙司法所以“群众利益无小事,‘访调对接’解民忧”为创建品牌。
长沙司法所地处开平市中心城区,以市信访局建立“信访超市”为契机,大力推进“访调对接”工作,在“一站式接待、一体化解决”工作模式中积极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及时、就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需求新期待中寻求“最优解”。
(访调对接,提供“一站式”服务)
10、开平市司法局水口司法所以“监督有力有效,执法公正文明”为创建品牌。
在水口镇行政执法工作中,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水口镇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推行罚前沟通机制,积极加强与被处罚相对人的事先沟通,尽量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处罚前,促进群众对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认可。
11、开平市司法局赤坎司法所以“以侨为桥,善调善成”为创建品牌。
在赤坎古镇征收项目及涉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释明中国法律,以清晰便捷指引权益人办理相关法律事项,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定纷止争,为侨胞提供热情周到的法律服务。重亲情善沟通,修复侨胞与留守国内亲人间的情感交流,解除时空隔阂,促进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对祖辈家乡的血脉认同。
12、鹤山市司法局宅梧司法所以“用法治推进乡村治理”为创建品牌。
用法治方式治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守基本农田耕地保护红线;通过合法的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发展,有效解决土地无人耕、种田收益少的老大难问题。
13、鹤山市司法局古劳司法所以“古劳大执法模式”为创建品牌。
创建“执调联动机制”,执法之前先调解,以调解化解、纠正违法行为。以全科网格中心为平台,以治安监控全覆盖为抓手,排查违法行为,指挥现场执法,全面开展“平安乡村、法治古劳”为主题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14、恩平市司法局牛江司法所以“夯实法治阵地建设,服务法治政府创建”为创建品牌。
发挥好“法治行、德润心、史立人”法治文化基地作用,借助昌梅村冯如文史馆、拉美华人华侨博物馆等景点深入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增强社会法治意识。
15、恩平市司法局圣堂司法所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提升司法服务链”为创建品牌。
探索“信访超市+调解”模式,依托综治信访中心平台,主动与镇信访超市相关部门对接,做到信息共享,联合专业人员参与调解,力求专业、科学、彻底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