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773078264R/2020-01187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0-11-12
名称: 它是良溪古村隐藏的秘境!人少景美,却少为人知!
文号: 不编号 发布日期: 2020-11-1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它是良溪古村隐藏的秘境!人少景美,却少为人知!

发布日期:2020-11-12  浏览次数:-

如今的棠下镇良溪古村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下,

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罗氏大宗祠、罗氏柑普茶、

缘贵苑民宿、古韵悠然的青云路

成为良溪古村八百年历史的文化见证,

可它的魅力不仅止于此。




良溪村 郭永乐摄

近日,笔者来到良溪村,

在良溪村文化工作人员蒙胜福的带领下,

一同前往良溪大城山深处,

打探少有人知的景观瀑布——“洒洒水”。


寻觅“洒洒水”影踪




易航摄


出了良溪村北面的村口,经过一段泥泞的沙子路,沿着田间小径北行1公里,只见有条浅浅的小溪,山坡上有一处泉眼,汩汩流出清泉。




易航摄


有几位村民拿着矿泉水水桶到这里装水,笔者走近溪边,用手掬起一口品尝,泉水尤为甘甜。泉水之上有一条被杂草淹没的硬化泥土路,道路旁边隐隐约约埋着水管,一直延伸到最前方。蒙胜福说,这些水管是用来引“洒洒水”的泉水到村内,供村民们饮用的。




易航摄


我们沿着水管旁的小路,一边拨开树枝和茅草,一边继续前行。不一会儿,一座只能容得下一只脚过的石桥成了前进的唯一通道,我们保持着身体的平衡,抓着树枝和藤蔓一步步缓缓而过。而后再越过丛丛矮竹林,行走大概15分钟,不远处,我们便听到了流水击石发出的“沙沙”声,越往里走,声音越发清脆,空气中也渐渐散发着清香。


野生山姜花恣意生长




易航摄


在道路尽头转左后,一处高约8米的瀑布映入眼帘。虽是在枯水期,但水流量依然不小,飞流击石,溅起一层层水花,如蒙蒙细雨,虽晴犹雨。蒙胜福介绍,“洒洒水”由此得名。






易航摄


环顾四周,“洒洒水”附近苔痕上阶绿,瀑布之下是一处汇集的浅浅潭水,潭水清凉无比,潭中岩石上积满了青苔。






蓬江文联赵一翰摄


潭中有块大枕石,上面刻着雄浑的隶书“洗砚池”,而一旁则是一条已被岁月风霜改变了模样的石头坡道,坡道旁的亭子如今已经坍塌,落石杂乱,一块刻有“漱芳亭”字样的石头似乎记录着亭子曾经的芳名。




蓬江文联赵一翰摄


与此落败的景象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周围恣意生长的野生山姜花,它们淡白色的花朵在幽静的山涧浅潭显得格外亮眼。


曾是江门贤士聚集地




易航摄


蒙胜福告诉笔者,据说这里最初为乡中名士罗天池所发现,并广栽竹木,建“观瀑亭”。后光绪年间,良溪名士罗竹坡先生为点缀此林泉胜景,集资以石成瓦改建“观瀑亭”,后易名为“漱芳亭”,还增植兰花、禾雀花,为效仿古人兰亭雅聚而开环山曲水道。清代这里是良溪乃至江门贤士聚集地,那些石子铺就而成的弯曲小道原是由小溪顺流而下,是贤者雅士们曲水流觞的场所。看到这里,笔者不由想象到当年良溪村竹林贤士雅聚的盛况。




蓬江文联赵一翰摄


返程途中,越过一片矮竹林后,视野更加宽广,笔者在山上眺望远处,远处炊烟袅袅,田野里的稻禾也收割得差不多了,而密林深处的“洒洒水”因少有人知显得更加神秘、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