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773078264R/2022-00665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2-07-01
名称: “泥”我携手,“陶”趣无穷——陶艺考古班活动
文号: 不编号 发布日期: 2022-07-0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泥”我携手,“陶”趣无穷——陶艺考古班活动

发布日期:2022-07-01  浏览次数:-

前言

为更好地做好公众考古活动,扩大侨乡考古文博活动的覆盖面,提升蓬江区全区儿童及青少年对于公益服务的需求,加大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工作,6月26日上午江门市博物馆在怡康社区再次与蓬江区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携手合作开展陶艺考古班活动。



江门市博物馆社教人员皮翼介绍陶艺知识



本期的主角:陶猪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1980年江门滘头东汉墓出土

(江门市博物馆馆藏)

之一:长17.6厘米,高7.8厘米,宽6.1厘米;

之二:长17.4厘米,高9.6厘米,宽6.4厘米,泥质红陶,整体造型较粗糙,头部刻画较生动。

历史索引

在汉代,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时肉类食品的比重大为增加,种类也较为繁多,其中猪肉是人们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在各地汉墓出土的有庖厨图之类的壁画、画像砖和画像石中,宰猪的场面极为常见。由于猪在饮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猪的饲养日益受到重视。当时,地方官员鼓励农业生产,并对养殖数量作出相应规定,“蓄猪以至富”成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而东汉提倡孝道,盛行厚葬,人们尽量为死者安排在阴间生活所需的一切,大到房屋建筑,小到日常各种用具,只不过多用模型器代替。牲畜圈舍是模型器的一大项,其中陶猪圈是家庭饲养的象征。虽各地养殖牲畜种类存在差异,但牲畜圈舍的存在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礼俗。因此,汉代墓葬常以陶制的鸡、狗、猪等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禽家畜作为随葬品。这些随葬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还原了当时经济繁荣的景象。

本期陶艺作品↓



陶猪





新会禺山窑老师谭瑞麟为学员们授课















学员们参与制作陶艺作品,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总结

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本次陶艺考古班活动圆满结束。活动中,通过“玩泥巴”形式亲身参与陶艺作品制作,让小学员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陶文化,增长课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开发创新思维,丰富精神文明健康生活。



大合照

江门市博物馆一直关注和参与公益事业,并且通过丰富的文化资源,拉进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历年来,我馆推出了众多的社教活动,类型也是丰富多样。其中,我馆的陶艺考古班是广东省科技考古基地开展的品牌活动,自2019年推出后便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日后,江门市博物馆将会继续做好困境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工作,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博物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