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773078264R/2023-00416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3-06-12
名称: 广东推出十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江门上榜的是→
文号: 不编号 发布日期: 2023-06-1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东推出十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江门上榜的是→

发布日期:2023-06-15  浏览次数:-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粤见非遗潮玩岭南”10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串联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于旅游中进一步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影响力,在促进非遗广泛传播和合理利用的同时,为广东旅游业注入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涵,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图片


此次推出的10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广州、佛山、东莞、江门、中山、肇庆、梅州、茂名、湛江、潮州、汕头、清远连南等12个城市,其中包含了4个江门非遗项目。“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10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将上线广东省第四届非遗购物节总直播间进行首发销售,为暑假期间广大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提供更多的文化选择。

【五邑文脉·非遗探索之旅】

线路特色:明末清初传承至今,民间习俗艺术的奇葩“飘色”,凌空飘行若游龙,似无依托,令人惊奇。穿行在武术巷道,学打一套蔡李佛拳,感受蔡李佛拳武者坚强不屈的爱国情怀。悠悠古道陈皮香,妙趣横生品蚝游;用舌尖鼻息,来一段别具一格的非遗之旅。


涵盖的非遗项目:

【台山浮石飘色】(国家级非遗)

【蔡李佛拳】(国家级非遗)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国家级非遗)

【李锦记蚝油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旅游线路:

第一天:台山浮石村(在特定日期,可观赏浮石飘色巡游)—京梅村(“打卡”蔡李佛拳功夫墙画,训练馆学打蔡李佛拳)

第二天:陈皮古道(陈皮文化体验馆多媒体全方位展示柑树成长过程和新会陈皮加工过程。近距离接触陈皮馆藏,品地道陈皮宴)—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体验李锦记古法煮蚝文化)


非遗项目:【台山浮石飘色】(国家级非遗)

打卡点:台山浮石村


图片

陈方欢摄

浮石飘色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浮石族谱已有正式记载。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浮石村民列队从村中的北帝庙,抬着北帝塑像出游浮石十个坊(10条自然村),并以飘色助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08年6月,浮石飘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陈方欢摄


每台飘色由两个八至十岁的儿童(俗称色仔、色女)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由村民用色柜抬着出游。巡游开始时,飘色中的人物,站在色柜面上凌空而起的称为“上色”,也叫做“飘”,坐在色柜面上的称为“下色”,也叫做“屏”。“飘”与“屏”互相辉映,构成完美的飘色整体。

图片

陈方欢摄

飘色的迷人魅力在于“飘”,通过隐藏的色梗(一条精心锻造的纤细钢枝,长约2米,安装在色柜上,用以支撑飘色人物),色仔身体凌空无凭,似无依托,令人惊奇。每台色柜配上一个专人,举着一条长木棍陪同行进,途中协调“飘”挡隔障碍物,起着保护作用。


【相关资讯】
浮石飘色活动在特定日期开展,游客可以持续关注“江门文旅”,获取相关活动资讯
地址: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

非遗项目:【蔡李佛拳】(国家级非遗)

打卡点:京梅村


图片

蔡李佛弟子在新会京梅村蔡李佛始祖馆前练武(图片由新会区非遗中心提供)

在侨乡新会的崖门镇京梅村,有一位武术大师——陈享,他自幼开始学武习武,在1836年,陈享大师集蔡、李、陈等三家掌法、腿技、拳术之长,创立了中国武术南派拳种——蔡李佛拳。蔡李佛拳创立至今逾180多年,经历两个世纪发展,蔡李佛拳不仅风行岭南,还遍及五大洲,全球学习者超过800万,成为世界武术一大宗派。


图片


纪念陈享诞辰200周年暨蔡李佛拳术创立170周年文艺晚会上,蔡李佛弟子精彩演出


2008年6月,蔡李佛拳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

图片

京梅村出神入化巷以蔡李佛元素打造 易航摄

走进京梅村,你可以参观具有历史意义的弄堂、祖庙,“打卡”村巷内栩栩如生的功夫墙画,还可以欣赏训练馆内蔡李佛弟子的拳式训练……随处可见的蔡李佛武术元素,让人沉浸其中,心驰神往。

图片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京梅村公共文化空间-蔡李佛文化中心 (图片由新会区文广旅体局提供

走进蔡李佛文化中心,这里楼高三层,总规划面积约600平方米,是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重要基地,每一层都有这不同的主题。第一层主要讲述京梅村的由来以及蔡李佛拳尚武崇德、武以德显的文化内涵;第二层以武医为主题,讲述蔡李佛人以武强族、以医济世的博大胸襟;第三层的主题是红色蔡李佛,主要讲述蔡李佛弟子恪守遗训,参与革命事业的故事。

【相关资讯】
地址: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

非遗项目:【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国家级非遗)

打卡点:陈皮古道



图片


晒陈皮 彭伟宗摄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民间世代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药材炮制技艺,将当地特产新会柑经开皮、晒制、陈化等程序,精心制成“新会陈皮”,供药用和日常烹调。新会陈皮是广东十大南药之一,于2016年成为首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材立法保护品种,《本草纲目》《中医手册》等都记录了新会陈皮的药用功能,其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



图片


彭伟宗摄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流程包含采摘、开皮、反皮、翻皮、晒制、陈化:在果皮颜色呈青绿、微红、大红等三个时段采摘;洗净采用“二刀法”或“三刀法”开皮,下刀浅、慢、柔,运刀深、稳、快,收刀浅、轻、慢,留果蒂相连,均匀三瓣剥开;开后的果皮阴干6小时,皮身变软后快速手工反皮;再日晒至半干后翻皮,晒至干硬时收皮;贮存陈化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选用麻袋或草席袋包装,堆放时“下不靠地、边不靠墙、上不靠顶”,未满三年的新皮要在每年6-11月的晴天晒5-6小时,11月至次年5月入库陈化。如此反复三年,才成为新会陈皮。


图片

郭永乐摄

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其中,江门市推荐申报的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作为中药炮制技艺的扩展项之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图片


走进陈皮古道,可以了解陈皮历史文化和制作过程


如果你想了解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就到陈皮古道吧~


陈皮古道是江门市丽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分陈皮特色餐饮区、新会陈皮和柑普茶文化博物馆区等专业区域。在独特的“陈皮古道”上,将通过实物、声光影像等方式向游客全面介绍和展示新会陈皮文化,展示陈皮的制作工艺、柑普茶的制作工艺,各个年代各产区的陈皮样品,以及陈皮的发展历史、陈皮入药情况等,还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工业走廊,了解专业陈皮储存仓,领略陈皮千年灿烂文化。


【相关资讯】
地址: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新会经济开发区港兴路7号

非遗项目:【李锦记蚝油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打卡点: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体验李锦记古法煮蚝文化)



图片

图源: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李锦记蚝油制作技艺的诞生与珠江口岸很久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蚝乡”有紧密关联。最迟在宋元时期,珠江口一带培育出“浅滩底养蚝法”,从东岸的深圳、香港到西岸的澳门、香山沿海, 形成了众多蚝田。澳门旧称“濠镜澳”“濠江”,“濠”字由“蠔(蚝)”衍化而来。


李锦记耗油制作有“养殖生蚝—选料开蚝—熬制蚝汁—秘制蚝油”四道工艺流程。从生蚝制作成蚝油,百年来积累的经验、知识、技能所揭示的制作机理,技术难度大、保密程度高,是最关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也是李锦记蚝油的核心竞争技术。2021年,蚝油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图源: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李锦记蚝油制作技艺主要在广东新会区和香港、澳门等地传承运用,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同根同体发展的历史见证。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是慰藉乡愁,凝聚侨心的文化纽带;它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促进了中外调味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



图片


想了解这项炮制技艺,你可以到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打卡哦~


2022年,李锦记成功申报成为江门市及新会区科普教育基地。李锦记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科学地向广大群众普及食品调味品、绿色环保生产等知识,公司设立专门的科普场地,并对外开放参观。


在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你可以打卡百年味道展览馆,了解李锦记百年发展历程及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学习各种与食品相关的科普知识,还能深入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扫描以下二维码
添加客服预约参观
👇👇👇

图片


图片


除了打卡特色非遗路线,

你还可以到江门市文化馆

打卡非遗摄影展哦~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
江门市文化馆于2023年6月9日至25日
在二楼北门大厅举办
“多彩江门·‘邑’路拾遗”江门市2023年非遗摄影展,
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江门非遗概况

图片


代表性项目摄影一掠

图片

灯会(泮村灯会):陈景 摄

图片

蔡李佛拳:杨美芳 摄

图片

新会葵艺:廖智辉 摄

图片

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梁汝钦 摄

图片

广东音乐:梅雅宁 摄

图片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台山浮石飘色):邱月琼 摄

图片

龙舞(荷塘纱龙):曾卫真 摄

图片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市非遗中心供图

以上只是本次摄影展的一角,

更多精美有吸引力的摄影作品在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