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773078264R/2023-00623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3-08-16
名称: “邑”起学非遗|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暨茅龙书画课程培训班(二)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8-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邑”起学非遗|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暨茅龙书画课程培训班(二)

发布日期:2023-08-17  浏览次数:-

图片

图片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专项保护资金系列活动”是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的“活态化传承”专项宣传推广项目。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延续活态传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8 月 12 日上午,由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专项保护资金系列活动——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暨茅龙书画课程培训班”第二场培训活动“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非遗体验课” 在江门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顺利举办。本场主题活动是由江门市文化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门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主办,江门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协办。活动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县(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余早钳老师为市民朋友教授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现场学员学习热情高涨,气氛活跃,约60名学员参加了活动。


01.体验非遗


活动先由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麦晓龄老师介绍了举办这次的活动初衷。茅龙笔及茅龙文化在江门有着深厚的土壤,其传统制笔工艺在面对现代机械工具制作的优势下难以比肩而行,一方面是对匠人工艺及文化素养的考验,另一方面现代化生活的“经济性”占据了多数人群的大部分时间,返古性的传统工艺很难吸引要维持生活的社会人员去学习和关心,所以有针对性地推广和培养传播人才尤为关键。因此,我们坚持举办传承传播实践活动,让茅龙笔重新走进市民生活,让大家体验非遗的内涵与魅力。


图片

茅龙笔体验课活动介绍

图片

与学员互动场景


02.代表性传承人介绍


图片


余早钳,1955年生,新会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县(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973年进入新会工艺美术厂从事民间工艺的研究工作。1978年,新会工艺美术厂成立茅龙笔制作组,余早钳任组长。1993年至今自谋职业,兼制作茅龙笔。数十年来,余早钳坚持茅龙笔的制作与工艺的传承,带徒弟上山采草,同时还手把手教徒弟制作茅龙笔的各道工序,制笔材质精挑细选 ,匠心加工,其制作的“钳记”品牌茅龙笔深得广大书法家的好评。2003年余早钳精心制作的茅龙笔被陈白沙纪念馆收藏、展示,江门市博物馆颁发了收藏证书。2018年,余早钳制作的“钳记”茅龙笔在江门市工匠协会主办的首届《工匠盛典》中展示,由书法家李卓见以“钳记”茅龙笔书写的《匠心独妙》横幅被大会收藏。


03.茅龙笔的制作讲解


余早钳老师在制笔前,先向学员传授了茅草制笔需要注意的地方,对茅草的成熟度、长度、锤草、刮草等方面作了细致讲解。这其中任何一个步骤都关系到制笔的后半环节,是制笔根基。


图片

老师演示锤草

图片

听老师讲解茅龙笔制作工序环节

图片

选草、剪草


04.摩拳擦掌,学员制笔


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学员开始按照步骤开始制笔。整个过程中,最持久、最考验耐心的就是刮草。学员要反复刮草十多束,再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茅龙笔雏形。在刮草、捆扎技艺上,余早钳老师亲自演示,手把手教,学员都全身心投入制笔工艺的体验中。


图片

老师示范刮草

图片

给茅龙笔上清漆

图片

成型后的茅龙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暂时远离繁忙的生活状态,偶尔体验一下传统工艺制作的生产活动,可以让我们错位时空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享受,也可以寻找到更多生活乐趣,激发创意创新思维。后续,我们将会在两场培训的基础上深耕茅龙文化,推出更精彩的白沙茅龙笔书画体验活动,欢迎大家关注、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