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773078264R/2023-00958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3-11-15
名称: 小冈,真香!
文号: 不编号 发布日期: 2023-11-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小冈,真香!

发布日期:2023-11-17  浏览次数:-

车过小冈大桥就到了新会双水镇。车窗外的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淡淡的香味,接着看到的就是一间间香厂,二三层的楼宇上,各式招牌一块接一块,大片大片的晒香场上搭着一排排竹架,整整齐齐地铺满了正在晾晒的香品。红色、黄色、绿色;檀香、陈皮香、绿茶香,视觉和嗅觉同时告诉我们,这里就是“香的王国”。


图片

▲正在晒太阳的小冈香。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小冈香业是新会四大产业名片之一。作为全国首个“中国香业产业基地”,新会小冈香在我国香产业界具有龙头地位。目前,双水镇拥有各类卫生香生产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逾1850家,产量占全国卫生香的1/3,销售更是遍布东南亚、东欧、中东、北美洲等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冈香”可以说是小冈香业影响力的真实写照。


来自六百多年前的一缕“香”


双水镇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地处新会冲积平原中部、潭江以南,河网交错,通江达海,林木茂盛,热量雨量充足。古时,这里闷热潮湿,蚊虫、毒蛇多,瘴疠之气重。这样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驱蚊避毒虫保健康的需要,也为小冈香的诞生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物质条件。


新会古代即为岭南产香之地,“多香林,名香多出其中”(《南越志》)。其圭峰山即因盛产桂树、桂皮而得名。新会陈皮更居四大南药之首。


而小冈香的兴起与戴氏家族有关。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初期,新会南水村戴氏村妇开始尝试用木屑(助燃)、新会陈皮、桂皮和潺槁叶等植物,研碎搅拌制作香料,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制作香骨,反复搓揉,研制成香。香型纤细、香烟绵长,香味馥郁,携带方便,既满足了当地民众敬祖拜神的需求,也满足了民众驱蚊虫保健康的生活需要。


很快,戴氏家族很多妇女加入制香的行列,形成了戴氏搓香技艺。周边其他家族纷纷学习戴氏搓香技艺,形成了男种田、女搓香的生产分工。


图片

▲游客正在体验小冈香制作过程。南方+ 杨兴乐 摄


之后人们发现了香的商机,便逐渐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制香作坊,经营香业。清代至民国初期,是小冈香的鼎盛时期。家族式制香作坊和香厂大量兴起,经营商铺不断涌现,产品除中国国内销售外,还销往外埠。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新会县志(卷二)》有“线香,用衫木屑、柑皮数种合成,以竹丝搓之,售之安南外国”。可见当时小冈香业的规模。


1978年改革开放,出口、内销香品需求增加,促进了小冈香业的发展。21世纪初,此地制香企业已近500家,并带动发展起香料销售、包装装潢印刷、制香机械、运输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个个香业群,产品销往全中国和世界各地。时至今日,小冈香业已成为新会区双水镇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古老技艺与文化符号


循着淡淡的檀香,走进小冈香业城,映入眼帘便是各式各样的香产品。


小冈香按形制分有棒香、线香、盘香、异形香、工艺香等类型,以棒香为主,代表作品为手搓竹签棍香。按香型分有檀香、沉香、柏香、花味香、水果香、无烟香等类型,以檀香、沉香为主。按用途分有祭祀用香、保健用香、香薰用香等类型。


时过境迁,与古时焚香驱蚊避毒虫的需求来说,现代人追求高雅环境氛围,燃香可调节心情、保持健康。“小冈香”古色古香,600多年的技艺更是一脉“香”传。


小冈香制作技艺分为原材料加工和小冈香(竹签棍香)制作两部分。其中原材料加工包括:香芯竹(香骨)加工程序,即裁竹、焗竹、开竹、削骨、焗骨等五道工序;香料粉加工程序,即开料、劈料、舂粉、筛粉等四道工序。小冈香(以竹签棍香为例)制作包括香脚骨预着色、配粉、搋粉、搓香、刮香、晒香、香脚骨复着色等七道程序,其中配粉、搋粉、搓香是其制作的核心环节。


图片

▲双水镇的空地上,铺满了整齐码放的小冈香。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小冈香制作技艺最大特点是手工搓制,这门技艺又叫做“一搓定香”,最是考究心灵手巧,用力需恰到好处,搓出来的香才粗细均匀。


只见搓香师傅面前,一根竹签、一坨香泥、一块面板、一把搓板,就是搓香所需的全部工具。首先,竹签向香泥中一插,用搓板滚动出来,在面板上滚圆实后,再用搓板截断香泥,拍平,一手搓香就做好了。在老师傅手中,只需三五秒便能完成所有工序,让人眼花缭乱,不由得心生赞叹。


小冈香制作技艺,是中国制香尤其是南派制香发展历程的记录和见证,对研究中国制香文化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也是岭南民众报本追宗、祈福辟邪、驱虫熏香、怡情雅兴民俗仪式的技术保障和物质载体,对认识和延续传统民俗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观、文化观有特殊价值。


图片

▲学生们正在学习小冈香制作过程。南方+ 杨兴乐 摄


此外,小冈香远销海外,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引发侨胞思乡之情,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中华文化的亲切感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冈香”——海外华人华侨燃香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从谋生的手段,到文化的载体,小冈香走过了600多年。


制造芳香的事业


小冈香,曾经有过辉煌和荣耀,也有过没落和迷惘。


过去小冈香以传统祭祀用香为主,当地形成了一批制香企业,并逐渐聚集了不少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片产业集群。然而,同质化竞争下的价格战、生产低档香的利润微薄、品牌化之路的艰难……一系列的难关成了小冈香发展的“拦路虎”。


如何转型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小冈香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发展。


车载檀香、香油洗发水、檀香精油、倒流香……在小冈香业城,漫步各大香制品商店,除传统香产品外,还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家居、养生、文化用香产品,更加直观地感受小冈香新的变化。


图片

▲时至今日,小冈香已衍生出多种产品。南方+ 黄绍侦 拍摄


近年来,在新会区委、区政府和双水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一代小冈香业人开始“抱团发展”,建成了小冈香业城,组建了新会区小冈香业集团,并围绕“香”开展了多个创新项目,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和创新:通过各种独特的工艺,以各种形式的香薰产品或香薰炉来表达出各种香的美感,吸引年轻客户群体;把一些香料的精油提取出来,并大胆地尝试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日用品,让小冈香融入大家的生活,扩大香产品的市场……小冈香已经逐步从传统用香向家居用香、文化用香及养生用香转型。


此外,该地多家香业企业近年已经朝高端化的生活用香方向发展,并成立有专门的线上销售机构,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家线上平台直播、销售,深受大众的欢迎。


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小冈香制作技艺”项目于2009年8月成功申报成为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入选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第五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省级“非遗”项目。


如今,小冈香已经成为新会乃至江门的一张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