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773078264R/2024-00715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4-07-30
名称: “护行天下——华侨护照展”在佛山南海区博物馆展出
文号: 不编号 发布日期: 2024-07-3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护行天下——华侨护照展”在佛山南海区博物馆展出

发布日期:2024-07-30  浏览次数:-





护照的发展


古往今来,人员出境都必须先申领“通行证”才能出发,否则将面临被扣押、失去身份甚至是不能回国的危险。


春秋时期,伍子胥为逃避追杀,想脱楚入吴,但因没有通行证,在吴楚交界的昭关受阻,忧急交加,头发尽白。


宋《太平御览》所引《廷尉决事》记载,广平人赵礼去往洛阳治病,借用博士弟子张策等人的“过所”,蒙混过关,顺利到达洛阳。返程时,关津勘验发现赵礼冒用“过所”,对赵礼判处一年半的刑罚,对张策处以半年刑。


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每到一处,最要紧之事就是请官家在唐太宗签发的“通关文牒”上“倒换关文”,以便通行。


这一类“通行证”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先秦时期,象征身份和权力的“牙璋”“圭璋”就兼有通行凭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林立,各国使臣往来均需持“节”“传”“符”等过关凭证,是以“无节者,有几则不达”。至唐代,“过所”成为通用的边关通行证件,“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宋代又出现了“关引”“符牌”等。明代审验手续更为严格,通行证件种类多,出现“文牒”“关照”“勘合”等多种形式,近代则统一被称为“护照”。




(唐)《石染典过所》(首都博物馆藏)


唐开元年间瓜州都督府颁给石染典的“过所”。石染典是新疆地区的一位商人,因出外经商而向官府申领通行证,后附有悬泉、常乐、苦水、盐池4处守捉(驻军部队)的关卡检查情况。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护照出现于晚清时期,百年间不断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中国护照也从最初不受他国海关承认到现今为国人畅行世界提供便利和保障。


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


由南海区博物馆、江门市博物馆、中山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7月26日在南海区博物馆正式开展,邀您一同了解华侨证照的历史面貌以及背后涉侨政策体系的发展,感悟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思考新时代下侨务政策的改革与发展。


展览现场









主要展品



清光绪十八年(1892)驻旧金山领事馆给华商朱彬的护照



1918年驻扎新加坡兼辖海门等处总领事发给朱锦霖的回照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棉兰领事馆发给林奇青的护照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

◉主办单位:江门市博物馆、中山市博物馆、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石景宜博士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6日至2024年8月25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展览地点:南海区博物馆临时展厅 

◉导赏日期:8月4日、11日、18日、25日

◉导赏时间:上午10:30开始

◉导赏地点:南海区博物馆临时展厅






南海区博物馆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西樵山文化、广府文化等南海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占地面积3439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547.66平方米,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南门入口处东侧,北倚风光秀丽、底蕴深厚的西樵山,西与国艺影视城相对,南临数万亩桑基鱼塘,环境幽雅,自然条件优越,是南海区建设“文翰樵山”岭南文化高地的一张亮丽名片。南海区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2023年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东省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佛山市及南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佛山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佛山市及南海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南海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党校现场教学点、中共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