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门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
江府[2009]41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单位:
《江门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业经市政府十三届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信息产业部门反映。
江门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十日
江门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发展
规划(2009-2015年)
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基于半导体照明技术在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半导体照明被誉为人类照明的第三次革命,半导体照明技术成为带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兴力量。近年来国内外绿色(半导体)光源市场呈现迅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我国已经成为绿色(半导体)光源发展最活跃、潜力最大的地区。为贯彻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节能减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指导我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国内外产业发展形势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半导体绿色照明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20%,其中高亮度半导体绿色照明增长更加迅速,到2010年高亮度半导体绿色照明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0亿美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带动了各国和地区研发、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推动了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的发展。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被列入中长期规划第一重点领域(能源)的第一优先主题, 科技部联合信息产业部、建设部等部门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将“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计划。目前我国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已经形成了四大片区(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七大基地(大连、上海、深圳、南昌、厦门、扬州、石家庄)的产业格局。我国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正在进入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大陆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区域之一,广东是中国大陆LED照明产业最大的应用市场,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基地,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七成,占全球近一半,全省LED照明企业逾2600家,拥有真明丽集团、深圳方大集团、世纪晶源等龙头企业。深圳、中山、佛山、惠州、广州、江门和东莞等地纷纷加快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二、我市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以半导体照明、荧光节能灯为代表的新兴绿色光源产业快速发展。半导体绿色照明已基本形成从外延、芯片到封装应用的产业链雏形,封装和应用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稀土发光材料销量处于全国首位,占全国15-20%的市场份额。2008年全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产值59.75亿元,同比增长45.38% 。目前从事绿色(半导体)光源生产的企业有100多家,关联企业1000多家,真明丽集团、台山市健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门科恒实业有限公司等已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2008年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授予我市“广东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称号,我市逐渐成为广东省绿色(半导体)光源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区内重点企业注重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已聚集了一批高端技术人才;建成广东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我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目前仍存在企业整体规模较小,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LED主要集中在下游封装应用领域,中上游外延和芯片较薄弱;缺乏行业领军人才等问题。
三、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通过政府推动,统筹协调,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按照“突破上游、做大中游、扩大应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度。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强园区规划和建设,建设展示交易服务和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投资机制,积极引进各种资金,支持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快速发展。
四、发展目标
按照“一核心园区,多个辐射区”的发展布局,以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园区,辐射蓬江区荷塘灯饰产业园、鹤山共和工业区和台山工业园等区域,通过部省、省市共建的方式,争取将我市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使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成为全市工业的支柱产业,争取建设成为国家级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至2015年,绿色光源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其中核心园区产值达300亿元,辐射园区产值200亿元。半导体照明产业形成从外延、芯片、封装到应用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质量和档次得到较大提高;培育5-10个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优品牌和龙头骨干企业;建成1-2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认证中心或重点实验室,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成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半导体)电子商务平台。
2009-2010年,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培育绿色光源应用龙头企业2-3家,LED封装龙头企业1-2家,LED外延芯片企业1-2家,稀土荧光粉企业1家,太阳能电池龙头企业1-2家。促进灯具产业升级,在车用LED灯、高亮度LED照明、节能灯、太阳能电池等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启动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11-2013年,绿色光源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其中核心园区产值达150亿元,并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成为周边区域重要的生产及研发基地;建成国家级LED检测中心;扩大LED外延芯片产业规模;构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集群效应。
至2015年,绿色光源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其中核心园区产值达300亿元,并在LED照明、景观、路灯、显示屏、背光源、汽车灯、配套材料、控制电路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打造国际和国内绿色光源产业核心集聚区。
五、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1.半导体照明。积极引进MOCVD及其他核心设备、新型衬底、高纯MO源(金属有机源)等制造企业和技术;重点扶持LED外延和芯片项目,扶持封装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扩大应用产品的聚集度。支持其他行业企业和资金进入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
支持大功率白光LED产品研发及生产;重点支持LED背光模组、汽车及摩托车LED照明器具;开发和推广新型通用照明产品;开展LED灯具的智能照明集成控制系统研究和智能信息显示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发展医疗、农业等特殊用途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发展与太阳能结合的半导体照明灯具产业。增强大功率驱动及控制电路、模组设计和生产能力。
2.节能灯。重点支持稀土发光材料项目;支持环保高效的稀土发光材料、新型长寿命的电极及相关材料、无铅玻璃等产业化技术;优先支持一级能效节能灯的制造和工艺技术;支持高效二次光学系统设计研究和灯具的智能照明集成控制系统研究;支持节能灯加工关键工艺设备及检测仪器。
(二)公共服务体系。
依托国内外高校和研发机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区内重点企业建立我市绿色(半导体)光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国家级绿色(半导体)光源检测中心,建立研发设计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建立面向行业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中心和产品展示交易平台。
(三)产业布局。
广东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园区,辐射蓬江区荷塘灯饰产业园、鹤山共和工业区和台山工业园。
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绿色(半导体)光源上中游产品,发展LED外延、芯片、核心装备制造项目,发光材料及背光、汽车电子和太阳能光伏电池,引导国内外绿色光源企业逐步向该园区聚集。建立包含技术创新、产品检测、产业咨询、展示交易和各种配套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国内LED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和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蓬江区荷塘灯饰产业园重点发展下游应用产品,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现有灯饰企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鹤山共和工业区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中下游企业聚集,充实壮大中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积极发展绿色节能灯具。
台山工业园重点发展LED封装及应用,发展LED显示、背光、汽车电子等新应用领域,继续充实壮大中下游的生产规模。利用电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LED衬底项目。
(四)示范工程。
按照LED照明产品的节能特性、有关场所的应用条件和典型性、代表性、可推广性的示范要求,选择标志性建筑、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隧道、轻铁、广场、居民住宅小区等分批开展示范工作。
支持和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投融资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和推广绿色照明产品。政府部门和城市公共建筑应优先使用绿色照明产品。
(五)品牌建设。
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积极推动重点产品品牌培育和建设工作;打造广东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品牌,扩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合作机制。
1.强化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和充实江门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推动我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的发展,推进绿色(半导体)光源应用示范。同时发挥“广东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创新推进中心”的作用,做好落实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组织产学研合作、落实省市共建等工作。
2.建立产业联盟,发挥行业协调作用。以区内主要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和投资机构为主要成员,建立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联盟,以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化为目标,建立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推动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促进成员单位的自身发展,提升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制定和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制定针对绿色(半导体)光源整条产业链发展,特别是半导体照明上游外延芯片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我市政府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我市绿色(半导体)照明产品。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对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等项目。支持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检测中心、工程与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制定省级以上产品技术标准。
3.实施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加快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培养,鼓励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积极落实现有的国家、省和市出台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绿色(半导体)光源高级人才,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人才。
(三)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机制。
鼓励企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引进工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形式快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江门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合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发挥江门五邑地区的侨乡优势和特色,建立与周边国家、港澳台地区及其他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领先的国家和地区更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四)完善投融资机制。
成立江门市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发展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引导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资金、信贷方面重点支持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优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上市。
(五)转型与招商并举,加快产业集聚。
1.引导本地企业升级转型。引导传统灯具厂、电子信息类企业转向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并在技术、人才培训、设备、厂房方面给财政支持。
2.周边LED应用集群配套企业招商。针对江门周边LCD背光源(佛山、深圳)、整车生产(广州)、LED照明(中山、深圳)、LED显示屏(深圳、惠州)等产业集群庞大的市场需求,积极引进相关应用产品对应的上游生产或配套企业,配合周边LED应用集群协调合作发展。
3.承接七大产业基地的产业转移。积极与国家7大产业基地建立对接机制,充分学习吸收产业基地科研、生产、管理等优秀产业经验和运作机制,主动承接七大产业基地的产业转移,有针对性的引进企业,补充和完善我市LED产业链薄弱的环节。
4.注重对欧美、日本及台湾地区的招商。加强对欧美、日本的产业上游著名企业的招商,包括MOCVD装备及其它核心设备、新型衬底、高纯MO源(金属有机源)等关键设备与材料,加大对关键性重大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台湾地区外延、芯片、衬底等项目招商。积极争取我市台资企业母公司加大技术转移力度和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母公司在台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来我市投资。
(采集:赵岚 编审:叶海林)
发文日期:201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