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门市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 江府〔2018〕15号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门市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

江府〔2018〕15号

 

新会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市城乡规划局:

为切实保护好我市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侨乡文化,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4〕54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分批调查研究、征求有关区和市相关单位意见、社会公示、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等环节,确定我市7处建筑纳入《江门市历史建筑名录》,现予公布。请你们按照国家、省、江门市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做好相关保护和管理工作。 

江门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28日


江门市历史建筑名录

 

编号

建筑名称

所在位置

(门牌号)

类别

建筑年代

历史建筑简介

1

劳动大学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玉湖景区

文化教育建筑

20世纪50年代初期

劳动大学坐落在江门市新会区玉湖景区。195872,总理周恩来同志莅临新会视察、指导工作,将圭峰农场命名为新会劳动大学,并亲自题名、题词。目前,劳动大学的大部分校址已拆除,唯留下有总理亲笔题词的新会劳动大学教学楼一栋,成为一座没有学生的特殊的大学。

2

直卿李公祠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仁寿路

宗教与祭祀

建筑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直卿李公祠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仁寿路北侧,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奉新会李氏一世祖侃公(宋代),坐西北向东南,一路三进,东侧有青云巷、偏房,有后楼,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通高9。中路由头门、前天井、中堂、后天井、后堂组成,梁架为十三架梁,中堂称允成堂。祠堂的各进梁架保存较好,头门前加建骑楼,左侧外墙镶有一块较大的窗花。该祠主体建筑保存尚好,但内部加建装修较多。该建筑为新会旧城区中心地段现存仅有的祠堂建筑,规模较大,具有历史价值。

3

解放亭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马山公园

景观与纪念

建筑

1956

解放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马山公园顶部最高处,建于1956年。建筑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东面为主朝向。亭身平面为正方形,边长8.1,建筑面积66平方米,重檐四角攒尖顶,檐口高4.6,通高10,砖木结构,为中式风格凉亭。由4x416根立柱支承,形成内外两圈柱廊:外圈12根檐柱为方形,承至下层亭檐;内圈4根金柱为圆形,承至上层金檐。沿内外圈柱廊分别设有休息矮座。屋架为木构桁架结构,素板瓦上覆绿色琉璃筒瓦,塔刹为金色葫芦宝珠。凉亭还采用了雀替、镂空花窗等仿传统建筑部件。该亭造型美观,是马山公园的标志建筑之一。该亭为纪念新会解放而建,由新会县机关干部出资出力建造,具有历史价值。

4

朝晖亭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马山公园

景观与纪念

建筑

朝晖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马山公园东部,原为象山脚慈尊宫前的拜亭,建于清代,1957年为解决交通问题将亭迁移至此,供游人休息,可欣赏日出景观,称为朝晖亭。建筑为中式凉亭,占地面积42平方米,坐南向北,平面呈正方形,边长3.3,建筑面积10.9平方米,通高4.2。木石结构,歇山卷棚顶,抬梁式梁架,梁架上部为博古架形式,木雕较精美,承6檩,四根花岗岩圆柱支承。该亭现为马山公园的重要景点,保留有清代古建筑特色,对研究古代建筑有一定参考意义。

5

白沙亭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马山公园

景观与纪念

建筑

1957

白沙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马山公园南部。明代马山建有纪念陈白沙的白沙祠,毁于抗日战争江会沦陷期间,原址位于该亭一带,1957年建亭以纪念陈白沙先生。该亭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通面宽10.38,通进深5.36,檐口高度3.75,通高6.3,单层,建筑面积55.6平方米。中式风格凉亭,砖木结构,亭身清水红砖砌筑,由12根砖柱支承,屋架为木构桁架,庑殿顶,构件以传统风格为主,如博古顶脊、绿色琉璃瓦滚边、格状木质挂落、柱头斗拱及雀替等。该亭为马山公园的重要景点,与历史名人相关,也纪录了建国初期新会人民美化城镇环境的建设成就,具有历史价值。

6

盆趣园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公园路

8号附近

中西园林建筑

20世纪50年代-1961

盆趣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公园路东侧,占地面积0.7公顷1956年底开始设计,1957年底基本建成。原址曾先后为公祠、监狱及学堂,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寇破坏殆尽。新中国成立后,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建成该园。盆趣园因景而设置园林建筑,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有机栽植岭南特色植物,并灵活运用中国园林特有的借景手法,使得盈尺之间,俨然大地,是园林美景的精品公园。主体建筑为园门、中亭、中堂、东堂,通过连廊相连,在园区中部形成蜿蜒曲折、高低错落的建筑形象,另有观鱼亭、仿竹亭分散点缀在园内南部,建筑(按园林建筑面积计算法)总面积合计679平方米,总长度合计135延米,檐口高度3.1-4.5,园内最大建筑高度约7。均为岭南特色的传统中国园林建筑,大部分采用旧建筑的砖、木、瓦、石等材料建成,部分构件也采用了混凝土以适应建设条件需要。盆趣园环境幽雅怡人,为市民日常休闲、健身、游憩的重要场所。

7

北园公园

大门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圭峰路

中西园林建筑

20世纪70年代中期

北园公园大门(原新会动物园大门),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圭峰路与公园东路交叉口东北侧,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本土建筑师钟雪设计。大门总面宽15.8,基底面积合共21.8平方米,由景墙、出入口、门卫室三部分组成。其中,景墙由竖直的百叶窗式栅格背景及中间漏窗组成;门卫室外墙为浆砌红色毛石,白色石灰勾凹缝,富有立体感;混凝土平屋顶向外挑出形成飘檐。该门仅利用简单的几何图案,实现互相呼应,如飘窗与漏窗之间、飘板与飘檐之间、景墙与铁门之间,形成逻辑关系;形式感强的栅格线条与质朴的砌石外墙,产生对比。大门风格与上世纪中后期流行的简约建筑符号相应,有时代特征。飘板、飘檐、凸窗遮阳板等构件,带有亚热带建筑特色。该门是20世纪中后期园林建筑设计的典型案例之一,被《国家公园大全》《建筑小品实录》等多部学术著作收录为工程实例。北园公园,原为新会动物园,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首家县办动物园。公园大门,作为新会园林绿化、公共事业建设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返回

发文日期: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