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和刘海书记、庞国梅市长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指示精神,江门市财政局于11月28日召开2013年度项目预算绩效现场评审会,全市33个预算单位67名代表参加评审会,共同见证10名省高校专家团队对市经信局、科技局等8个预算单位10个项目的现场评审,会议还首次邀请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新闻媒体全程参与。

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长马跃敏在会上传达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绩效管理改革的要求,强调合理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就是各级各部门发挥合力,将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推动江门经济社会大发展,发挥公共资源的最大效益。我市预算绩效管理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要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次发达地区,江门亟需学习南海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尽快将我市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向深入。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履好职、用好公共资源,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具体应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切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改革创新精神,是负责任的政府和部门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必须积极履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财政部门的事情,各预算单位都要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主体作用,按照市的统一部署,理顺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深入开展。三是必须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为保证各项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准确性,要选好第三方评价机构,并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智囊作用,为我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专业意见。四是必须引导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公共资源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探索可行的群众参与机制,让社会各界、包括行政监督部门对部门绩效评价有更多的参与和监督,能够更好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纵深开展。
江门市本级从2008年起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从试点到逐步铺开,从最初的3个支出项目到在编制2013年部门预算时将绩效评审范围扩大到涉及33个市直部门63个项目,评价资金总量达2.5亿元。从今年开始,江门市财政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胆子、迈开步子、加快改革步伐,力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五个创新”:一是改革时间表明确。明确要求在两年内实现绩效管理在预算编制、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应用结果等环节的全过程覆盖,力争三年内在全市范围推行财政绩效管理改革。二是范围有大扩展。以点带面,从市本级逐步扩大到各个市(区)。三是过程全覆盖。改变过去重视事前、事中介入的方式,逐步实现绩效管理在预算编制、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全过程覆盖。四是将关口前移。从编制2013年部门预算起,同时布置绩效目标申报,从预算编制环节强化绩效管理意识。五是强化结果应用。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重要依据的基础上,定期对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工作进行通报,尝试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纳入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的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