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全面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重点行业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部署,立足电力油气供应行业“保民生、保运转”的核心定位,针对行业站点多、覆盖广、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通过“建机制、强督导、广宣传、抓管控”4招,迅速推动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坚决筑牢能源供应安全与疫情防控“双防线”。
一、迅速部署,构建“责任到人、联动高效”的防控体系 面对电力油气供应企业数量众多、站点分散等实际情况,市发展改革局第一时间统筹谋划,构建多层级联合防控架构: 组建专班,明确分工。9月27日晚接到市级工作任务后,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同志立即调度,迅速成立电力油气供应企业防疫工作专班,制定并印发了《江门市电力油气供应企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暨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晨部署、日攻坚、夕复盘”机制高效运转。专班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编制《江门市电力油气供应企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分片包干名单》,构建起全覆盖的疫情防控责任体系。 联动协作,凝聚合力。全面梳理行业基础信息,对全市463家电力油气供应企业逐一编号并更新负责人联系方式,建立“市、县(市、区)两级发改部门+企业”的三级联动防控机制。联合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油BP等企业组建10个专项工作组,下沉各县(市、区)开展联合督导,并动员市成品油流通协会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协会助力”的群防群控格局。 二、精准督导,开展“全域覆盖、问题导向”的检查行动 围绕“防蚊媒、防外溢”核心目标,市发展改革局联合多方力量,分阶段、高频次、全覆盖开展督导检查,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整改: 分时段、分区域,确保检查到位。9月28日至10月3日,市、县两级联动,由局领导带队,累计出动90人次,对全市441座加油站实施全覆盖检查。其中,针对上下川岛等偏远非疫区加油站点,委托属地镇政府开展核查。引入无人机技术,对蓬江区中石化东润加油站、园岗加油站等站点的棚顶区域进行蚊媒孳生地扫描,有效消除传统检查盲区。目前,正积极推动相关站点落实问题整改。 不遗漏、不拖延,强化整改闭环。建立“问题台账—整改通知—跟踪核验—销号闭环”全流程管理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制推进”。专班专人负责跟踪,对存在问题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落实闭环管理。实施分类整改,对中石化、中石油等管理规范企业,重点督导常态化防控;对偏远及民营加油站,针对性要求加密清理积水、投放灭蚊药物、配备防蚊物资,确保整改精准有效。 三、多维发力,筑牢“宣传引导、强化长效”防护屏障 围绕“全员参与、长效防控”目标,市发展改革局从宣传入手,持续跟进,全面提升行业防控意识和能力: 强化宣传,扩大覆盖。充分利用企业宣传栏、电子屏、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基孔肯雅热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突出“防蚊灭蚊”重要性。推动全市加油站悬挂防疫横幅193条、张贴宣传海报851份;通过市成品油流通协会向市、县两级加油站群推送防控提醒信息100多条,及时通报典型问题;印发《关于开展“无蚊加油站”创建的倡议书》,引导企业主动落实防控责任。 长效追踪,巩固成果。向存在问题的加油站精准推送《关于进一步落实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要求的提醒函》,明确整改标准和时限;开展“暗访抽查”,随机抽取站点复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防止问题反弹,推动防控工作从“应急处置”向“长效管理”转变。 四、聚焦重点,抓实“病例管控、风险防范”关键环节 针对行业病例情况及重点风险点,市发展改革局精准施策,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风险: 重点区域严格防控。针对加油站人员流动大、防外溢压力大的特点,将“争创无蚊加油站”作为核心目标,要求企业每日清理积水、投放灭蚊药物、配备防蚊水及蚊香;对发电企业、油气长输管道企业,重点督导员工健康监测与场所日常消杀,如有发热、皮疹等基孔肯雅热相关症状,须及时就医并报告,确保关键能源设施安全运行。 重点人员细致跟踪。指定专人对接电厂等外出人员较多的企业,实时掌握离江员工健康状况。目前反馈均无异常,有效防范了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外溢风险。截至10月4日,行业累计报告病例6例(均非在工作场所感染),其中3人已痊愈出院;其余3例已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目前无新增病例。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局将继续压实责任、强化督导,推动各项防控措施常态长效,全力保障我市电力油气供应安全稳定,筑牢公共卫生和能源保障双重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