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意见》要求,市发展改革局坚持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力推进系统内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多途径并行,不断充实干部队伍。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用”为本,通过人才招录、选调、引进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吸纳更多高学历、高水平专业人才充实干部队伍。一是公开招录。为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根据局干部人才结构需求,调整公开招考报名条件,公开招录学历条件全面提升至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据统计,2011年以来,公开招录硕士研究生13人,很多已成长为业务骨干,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二是公开选调。主动参加省委组织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选调生招考、自主组织全国、全省公开选调,选拔具有工作经验和单位急需的优秀人才到岗,优化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2011年以来,通过公开选调选拔优秀人才9人,实现业务工作与个人发展双赢。三是人才引进。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人才引进计划,通过“百名博(硕)士人才引育工程”引进博士研究生,增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力量。
多举措齐施,营造良好培养氛围。践行人才工作新要求,重视干部队伍培养和锻炼,通过四项举措,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出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一是选派年青干部挂职锻炼。坚持选派年青干部到省发展改革委、县市发展改革部门、其他基层单进行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积极参与科级干部挂职“双百工程”及精准扶贫工作,培养年青干部的工作能力,磨练年青干部心志,发挥年青干部的主动性及创造性,着力营造干部担当作为的氛围。2011年以来,先后安排27名干职挂职锻炼,促使年青干部工作观念得到更新,工作思路更为拓展,后续工作基础更为夯实。二是举办综合业务学习培训班。坚持“中心工作指向哪、干部培训就部署到哪”的原则,将业务能力培养与局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联合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国内名校举办全市系统专题业务培训班,每年2期,并结合当年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重点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学习培训,干部职工更广更深地了解了国家经济社会最新前沿发展动态,丰富了知识储备,开拓了眼界,提升了业务工作能力。三是鼓励倡导干部继续教育学习。大力鼓励倡导干部继续教育学习,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干部学习积极性,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强化干部专业技能。已有6人利用业余时间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6人获得经济类中级职称,另有1人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1人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四是实施新录公务员导师制。切实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导师制,指定专任导师指导新人工作,帮助新任公务员快速成长、适应工作岗位,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导师制已施行三届,帮助新任公务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发展改革工作的工作岗位。
成效显著,涌现多位模范典型。局党组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来做好选人用人工作,全面客观研判干部,坚持经常性、近距离地接触干部,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充分发挥高素质干部和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引领队伍齐头发展,开创新担当新作为的新局面,涌现出多位干部模范典型,汤顺佳同志、陈小曼同志和汪世雷同志便是其中的代表。汤顺佳同志注重团队合作,助推改革创新,负责推进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连续4年在全省考评总分第2,累计核准我市超过40亿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落实公车改革,出色地完成党赋予党务工作者的光荣任务,被评为市直机关“十大优秀党支部书记”。陈小曼同志在推动大湾区建设工作中,主动领会国家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省、市的指示要求,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提前策划开展江门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研究,积极开展与港澳对接工作,被评为市直机关“十大党员创新先锋”,2016年被市委提拔为市发展改革局总经济师。汪世雷同志工作能力突出,创新性开展工作,负责推进的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全省可推广复制的12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首位,得到省发展改革委的充分肯定,曾多次被市委市政府领导点名表扬,2018年被市委提拔为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2015年以来,市委先后在我局提拔2名副处职领导干部,我局先后提拔了3名科长、9名副科长,这些年青干部经过组织的培养,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担任起更多的工作职责,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发展改革工作不断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