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市新会公路局表彰了十佳公路养护编外合同工,在众多男性获奖者中,一位三十多岁皮肤晒得黑黑的女性获奖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她的名字叫陈海召。
陈海召是新会局一名80后养护女工。她性格开朗,热爱挑战。进入公路行业7年,她从相对舒适的后勤岗位主动申请调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养路岗位,并以超强的干劲和耐力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她勇于向难度挑战的韧劲使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异彩。
偶遇,从此与路结缘
2012年5月份的一个阳光和煦的早上,20出头的制衣女工陈海召骑车经过S270线古井路段,偶遇了正在实施路面维修工程的邻居薛红焕,往常普通得可以被人群淹没的邻居在橘红色养路工作服的映衬下,竟显那么的伟岸。她当时就被那一支橘红色的养路队伍给迷住了,于是凑到邻居旁边问:“你们这是什么单位啊?还招人吗?”邻居当时就疑惑了,“你做制衣不是做得好好的吗?怎么就想换工啊?”“制衣工作简单重复,不是很适合我。我看你们一支队伍做工程很有挑战性,我想试试!”陈海召的话引起了在场管理员的兴趣,问她:“后生女,我们养路工作强度很大的,别看今天天气好,要换成烈日当空或者寒冬腊月,我们还是要坚守在路上的。你这小身板能做得来吗?”陈海召一听,觉得更具挑战性了,自信满满地回答:“我会证明给你们看,我可以!”管理员被她的热情和自信打动,按照招聘程序进行了录用。
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海召换上橘红色的养路工作服,加入新会公路队伍成为了一名待遇并不高的编外合同养路工,并且一干就是7年。
勇敢,要当一线养路工
新会局养护中心见陈海召身材瘦小,一开始把她分配到茅步养护站的后勤岗位,每天负责做饭和搞清洁。进入养护站的头一年,陈海召每天认真做好后勤工作,用心烹调菜肴,普通的食材总能被加工成美味菜品。看见从路面作业回来的同事对她做的饭菜赞不绝口,她显得非常高兴;但是听见同事们在餐桌上聊关于路面工作遇到的挑战和趣闻时,压抑在心中的那个念想总是跳跃。思考良久,她终于勇敢的走进站长办公室,主动向站长提出申请,希望能调到养护岗位开展外业工作。2013年9月,她的坚持让她真正当上了一名一线养路工人。
坚持,绝不向困难低头
调至古井道班的第一天,正赶上道班开展路面修补坑槽工作。老班长让陈海召先帮着拌沥青料——那已是相对轻松的活。熬沥青,拌混合料,第一槽沥青料拌好时,她已经双臂发软,拿不起铁锹了。闻着呛人的沥青油烟,用力搅拌着混合料,半天下来,她累得吃不下饭。但想起这是她主动申请的工作岗位,她必须证明给大家看,她能行!于是她默默地给酸软的肌肉按按摩,若无其事地继续下午的工作。
投入养护工作这几年,陈海召夏天顶着烈日清理臭水沟,冬天迎着寒风粉刷路树,台风天紧急清理路障,日复一日的养路工作使她深深体会到什么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虽然双手已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但她从没叫过一声苦,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干劲,每次总是最先完成分配的任务。在个人责任路段的日常保养工作中,她所养的路段经过村镇路口多、污染抛洒严重,为了保持责任路段路容路貌干净整洁,她经常加班加点,早出晚归。
抢险,深植护路保畅使命
“宝贝乖乖地跟太姥姥、爷爷留在家里,千万不要出门啊,这台风几十年一遇,破坏力很大的。”2017年强台风“天鸽”正面袭击新会,狂风暴雨严重损坏了新会局辖区公路,路树大面积折断或倒伏,陈海召把家中老小安置好后匆匆踏上抗击台风的征程。
8月23日当天,陈海召负责的S270古港线路树倒伏严重,公路一度中断。陈海召与道班同事们在新会局应急指挥小组的带领下,逆风前行。快速清疏水沟,清理路面垃圾,几个人合力把倒伏的大树拖至路边……怒吼的风声吹得他们精神高度紧张,猛烈的雨水打得他们双眼难以睁开。为了更安全、更高效地工作,陈海召建议大家都带上摩托帽。当年头顶摩托帽在风雨中抢险的场景至今还让大家津津乐道。
当年“天鸽”吹倒大批路树在镇上引起热议,陈海召儿子在学校回来特别自豪地告诉她说,老师和同学们都纷纷夸奖台风天在路上抢险的工人。邻居们也表扬她,全靠他们夜以继日清理倒树,不然都没法出城,没法上班了。那天,再次踏上管养的路段,看着满目苍夷的路况,她的心中感觉热热的,护路保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此深深地植进她的心中。
获奖,坚定扎根一线决心
凭借谦虚好学的态度,目前,陈海召已能熟练地使用油锯、绿篱机、夯实机、灌缝机等公路养护小型机械,清扫路面、清疏涵洞、绿化修剪、应急抢险等养护技能更是熟能生巧,在养护中心女养路工中养护技术数一数二。这次获评为“新会公路局十佳公路养护编外合同工”,更加坚定了陈海召扎根公路的决心。她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受到嘉奖,这种成就感驱走了之前所有的疲惫和艰辛,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份工作,也更坚定了我继续扎根公路一线的决心!”
(新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