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市的沿海工业发展历程中,铜鼓隧道犹如一条穿越时空的通道,不仅承载着过往工业与交通相融相促的深刻记忆与无限憧憬,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城市的成长。而今,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未来憧憬的隧道,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铜鼓隧道改造工程已接近圆满收官,即将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重新亮相,为江门市的内联互通和工业振兴增添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工程概况
铜鼓隧道位于台山市赤溪镇铜鼓村,全长约1.5公里,建成于1995年,2020年由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移交公路部门管养,历经多年运营,亟待“保养”。此次改造工程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手术”,涵盖了诸多关键“疗程”:衬砌病害修补方面,共检测出254平方米较为严重的病害点,均采用高强度修补材料进行修复;专业隧道涂装面积达3.46万平方米,崭新的涂层让隧道内部焕然一新;照明及供电方面,共计更换了420余套节能高效的新型照明灯具和15000余米的供电电缆,大大提升了隧道的照明效果与用电安全性;新增了14个高清摄像头,接入交警及隧道监控系统将运营风险进一步降低。增设50余套新型灭火器,提升隧道洞内应急处置能力;更新了100余块清晰醒目的标志标牌,重新施划了1000余米的标线,更换了140余米的坚固护栏,让隧道的交通指引更加明确,行车安全更有保障。经过团队协作,高效的组织实施,预计今年12月恢复正常通车,较合同工期提前4个月完工。
二、党建引领,铸就精品工程
项目启动之初,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台山公路事务中心组织项目各参建单位,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凝聚起技术尖兵团队。以党员为先锋楷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江门公路人“公在心上,路在脚下”的奉献精神,努力建设品质优良工程。在工程质量把控上,临时党支部坚守“品质为先”的底线,对任何质量瑕疵与“旧疾顽症”皆零容忍之。临时党支部书记许坚石,对项目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图纸审查、施工计划、交通疏导、材料进场、施工工艺都密切跟踪,带领项目办的同志,边施工,边优化管理、各项工序有条不紊,指导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加强协作。面对隧道渗漏水、衬砌破损等复杂问题,党支部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凭借深厚的专业底蕴与技术实力,逐项排查、精准施策,确保每一项工程细节均达到行业规范。用对品质的执着与追求,将铜鼓隧道改造工程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良心工程。
三、科学规划,抢抓工程进度
为确保年底前顺利完成改造任务,台山公路事务中心对工期安排、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部署。项目团队深入施工一线,定期开展安全质量巡查,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在抢抓工程进度方面,施工团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例如,将原本顺序施工的照明系统和监控系统安装工作,调整为交叉施工,节省了近20天的工期。同时加快材料供应节奏,与优质材料供应商签订紧急供应协议,确保材料随调随供。增加专业力量与机械设备投入,组织专业机电队伍10人和4台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根据隧道尺寸定制移动作业平台,采用高效标线喷涂机,确保施工黄金期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交通部门联合开展了2次交通应急演练,确保施工流程顺畅无阻,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安全护盾,构筑生命防线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台山公路事务中心通过抓实抓细,把安全生产理念贯穿于项目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项目建设期间,累计开展学习培训8场次,参与人员达240余人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全方位、深层次地不断提升项目人员的安全意识。一方面,通过对工艺和工序的细致讲解与实际操作演示,让施工人员深刻理解每一个环节的安全要点;另一方面,针对机电工程的特殊性,开展专门的安全培训,对各类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强调安全操作规程。同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如在突发机电故障时如何快速、安全地进行处置,提高应对机电安全问题的处突能力。
五、以人为本,回应民生关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铜鼓隧道作为重要旅游通道,在五一、国庆假期承载的交通量很大,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短期开放双向通车,激活周边旅游经济,更好享受“黄金周”有较大的期望。为确保隧道双向畅通无阻,台山公路事务中心深入调研、科学谋划,通过对原有施工方案进行精细调整,重新合理规划施工流程与时间节点,巧妙避开交通高峰期的关键时段;同时大力增加人力投入,调配精兵强将充实到施工一线,日夜兼程、奋力拼搏,最终抢在国庆前夕圆满完成关键施工任务,为交通转换创造较好的施工现场环境,最终确保了隧道在国庆期间的双向通车。这一暖心举措,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目前,铜鼓隧道改造工程已进入尾声,即将以全新的面貌重新投入使用。展望未来,气象一新重新启用后,铜鼓隧道将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为江门的道路交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